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又叫作盛京官阙”,或“留都宫殿”,位于沈阳市旧城的中心。始建于年(后金天命十年),建成于年(清崇德元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造和居住过的宫殿。
沈阳故宫
故宫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由二十余个院落组成,大小建筑共九十余所,房舍三百多间,是迄今全国保存下来较完整的宫殿建筑群之一。依其自然布局,可分东路、中路、西路3大部分。
东路有大政殿和十王亭。大政殿是故宫最早的建筑,是八角重檐尖式殿宇,最早称为“大殿”,年定名为“笃政殿”,也叫“八角殿”或“八角亭”。此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据《清太宗实录》记载,年皇太极称帝,改纪元为“崇德”、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及宴会就是在此殿举行的;《清世祖实录》记载,年顺治福临即皇帝位,其典礼也于此殿举行;此外,如宣布出征、迎接凯旋等重要仪式,均在此殿举行。现“大政殿”三字门额是清乾隆皇帝重题的。
沈阳故宫大政殿在大政殿正面的宽敞大院中,东西排列着十座方亭,称为“十王亭”。十座方亭自北而南呈“八”字形排列。东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
十王亭是清初王公大臣们办公的地方。这一建筑格局,是沈阳故宫独具的风格。八旗制度是由女真人狩猎时实行“牛录”制的组织形式演变而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八旗制已难适应需要,皇太极为巩固其统治地位,便仿明代建制,设立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八衙门(吏、户、礼、工、兵、刑六部及都察院和理藩院),与八旗制度并存。最后把八旗变为单纯的军事组织,只在战争中发挥作用。
故宫的中路有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大清门及台上五宫等建筑。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建于天聪六年(),崇德元年()定名为崇政殿,俗称“金銮殿”。这是清太宗皇太极日常处理军政要务和接见外国使臣、边疆少数民族代表的地方。
年清入主中原后,历朝皇帝“东巡”,都在这里临朝听政。凤凰楼,也是皇帝商议军政大事和宴筵之所。清入关后,这里贮藏《实录》、《圣训》、《玉容》,并藏有“国福行用”的宝玺。楼高三层,又居高台,是当时沈阳城的最高建筑,登楼可观日出,“凤楼晓日”被誉为“沈阳八景”之一。台上五宫,是后妃的寝所,五宫有“清宁宫”,“关睢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清宁宫原称“正宫”,年8月9日,清太宗在此“驾崩”。永福宫为庄妃居所是顺治皇帝出生之地。
西路主要建筑是“文溯阁”,还有戏台、嘉荫堂、仰佛斋等。文湖阁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次年建成,是收藏清代《四库全书》之地,也是皇帝东巡盛京时读书的地方。“文溯阁”的御书门额原拟悬挂三楼檐下,因尺寸失中,只好悬于一楼檐下,这与全国“七阁”别具一格。阁内门柱上高悬清高宗亲书对联,上联是“古今并入含茹,万象沧渔探大本”;下联是“礼乐养成茶绪,三江天汉导洪澜”
沈阳故宫,不仅有很高的建筑艺术水平,而且有浓厚的地方风格,是汉满两族文化融合的体现,是多民族建筑的辉煌成果。它以其特有的建筑和独有的收藏,接待来自国内外的观众,被列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