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旗子弟在哪里和珅的后人在黑龙江,至今仍

历史不应该仅有消除偏见,它还应该孕育热情。——乔治·屈维廉(英)

文章分类

历史奇文

文章字数

字,阅读约5分钟

在我们学习历史之前,很多孩子对历史的了解都来自于电视剧,比如《微服私访的康熙》,《铁齿铜牙的纪晓岚》,《还珠格格》等等,这些精彩有趣的电视剧不仅给我们当时的童年带来了很多乐趣,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在我们对历史有了认真深入的了解之后,我们看到的电视剧又与历史契合,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

比如在电视中,我们看到了康熙时代的繁华局面,也了解到和珅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官员。在讲述清朝历史故事的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听到“格格王子”这个名词。自然,我们也听到了“八旗子弟”这个称呼,知道他们是清朝的尊贵子弟。如今新中国已经建立,不知道这些昔日的八旗子弟如今生活在哪里。

八旗子弟,阶级象征

八旗实际上是清朝的军队组织和户籍制度。从字面上看,它们是八种颜色的旗帜,分别是黄,白,红,蓝,嵌黄,嵌白,嵌红,嵌蓝。其中,爱新觉罗一家属于黄旗。八旗子弟是八旗传人。清代许多贵族都属于八旗后裔。

八旗子弟中,不乏善战,文武双全,保家卫国的有为之人。也有不少好逸恶劳,吃喝玩乐,享受家庭保障的纨绔子弟。比如,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就是正白旗子弟,著名作家老舍就是正红旗人。他们的成就与家庭无关。

最初,八旗大部分是满族。随着清军的进入,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后来,八旗制度逐渐从国家象征转变为阶级象征。

当时,八旗掌管着全国的军政力量。八旗子弟意味着家庭地位高,社会资源丰富,后代受教育更好。

随着时代的进步,这样一种人为划分阶层的不平等制度不会长久,甚至很快就会显现出弊端。随着人口的繁衍,许多满族家族的后代通过几代人的庇护,每月从微博上领取钱财。他们没有任何生存能力,整天无所事事。

一方面,对于这些八旗子弟来说,他们的生命就这样被浪费了。另一方面,对于国家来说,大量的资金用于供养这些闲散人员,没有创造任何价值。这对政府财政是一个很大的负担,甚至容易导致腐败。

搬到拉林,另谋出路。

解决八旗子弟超编不参与生产的问题迫在眉睫。乾隆九年,清政府考虑并决定将户满族迁往拉林,让他们在拉林居住,以缓解财政压力。

之所以选择这里,也是因为那一带土地肥沃,但人员匮乏,又是满族人落地生根的地方。清政府此举也是希望这些八旗子弟能够重整旗鼓,振兴地方。

八旗三千子弟就这样定居拉林。根据八旗的建制,各旗分为头屯,二屯,三屯三个旗村。在拉林,共有24个旗村,被称为“北京二十四旗”。

拉林今天其实在黑龙江。他们这样给这个地方命名。这24个村庄至今仍在使用。当时八旗子弟从京城带来的许多珍贵文物,保存完好,保存至今。

和珅是康熙时代的大贪官。新皇帝嘉庆继位后,被洗劫一空。查抄财物所收缴的财物甚至超过了清政府十几年的财政收入。自从被洗劫后,他的家庭自然一落千丈,过着八旗子弟的边缘生活。

乾隆年间迁到拉林的三千旗人中,就有和珅的后人。曾经辉煌一时,结局却是流放在寒苦之地,远离繁华圈子,着实让人唏嘘。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八旗制度已经是一个不再具有优势的制度。比如,它会长期遭受更多的灾难。像这样搬到别的地方再找一个,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踏踏实实生活,平安幸福。

迁到拉林后,这三千八旗子弟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还义愤填膺吗?事实上,他们早已接受了现实,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和生活环境,过上了安定祥和的生活,但仍然保留了一些祖传传统和过去的文化习俗。

每年大年三十,拉林八旗的后人都会按惯例一起祭祖。他们称之为“拜旧影”。“老影”也是祖先的画像,因为满族是向西敬仰的,必须放在向西的墙上。

年复一年,拉林人都沿袭着这个习惯。现在他们大多从事农业生存,已经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只有在过年祭拜时,他们才会想起祖先的往事,寻求祖先保佑他们风调雨顺,收获满满。

北京的豆汁知名度很高,属于定制食品,接受程度不一。在拉林,当地人说,这里的豆汁其实比北京的好。

地处黑龙江这样的宝地,种出的粮食品质好。这里的豆汁是通过添加黄豆和小米改良而成的,天然风味不同寻常。

拉林八旗子弟既保留了以往的生活习惯,又继承了满族贵族在品行上的优秀品质。如今,很多人不会说满语。也许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语言与汉人相同。但是,它们的根本特征不会改变。他们大多为人慷慨,朴实,好客,真诚。

八旗子弟迁居拉林的历史自然被记录下来。直到年,一份名为《拉林阿勒丘卡京旗原案》的档案被发现。这个地方的故事再次引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5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