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乾隆六十年(公元年),85岁的乾隆皇帝驾临勤政殿,召集众位王公大臣,宣示建储密旨,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并约定次年归政。对于皇位禅让,乾隆皇帝的心思甚是微妙,其权力交接也让人议论纷纷。据《清史稿》记载,永琰成为皇太子不久后,就在乾隆皇帝的指示下,隆重祭拜一位9岁夭折的哥哥。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何种深意?▲乾隆皇帝剧照这位夭折的皇子名为永琏,生于雍正八年(公元年),其生母为乾隆皇帝发妻富察氏。富察氏出身高贵,是满洲镶黄旗人,祖上曾是努尔哈赤身边的得力干将,在平定辽东的过程中建立赫赫功勋,是清王朝的开国元勋。她的父亲李荣保,与雍正皇帝交情深厚,再加上能力不凡,被任命为察哈尔总管。富察氏家族显赫,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精通书法、熟读经史,而且知书达理、端庄贤淑,具有贤后的威仪。正是因为如此,雍正皇帝为已经秘密立为太子的弘历选择嫡福晋时,经过种种考虑选择了她。▲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剧照两人成婚之后,富察氏凭着容貌姣好、才学卓越和品德端庄,得到弘历的宠爱,感情随着时间越来越深厚。雍正八年(公元年),富察氏生下嫡长子,此事让雍正皇帝和宝亲王弘历都非常高兴,为显示恩宠,雍正皇帝亲自为之取名“永琏”。“琏”是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的器皿,取名为琏有着宗庙传承重器的寓意,可见雍正皇帝有着让永琏继承宗庙的想法。弘历本人对此也没有异议,他经常在公众场合称赞永琏“为人聪明贵重,气宇不凡”,宠爱之情可谓溢于言表。▲清朝阿哥剧照雍正十三年(公元年),雍正皇帝驾崩,25岁的弘历继皇帝位,改年号为乾隆。刚继位的乾隆皇帝处理完权力交接事宜,就将永琏的名字写在继位密旨上,还召集中枢重臣前来,宣示密书建储谕旨,最后将密旨放到“正大光明”匾之后。说起来,清朝从建立到乾隆登基,没有一位皇帝是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因此,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乾隆皇帝,希望永琏能成为第一个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清朝皇帝。然而永琏9岁时就因为感染风寒病逝,当时距离他成为秘密储君连三年都还不到。永琏的去世令乾隆悲痛不已,为悼念亡子,他拿出正大光明匾后的立储密旨,追封永琏为皇太子,并上谥号为“端慧皇太子”。此外,乾隆为了百年之后能够和永琏团聚,特意将他葬在自己的陵寝附近,去祖先陵墓祭拜的时候也时常会看望已长眠地下的永琏。▲乾隆皇帝裕陵内部实景永琏死后,乾隆皇帝又秘密立了三位太子,但是不知出于什么缘故,这些被立为储君的皇子都英年早逝。这种异常的现象,给乾隆皇帝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他甚至在谕旨中写道:“朕在位而前星四陨,复成何事体?故不得不慎也。”由于前后立过的4位太子都英年早逝,所以乾隆皇帝对立储之事更加慎重,从此避而不谈。乾隆皇帝这一慎重,就到了63岁。在古代,这种年龄已是高寿,很难保证他的身体还能支撑多久,因此立太子之事不能再拖。乾隆在皇子之间反复斟酌,最终选择了自己最宠爱的令妃所生的皇十五子永琰,永琰不仅天资聪慧,为人也忠孝敦厚。▲令妃魏佳氏画像令人意外的是,到乾隆四十三年(公元年)时,已经68岁的乾隆皇帝身体依然硬朗,精力也十分旺盛,仍旧掌控着国家的权力。朝野对此议论纷纷,说他贪恋权位,对国家有害无益。为制止臣民的非议,乾隆皇帝颁布一道圣旨,大意是康熙皇帝在位61年,他尊崇孝道不敢超过先祖,因此决定在位年限为60年,到时就禅让给太子。或许在乾隆皇帝看来,在位六十年就85岁了,身体肯定熬不下去,没能力操控国家权柄。可是谁能想到,85岁的乾隆皇帝依然身强体健,没有任何疾病的困扰,处理国家大事的精力依旧充沛。然而圣旨已经传遍天下,他不能当着全天下人的面食言,于是他在乾隆六十年(公元年)宣示立储密旨,永琰正式成为皇太子。▲皇极殿乾隆宝座皇权总是使人迷恋,尤其是在真正要放下的那一刻,然而乾隆皇帝不禅让帝位,就是失信于天下,这会使清朝统治根基动摇。他思来想去,便让永琰以继位太子的名义,去拜祭先祖陵墓,顺道去永琏的陵前行叩拜之礼,并对他说:“端慧皇太子先曾密立,已有名分,非因以弟拜兄。”经过敲打,永琰明白父皇的言外之意——如果兄长永琏不夭折,哪里会轮到他登基为帝,他压根连成为继承人的资格都没有。经过这一番敲打,永琰果然对父皇愈加恭敬忠孝,在乾隆皇帝禅位之后,依然是事事不敢违背,一切军国大事都先交给乾隆皇帝过目。不得不说,乾隆皇帝的只言片语,包含着令人胆寒的深意。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仁宗实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6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