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下棋输给侍卫,10天后侍卫曝尸荒野,

网络推广求职招聘交流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7/135057.html

康熙号称“千古一帝”,他在位61年,统治清朝长达一甲子。在康熙统治期间,清朝排除内忧外患,国力不断上升,社会生活安定繁荣,走向盛世。

如果分析一下古代盛世,它必然是由一位强有力的帝王来主导。而帝王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必然要大权独揽、杀伐果断。这些伟大君王一定不是慈眉善目的。

康熙同样也是这样,他8岁登基,若不是心智成熟,深谙帝王之术,早就被满洲贵族架空了。而对权力的绝对掌控,也会形成一种晕轮效应,即皇帝拥有一切形式的主宰权。

表现在具体形态上,就是周边人对于皇帝的附和,比如金庸的《鹿鼎记》就有身边侍卫对于康熙礼让的情节,只有韦小宝(不知康熙真实身份)敢于和康熙真摔跤,进而开启传奇一生。

但韦小宝毕竟是小说虚构的,其实在真实历史上,康熙王朝也发生这种敢于跟皇帝叫板的事情,但这个人最终的命运走向和金庸笔下的韦小宝是完全不同的。

多面康熙

康熙作为守成君王,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继位时只有8岁,没有经过残酷的政治搏杀和战场洗礼,他面临的是一种悄无声息的危机感,比如说鳌拜的专横跋扈。

这里要提的是满清入关之后,爱新觉罗皇室并没有高于一切的君权,当时还是女真部落传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拥有最高权力,而皇帝手上是没有实权的。

康熙幼时,大权掌握在正黄旗索尼、正白旗苏克萨哈、镶黄旗遏必隆、镶黄旗鳌拜四大臣手中。康熙认为,这四大臣中最有权势的当属鳌拜,只要将鳌拜铲除,这四大臣代表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自然土崩瓦解,皇权就可以收回。

此时的康熙胸中已有沟壑,在8岁本该是玩耍不知疲惫的年纪,康熙要实施权术和政治手腕,他要担负起如山一般的责任,因为他承载的是让大清国走向兴盛的使命。

康熙表面上对鳌拜示弱,其实是助长鳌拜的气焰,让鳌拜疏于防范,跟春秋时期郑庄公如出一辙。他背地里开始训练摔跤善斗之士,用以对付鳌拜。鳌拜料不到这么小的皇帝已经有如此心机,还以为皇帝是个不思朝政整天摔跤嬉闹的毛头小子。

在时机到来的时候,康熙采用擒贼先擒王的方式,在鳌拜入宫觐见的时候,再次在宫殿里安排摔跤善斗之士,此时鳌拜戒心已去其大半。康熙直接发难,派众少年壮士力擒鳌拜,不费一兵一卒就去掉这个祸患。

其实足以看出,少年康熙已经熟悉帝王之术,处理政敌之老道,很多成年人都为之不及。不仅有手段,康熙还是杀伐决断之人,权利受到威胁时干净利落铲除对手,丝毫不手软。

有此心机和手段,再加上兴盛清朝的雄心,康熙皇帝的作为自然了得。他废三藩、收复台湾、打败沙俄、平定蒙古葛尔丹之乱,让清朝的疆域不断扩大,经济愈发繁荣。

皇帝弈棋的背后

了解完康熙一生,才能明白侍卫那仁福的终局。事情发生在康熙四十二年秋,秋高清爽,天气宜人,兴致勃勃的康熙准备进行一场木兰围猎。说到围猎,那可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保留项目。

爱新觉罗皇室入住中原后,和蒙古人不同,他们采取汉化的政策,全面仿照汉人的政治制度、社会风俗和经济政策,但是他们害怕丢掉起家的品质,于是保留围猎之风。

在围猎间隙,康熙兴致大盛,想要下几盘棋,最初颁旨招来几名侍臣,来同他走棋。这几名侍臣都是留了个心眼儿的人,他们心里想的是:“千万不能和皇上认真玩,认真玩就输了。”

所以最初棋风看着是这几个侍臣占上风,但玩着玩着,他们就会卖个破绽,让康熙的棋子重新占据优势,再过几个回合,他们主动投子认负,这样完全满足皇上的棋瘾和虚荣心。

一来二回还好,但赢的次数多了,康熙就觉得手下这帮人就是在配合他,心里颇为不爽。于是他对跟前的人说:“只要谁能赢了朕,赏银百两,官升三级。”

起初跟前的人并没有理会,他们都是默不作声,不敢贸然出头。正当康熙准备作罢之余,有一个叫那仁福的侍卫站了出来,他自告奋勇,想跟皇上对弈几盘。

康熙大喜望外,兴致巨增。他料定这个侍卫一定会跟他真下棋。果不其然,那仁福走的第一步棋就出手不凡,有风云吞吐之势,康熙自不敢怠慢,少了轻视之心,着力应对。

随着棋局的深入,那仁福的棋子越走越顺,而康熙只是疲于应付,毫无奇招可言,额头都渗出了汗水,旁边的大臣也是急得抓耳挠腮,心里纷纷咒骂这个那仁福如此不晓事理。

眼见康熙在棋盘上的阵地不断被蚕食,没几个回合就要投子认负,旁边突然有人禀报,附近山林有猛虎出没。康熙一听有猛虎,放下眼前的棋局,转而率队围捕起了老虎,让那仁福在棋盘前等着他。

老虎可是兽中之王,康熙率队在猎场里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不过看到有一只梅花鹿,于是驾起马,拿起手中弓箭,又追赶起梅花鹿来,将下棋之事完全抛在脑后。

悲惨结局

10天后,康熙发觉身边好像少了点儿什么,思来想后才发觉贴身侍卫那仁福不见了,进而想到那仁福和自己下棋的事儿,于是康熙派人赶紧去找那仁福。

当手下人到了棋盘边,发现那仁福还在原地,只不过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一动不动。康熙听闻自责不已,怪道不该如此大意。于是发布罪己诏,写下了“君而无信,何以为君”八个大字,向那仁福表达了自己的疏忽。

那仁福之死会让人不禁产生疑问,康熙是真的忘记了,还是假装不知道那仁福在围场等着他下棋呢?这是无从考证的,不过有一个结果是十分明显的,康熙通过此事,并没有遭到骂名,反而通过八字罪己成为有德明君,最关键的是这盘棋康熙并没有输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