.

清朝最倒霉的三个皇子,本来可以做皇帝,却

自古,封建政权的过渡就没有绝对平稳过,无论是朝代更迭,还是王朝内部的子承父业,不经意间便会流血千里。因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各种这样的规避手段,清代别具特色的是:秘密立储制度。所谓秘密立储,从雍正开始。皇帝把选定的储君名字写在一块布上,但是不对任何人提及,而是将它放在“正大光明”牌匾背后。等到皇帝归天,再由几位稳重的大臣一起取出,向文武百官宣布。爱新觉罗弘历,是秘密立储选出来的第一个皇帝。雍正之所以这样做,还是汲取了前朝的教训。但是你以为他考虑到的只是九子夺嫡中的太子胤礽吗?不全是!在胤礽之前,悲剧就频频上演:一,褚英第一个因为储君之位走向悲剧的是努尔哈赤长子褚英,他的母亲是父亲的原配妻子佟佳氏。努尔哈赤二十五岁才起兵着手统一建州,褚英生于父亲二十一岁,因此他是由“平民”过渡来的皇子,古籍记载,努尔哈赤起事初期,敌人来袭,迫不得已把长子,次子,长女藏在床板底下,这也能侧面证明父子共患难的经历。《清史稿》中说,褚英性格暴躁,傲慢,与后金五大臣、兄弟们的关系并不好。万历四十一年,这些人联名弹劾褚英“挑拨离间,誓要诛杀兄弟”,随后努尔哈赤将其幽禁。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征兵在外,从遥远的赫图阿拉城传来消息:长子褚英大作法事,诅咒父亲一去不回,愤怒至极,当即下令,处死褚英。让我们再回看整件事的始末,过错方真的只有褚英一人吗?他真的避免不了一死的下场吗?当初联名弹劾的兄弟,有代善、皇太极,这两人后来进入“四大贝勒”阵营,成为储君有力的竞争者,那这背后有没有蓄意阴谋?彼时努尔哈赤距离统一女真,建立后金仅仅一年,而手握重兵的“五大臣”均表示不能和褚英共存,你说努尔哈赤要怎么选择?二,豪格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母亲为第二任大妃乌拉那拉氏。嫡长子的身份,令他与褚英一样,一开始便被当然的视为皇位继承人。崇祯十六年,皇太极死于脑溢血,事发突然,没有来得及立储。皇太极生前的心腹以及手中正黄旗,镶黄旗势力拥护豪格继位,而镶蓝旗,镶蓝旗则站在多尔衮一边。年,顺治继位,多尔衮留守京师做皇父摄政王,豪格则是代领大军围攻张献忠遗留势力。四年之后,多尔衮将豪格幽禁,后者死于非命。这也是一位倒霉的皇子,本来有可能做皇帝,却因为亲人相争,结局悲惨。三,胤礽如果说豪格的命运和褚英相似,那么胤礽的简直与褚英一模一样。首先,他的母亲是康熙第一任,也是原配皇后赫舍里氏,从小被带在身边亲自教育。其次,功绩是有的,皇帝出征,太子监国,议论起正事也头头是道。专属于天子的祭天活动,康熙也是多次让太子代劳。再次,被废于兄弟、大臣联名弹劾。康熙四十七年,以大阿哥为首向皇帝控告“太子目中无人,截胡贡品”等罪行,以此为导火索,太子第一次被废。最后,彻底被否定的原因也是“企图谋害父亲,逼迫让位”,理由竟然和褚英“诅咒父亲”惊人相似。可见,能够打败父子之情的,只有儿子痛下杀手,无论是不是真的,只要皇帝相信即可。通过以上三人的例子,得出结论是,他们都因为一个原因惨败:过早的暴露实力,被兄弟(或者皇叔)视为仇敌。也难怪雍正会发明秘密立储,这绝对不止于表面的作用,定分止争。而是暗含了高明的心理博弈:因为不知道谁是最后的赢家,所以不敢草率集结党羽,把矛头指向一个人;因为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可能继位,也就不敢轻易帮助别人,万一是搬起来石头砸自己的脚呢?最最重要的,杜绝了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而是选贤用能,也可谓是清代的活力源泉之一了。当然了,这个制度用在“九子夺嫡”这种混乱局面效果最好,在太平时期,实则没什么大用。例如嘉庆皇帝被立储以前,无论是婚姻还是爵位,乾隆都格外看重,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是未来的天子。后记:本文图片来源于涉及努尔哈赤、褚英、九子夺嫡的电视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6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