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侍卫制度在清太祖时期就已经建立,在当时,侍卫们并没有统一组织,而是抽调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优秀子弟临时担任,并且侍卫的数量也没有严格规定。
皇太极之后,随着皇权的不断集中,侍卫制度逐步发展完善,有了严格的区分。在康熙年间,宫廷侍卫主要分为内廷侍卫和大内侍卫,内廷侍卫由御前侍卫及乾清门侍卫组成,主要负责帝后寝宫以及嫔妃、皇子等居住生活区域的安全,由御前大臣直接管理。
其中的御前侍卫更是待遇优厚,除了本身的俸禄外,经常会有各种形式的补贴和恩赏。因平时离皇帝最近,所以升迁相对容易,例如我们熟知的索额图、明珠、索尼、隆科多以及和珅,都是御前侍卫出身,因为深得皇帝信任而被授以重用,最终都官至卿相。
因清初江山并不稳固,所以早期的侍卫都是由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的三旗子弟担任,直至康熙年间,开始选拔武进士为侍卫,并增加宗室侍卫,统一划入三旗之中。侍卫按照等级分为:一等侍卫,正三品;二等侍卫,正四品;三等侍卫,正五品;蓝翎侍卫,正六品。一等侍卫也叫头等侍卫,是侍卫中的最高级别。雍正五年规定:武状元授一等侍卫,榜眼、探花授二等侍卫。二甲做三等护卫,三甲选作蓝翎侍卫。由此可见,当皇帝的侍卫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除非是皇亲国戚,不然就只能走武举人这条路了。
与科举考试一样,武举考试同样要经过三次考试来层层选拔,而在乡试、会试、殿试三试中都取得第一的武状元人数比三元及第的文状元更为稀少。在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只有四人,可清朝就占了两个,一位是顺治年间的王玉璧,另一个是乾隆年间顾麟,他们都被授予头等侍卫。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作为离皇帝最近的人,侍卫们还要懂得避嫌,就是在不该听不该看的时候,让自己变成木头人,在危急时刻还必须快如闪电,以身护主,时刻保持着高度紧张的精神。除了这些严格的要求,侍卫们享有的特权也是一般大臣不可比拟的,最明显的就是他们特殊的装束了,头戴花翎,身着黄马褂,腰间佩宝刀。
黄马褂即明黄行褂,因为明黄色是帝王专用的颜色,其他人不能私自使用,即使贵为亲王,也只能用杏黄色。大臣被赏赐黄马褂都是一种极为难得的殊荣,而侍卫们而得以穿戴,全仗着侍卫皇帝的劳苦功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