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一说“八旗子弟”,都会把这个词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挂靠在一起,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偏见。清代近三百年的历史,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全是由八旗子弟保卫的。如果没有八旗子弟,大清王朝能够存在吗?何为八旗子弟?清代八旗制度是军政合一、兵民一体的组织,是清王朝立国、维护国家政权之本。清代八旗包括满洲八旗、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其在旗者统称为“八旗子弟”。清代的满族都在旗,都是八旗子弟。那些在旗的汉军旗人、蒙古旗人,也是八旗子弟。所以,笼统地说“八旗子弟”如何如何,还要注意到这一点,否则打击面就会太大。
年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其势力不断扩大。大约在年建立了四旗,即黄、白、红、蓝。并于年增加为八旗,即在原来的四旗上镶边而成。至此,满洲八旗遂成定制,形成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八旗制度贯穿整个清代,所有的满族人都被编入八旗,可谓全民皆兵。“旗人”每年国家要给“钱粮”,战时要为国家效力。年,努尔哈赤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建立了“大金”,史称“后金”政权。年,后金定都辽阳。年,后金定都沈阳。年,皇太极建立了蒙古八旗。年,皇太极又建立了汉军八旗。至此,清代八旗制度基本完善。
八旗的编制分为三级,即牛录、甲喇、固山。牛录是最基层的组织,满语的意思是“箭”。这是女真人的习俗,过去女真人打猎每10个人为一组,其打头的称“牛录额真”。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之初,就采用了这种传统的方式,将牛录作为一个最基层的组织。按照定制,每一个牛录的兵力为人,其首领称“牛录额真”,汉译为“佐领”;每五个牛录为一甲喇,其首领称“甲喇额真”,汉译为“参领”;每五个甲喇为一固山,其首领称“固山额真”,汉译为“都统”。按照这种编制,我们就可以大致算出八旗兵的人数。一个牛录有人,五个牛录人(一甲喇),五个固山人。也就是说,一个旗的兵力是人,那么八个旗就是6万人整。最初的满洲八旗兵丁,也就只有6万人左右。如果再加上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也就有18万左右的兵力。
在清朝,被编入旗的统称为“旗人”,也就是“八旗子弟”。这些旗人是清王朝的基本军事力量,他们主要负责保卫大清王朝。事实上,清代的八旗子弟,在反对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清代初年,清王朝为了巩固自己在全国的统治,四处出击,八方平乱。铲除三藩,平定准噶尔之乱,降缅甸、安南、廓尔喀等等,大小战争连年不断。康熙皇帝曾三次亲征准噶尔,乾隆皇帝则有“十全武功”。尽管,清王朝出于封建统治需要,有些战争具有民族压迫的性质,但大多数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尤其是清代前期的一些战争。
比如,乾隆皇帝曾自诩“十全老人”,并写有《十全武功记》一文,“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噶降,合为十”。其中,平定准噶尔,受降廓尔噶,降缅甸、安南等役,都是无可非议的正义之战。应该说,乾隆皇帝在维护祖国统一,保卫边疆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