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的八旗旗主到底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更迭

八旗制度是由努尔哈赤创制发展,并且逐步形成了八旗势力分布的最初格局。

努尔哈赤以“一旗”起兵,最终发展成为“八旗”。

明万历十二年(年),努尔哈赤开始起兵征战,此时是以黑旗为帜,即“黑旗军”,此为“一旗”阶段。

到明万历十七年(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随着势力的壮大,努尔哈赤另设红旗军亲领,将黑旗军交由胞弟舒尔哈齐指挥,此为“两旗”阶段。

明万历二十一年(年)前后,努尔哈赤参照女真人的猛安谋克制的传统制度,进行大规模改造与重建,并以纯色为辨,划分为黄、白、红、蓝四旗,此为“四旗”阶段。

明万历四十三年(年),努尔哈赤势力进一步壮大,于是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调整,划分为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八个旗,至此,满洲八旗制度建立。

最终,在万历四十四年(年),以八旗制度为根本,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年号天命,努尔哈赤也成为了后金大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努尔哈赤时期八旗旗主的势力分布,造就了整个清朝八旗归属与铁帽子王世系传承的雏形。

在努尔哈赤时期,八旗势力的分布是这样的:

正黄旗(45牛录)、镶黄旗(20牛录)由努尔哈赤亲自掌管;

正红旗(25牛录)、镶红旗(26牛录)由代善及其长子岳托掌管;

镶蓝旗(33牛录)由舒尔哈齐的次子阿敏掌管阿敏;

正蓝旗(21牛录),由莽古尔泰掌管;

正白旗(25牛录)由皇太极掌管;

镶白旗(15牛录)由褚英长子杜度掌管(褚英是努尔哈赤长子,初被选定为继位人,后被努尔哈赤处死)。

除去努尔哈赤本人以及他的两个孙子岳托和杜度,剩下的四位旗主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大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和四贝勒皇太极。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努尔哈赤晚年将亲统的两黄旗的大部分授于大妃阿巴亥的三个儿子,也就是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牛录,其余自己统帅做亲军,同时努尔哈赤还明确的指示阿济格统领镶黄旗,多铎统领正黄旗,自己死后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后赐一旗给多尔衮。就在努尔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经把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下,有很大的意向就是要安排多尔衮继任镶白旗旗主,只是后来皇太极登基为后金大汗后,趁机将镶白旗夺到了自己麾下,成为了自己的势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皇太极时期,八旗的归属经历了第一次大的调整变革。

天命十一年(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登基为后金大汗,改元天聪,并于年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国号大清,改元崇德。

期间,八旗的归属经历了四次大的调整与变革:

其一,黄白互换。满洲人以黄色为尊,因而皇太极继位之后,将属于自己的两个白旗与属于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的两个黄旗进行的颜色的调换,还换为由皇太极统领正黄旗,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统领镶黄旗,多尔衮三兄弟统领两白旗。

其二,免去阿济格镶白旗旗主职务,改由多尔衮统领。

其三,除掉莽古尔泰,夺取莽古尔泰手中的正蓝旗。同时,皇太极将自己手中的正黄旗与原属于莽古尔泰的正蓝旗进行混编,组成新的正黄旗和镶黄旗,由自亲自统领,同时改豪格统领的镶黄旗为正蓝旗。

其四,除掉阿敏,由舒尔哈齐的六子、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继承镶蓝旗旗主之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在皇太极称帝之后,改掉了原有的旗主贝勒的称谓,按照汉族政权称王的传统开始称其为亲王和郡王,所以,在皇太极去世前,八旗的势力分布为:

正黄旗、镶黄旗,由皇太极亲领;

正红旗、镶红旗,由礼亲王代善及其孙子颖郡王阿达礼掌管;

正蓝旗,由肃亲王豪格统领;

镶蓝旗,由郑亲王济尔哈朗统领;

正白旗,由豫郡王多铎统领;

镶白旗,由睿亲王多尔衮和英郡王阿济格掌管。

与此同时,皇太极在位期间,在努尔哈赤时期的基础上发展并创立了蒙古八旗以及汉军八旗制度,至此,满洲、蒙古、汉军各为八旗的制度臻于完善。

(图片来源于网络)

顺治时期,经过多尔衮摄政专权以及清算多尔衮势力后,最终形成了八旗势力的分布格局。

多尔衮专权期间,除掉了肃亲王豪格,随即对豪格的正蓝旗进了重组。

顺治五年(年),豪格被多尔衮陷害身亡,原属于豪格的正蓝旗为多尔衮所得,多尔衮将其与自己统领的正白旗混编重组,成为新的正白旗和镶白旗,由自己亲自统领,同时,改原属于多铎的镶白旗为正蓝旗。至此,八旗颜色最终确定,再无改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重新进行了八旗的势力划分,最终形成了八旗的势力分布格局。

顺治七年(年),多尔衮去世,顺治皇帝开始亲政,随即在济尔哈朗等人的主持下,开始了对于多尔衮的清算,收回了原属于多尔衮的两白旗,并将正白旗归为皇帝亲属,同时将镶白旗重新还给豪格世系。

至此,八旗势力的归属彻底明确,同时,也确定了皇帝亲领的正黄、镶黄、正白的上三旗地位;而由其他宗室王公统领的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也被称为下五旗。

下五旗的传承又是按照,正红旗归属礼亲王代善世系、镶红旗归属于克勤郡王岳托世系、镶白旗归属于肃亲王豪格世系、正蓝旗归属于豫亲王多铎世系、镶蓝旗归属于郑亲王济尔哈朗世系来进行传承,世系罔替,并且在乾隆四十三年(),最终厘清了爵位名号和传承世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铁帽子王”制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起初的八旗旗主拥有很大的权力,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权力有所削弱,但是依然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雍正王朝》中,八爷党逼宫所拿出了所谓“八王议政”的祖制,要求雍正交权,当然,历史上也确实没有什么“八王议政”,但是却有着另外一个名词来形容旗主王爷们的权力,就是满洲贵族议会制度,或者成为八旗议会制度。

起初,满洲贵族议会的权力非常大,举个例子,皇太极登基为后金大汗后,最开始是四大贝勒“南面并座”,同受朝贺、共同议政,只是在相继除掉莽古尔泰和阿敏,代善退出后,皇太极才“南面独坐”,独掌大权的。而皇太极的能够登基为后金大汗、顺治能够继位为皇帝,也是满洲贵族议会这些旗主王爷贝勒们推举的结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康雍两代帝王的改革,满洲贵族议会旗主们的权力也被极大的削弱了,特别是在雍正建立军机处制度之后,旗主们的权力激进被架空,彻底无法干涉国家的正常运转。

尽管权力不在,但是拥有铁帽子王身份的旗主王爷们依然拥有极高的地位,除了皇帝,那怕当朝受宠的重臣,见了他们依然也要行礼叩拜,毕竟,他们的身份是从八旗制度创立的第一天起,就已经确定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