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是亡国太后,弄丢了大清王朝,为什么死后

北京权威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4439528.html

她是亡国太后,弄丢了大清王朝,为什么死后赢得国人尊重?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她就是隆裕太后。

隆裕太后

宣统三年(年),隆裕太后在袁世凯的“逼宫”下,“人为刀殂,我为鱼肉”,不得不在《清帝逊位诏书》上盖下印玺,宣告大清帝国的统治结束。作为清朝最后一位太后,她顺天应时,力排众议,一举结束了封建王朝的腐朽统治,使中国迎来伟大的共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壮举,因而在其死后受到国人尊重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隆裕太后(-),叶赫那拉氏,镶黄旗人,名静芬,慈禧太后的侄女,光绪十四年(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光绪十五年(年)被立为皇后。她是一个具有传统观念的女人,做皇后其实是非常恰当的,但不幸的是光绪帝错以为她是来监视自己的,所以从来再也没给过她好脸色。

隆裕太后剧照

“一进宫门深似海”,古人不欺也!隆裕太后说白了就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姑姑(慈禧)不喜,光绪不爱,纯粹是一个守活寡的状态,后来光绪帝死后,总算拥立的溥仪可以叫她一声“额娘”,但又遇到接二连三的革命浪潮,最终为了保全娘俩的性命,保全宗室,不得不签下退位诏书,成为实际终结满清王朝的国家最高领导人。

对此,隆裕太后对满人、对小皇帝多有愧疚,于是不久之后便因心病难医,郁结于心,终在年2月2日病逝于长春宫,享年46岁。

袁世凯为隆裕太后举办了国葬,整个民国政府都对其病逝感到哀悼,国民也对其逝世也比较惋惜,甚至外国使馆都将半旗以示哀悼,后来与光绪帝合葬崇陵,也算全了她的一番心意。

为何隆裕太后得到高度评价,并受国人尊重呢?

中间为裕隆太后

首先,隆裕太后留下遗嘱要实行“薄葬”。凡清一朝,死后陪葬无不是丰富之极,所以才会引开诸多军阀盗墓掘坟。隆裕太后却是一个特例,虽然当时已经签订了退位诏书,但皇家特权依然在,而且每年四百万的购买力也是不差的。但隆裕太后临死前却吩咐只想与光绪帝合葬,而葬礼不求隆重,陪葬不求奢华,以免增加宗室负担,也算是清皇室开了薄葬之先河,这点是让人尊重的。

其次,力排众议主张和平交权,避免了千疮百孔的华夏陷入战火,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隆裕太后在签署退位诏书时,曾多次召开御前会议,溥伟、良弼等人主张与革命党开战并组成了宗社党,在这种危机时刻,隆裕太后认为开战“非但财不能保,杀身之祸,且在目前”,弄不好会像良弼一样身死道消,于是“为天下计,亿兆黎民计”和平交权是唯一出路,于是最后隆裕太后乾刚独断,实行和平交权。

最后,同意民主共和,放弃君主立宪制。隆裕太后认为这个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非满洲私产,依照她的眼光认为帝制已经在中国走到了尽头,民主共和才是大势所趋,于是只提出了清帝退位的优待条件,既解决了宗室问题,也保证了小皇帝的安全,同时还为民主共和扫清了制度上的障碍,此等贡献,堪比孙先生,不让人佩服都难!

年2月12日,在隆裕太后的主持下,以宣统皇帝之名签订《清帝逊位诏书》,由此结束了清王朝年的统治,而且也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皇帝专制制度,这在民主革命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隆裕太后功不可没!

结语

在十九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民主革命中来看,革命过程无不充满着战争、渗透着鲜血、爆发着冲突。而在中国,有这样一位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的太后,她力排众议使国家从封建制度直接向民主共和制度转变,其中没有社会战争、没有国家分裂、没有人民受难,可谓是政权和平交接的典范。对于隆裕太后来说,她更像一个历史的勇敢担当者,她自我牺牲、自我克制,更是对“杀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的暴力政治的一种反对、批判,这是一种超越小我达致大我的思想之道,必然有受人尊敬之处!

本文参加有奖活动#机构V计划征文赛#,快来一键加入百家号机构运营快车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