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锐精旅志喻金汤香山团城演武厅的前世今生

北京晚报·五色土

作者户力平

近日,经过近四年的修缮,位于香山脚下的团城演武厅正式对外开放。团城内七处建筑空间作为展厅,呈现“志喻金汤——健锐营历史文化展”,近百件展品带观众领略清代“特种部队”的前世今生。

团城演武厅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年),是北京仅存的集城池、殿宇、亭台、碉楼、校场于一体的武备建筑群,风格独特,历经余年,依然巍峨矗立,雄风犹在,展示着传统武备建筑的风采。

团城演武厅旧照

香山健锐营:云梯攻城“特种部队”

团城演武厅亦称健锐营演武厅,而健锐营之所置,与清代乾隆年间大小金川之役有关。

据《香山寺庙与旗营》记载:清乾隆十一年(年),四川大渡河上游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劫夺小金川土司泽旺,由此挑起部落之间事端,经清政府干预后释还。次年,即乾隆十二年(年),莎罗奔又攻明正土司等地,并拥兵自重,阻断了中原地区与藏羌地区的贸易往来,清廷屡次警告均无效果,乾隆皇帝遂发兵赴川平定。但叛兵凭借当地高大的碉楼顽强抵抗,令清军束手无策,伤亡惨重,战事久拖未决。

乾隆皇帝下令按照云梯攻城的战术,在香山脚下修建碉楼,演练攻碉之术。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云梯兵便掌握了攻碉战术。

乾隆十三年(年),乾隆皇帝派大学士傅恒率领这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再赴金川。乾隆十四年(年)正月,傅恒亲自督师攻下金川险碉数座的奏报递达京城。金川土司莎罗奔等因久战乏力,畏死乞降,叛乱终被平定。

云梯兵凯旋回京后,乾隆皇帝有感于这支部队的骁勇,将其命名为“健锐云梯营”,也称“飞虎健锐云梯营”,简称“健锐营”,驻扎在香山脚下,分左右二翼,各设翼领1人,并选王公大臣兼任总统,常日驻静宜园(今香山公园)担任守备。

健锐营左右翼各设八旗军营四座,左翼四旗沿静宜园北侧西向东方向,分别为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右翼四旗沿静宜园东侧北向南方向,分别为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每座旗营的围墙依地形而建,虽然一样高,但由于地势不同,故围墙似蛇形蜿蜒而绕。营墙用虎皮石砌成,下面外侧为护墙沟(也称护营沟)。旗营建有营门楼,为军士及家属出入的地方,门楼为歇山顶,门楼形式不一。每旗都设有档子房,地点都建在本旗较为中心的部位,分参领办公处、俸饷处、派差处、仓库、笔帖行文处等,主要负责存放营中公文、旗案和发放俸米、俸银及管理军事训练等事务。

各旗建有碉楼若干座,其形状呈下大上小之势,均系虎皮石拌灰泥砌成,其基础用三合土夯实,整体建筑显得十分坚固。碉楼分两种类型:一种为实心碉楼(俗称“死碉楼”),不可攀爬;一种为空心碉楼(俗称“活碉楼”),一面开门,入门有石磴盘旋至顶,人可站在顶上远望,可攻可守。健锐营碉楼总数说法不一,即使同在清《钦定日下旧闻考》中,前后所记数量也不统一。“郊炯”中称“八旗印房四隅皆有碉楼一座,乾隆十四年(年)建。合之东四旗,西四旗各营碉楼,共计六十有七。”而在“官署”中却称:“健锐营官兵营房在静宜园之左右翼,共三千五百三十二捆,碉楼六十八所。”

碉楼旧照

碉楼近照

健锐营的兵额曾几次增加,初建时是由前锋营与护军营内选择年壮勇健者人。到光绪年间,规定满蒙前锋人,前锋人,养育兵人,另有其他兵额若干人。健锐营士兵平时在各自营区进行训练,操练的项目主要有云梯登城、鸟枪射击、马术、骑射、鞭刀等。

健锐营建立后,被视为清廷八旗劲旅中一支具有特种作战性质的部队,曾参与过多次战事,且因作战勇猛,屡建战功,而受到嘉奖。咸丰十年(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健锐营作为京畿守卫部队的精锐之师参与京师保卫的战斗。光绪二十六年(年)八月,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健锐营奉命进城增援守军,官兵在地安门与攻城的日军展开激战,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联军的推进,这也是健锐营最后一次执行战斗任务。

团城演武厅:训练与受阅之所

团城演武厅地处健锐营右翼旗营东侧,这一带北面、西北环山,南部、东南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团城与演武厅实为两部分建筑,团城置北,演武厅依南,同处于整组建筑的中轴线上。

团城又称“看城”,俗称“鸭蛋城”,为平面椭圆形城堡建筑,东西直径51.2米,南北直径40米。城墙为青色大城砖砌筑,高11米、宽5米、周长仅米,围成一个平方米的圆形空场。城的南北各有拱形门洞出入,南门上悬“威宣壁垒”石额,北门上悬“志喻金汤”石额,皆为乾隆皇帝御题。

团城北门

团城建有南北城楼,南城楼面宽五间,北城楼三间,皆四周围廊,重檐绿琉璃瓦剪边歇山顶。东、西城垣各有一条马道通达城顶。

团城的主要作用,一是作为皇帝阅武之用,皇帝登马道上城,在城上观看远处健锐营士兵演武。其次是保护皇帝安全,皇帝来演武场阅武,如遇到安全威胁则将团城南北两个城门关闭,高大的团城是安全的堡垒,可抵御外敌。

演武厅北依团城,坐北朝南,面宽五间,宽21米,进深二间,深10米,两侧有廊,前三间出轩,单檐歇山顶,黄琉璃筒瓦,绿琉璃瓦剪边。厅内设皇帝宝座,两侧悬挂乾隆皇帝御书的对联:“选士励无前远宣伟绩,练军垂有久永视成规”。演武厅两侧是东朝房和西朝房,均面阔五间,是大臣陪同皇帝检阅健锐营操练的地方。

团城演武厅建筑群另一部分建筑为健锐营士兵操练场所,有西城楼门、校场及放马黄城。

西城楼门位于演武厅西南,用西山毛石所筑,因立面呈梯子状,又称梯子楼,是健锐营八旗会操指挥官操演士兵的号令台,面宽24米,高4.2米,正中为一横券门洞,两侧有台阶通达顶部。校场在演武厅南面,场面宽阔而平坦,健锐营数千将士在此会操,演练马步射箭等技艺。校场东南侧为放马黄城(今已无存),由一段弧形的城墙和7座碉楼组成,城墙上有土城门5座,健锐营士兵接受检阅时,骑兵列队埋伏在放马黄城内,待到令下,骑兵从城门飞马而出,在演武场内进行各种骑射表演。

在演武厅西南部,有一座重檐歇山顶,黄瓦红墙,四面开门的古建筑,这就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健锐营的战功而修建的御制碑亭。亭内竖立着一通四棱柱体式石碑,通高5.6米,四面雕二龙戏珠。碑额篆书“御制”二字,四面分别用满、汉、蒙、藏文书撰写碑文,记述了大小金川战役和在西山建实胜寺并组建健锐营的经过。

在演武厅西南一公里处,有一座主体建筑为石质厅堂,名“来远斋”,因与百余株白皮松共处,俗称“松堂”,实为团城演武厅附属建筑,是乾隆皇帝在团城演武厅阅兵休息时用膳、为征伐大小金川凯旋将士设宴庆功之地。

乾隆帝在此阅兵十余次

健锐营作为特种部队驻扎香山后,平时在各自营房训练,定期到团城演武厅进行合练,并接受皇帝的检阅。

有史料记载,自团城演武厅兴建后,多位帝王到此阅兵。其中乾隆皇帝19次(另说21次),嘉庆皇帝15次,道光皇帝4次,咸丰皇帝1次。

乾隆皇帝阅兵次数最多,而阅兵之后,他多即兴赋诗,鼓励八旗将士,仅《日下旧闻考》就记载了御制阅武诗多首。其中,乾隆三十二年(年)阅兵后赋诗曰:“健锐练精旅,香山聚队居。知方素嘉尔,阅武便临予。所尚赳桓实,宁夸声势虚。展伸布行雁,偏伍列丽鱼。抚壮诚欣矣,问劳尚悯如。藉兹成伟绩,耆定可忘诸!”乾隆三十七年(年)阅兵后再次赋诗:“八旗子弟兵,健锐居此营。聚处无他诱,勤操自致精。一时看斫阵,异日待干城。亦已收明效,西师颇著名。”清代画师曾绘制《健锐营演武图》,形象地描绘乾隆时健锐营士兵进行合练,接受检阅的情景。

相比之下,道光帝、咸丰帝阅兵次数就要少得多。据《清代兵事录》记载:道光三年(年)三月,道光帝奉皇太后御演武厅,阅健锐营操。道光十九年(年)九月,又御演武厅,阅健锐营操。咸丰二年(年)九月,咸丰帝御演武厅阅健锐营操。

清末,随着清王朝的衰败,健锐营也日渐没落。八国联军焚毁西郊园林时,团城演武厅也遭到一定破坏。年辛亥革命后,健锐营的大小营房相继解散,在营房基址上逐渐形成村落。而团城演武厅这座以阅武而盛名的皇家城池被荒废于京畿。民国初期,农林部中央农事试验场在此招工开荒,治其荒芜,增设西山果园,抗战时期被日军所占用,成为华北农事试验场,昔日偌大的校场变成了农田。年以后,团城演武厅由市农场局接管,其南北属地成为西山农场的一部分,遍植果木。年,团城演武厅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年由北京市文物局接管。年,健锐营演武厅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