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最好 http://www.znlvye.com/m/自从清朝定鼎中原后,满清统治者为了表彰那些在战争时期为王朝创建立下战功的八旗子弟,给予了他们诸多世世代代可以享受的特权,比如不用从事生产活动,生活费用由国家财政负担等等。不过,随着年大清王朝的灭亡,八旗子弟吃皇粮的好日子也就走到了尽头。许多八旗子弟过惯了坐享其成的日子,没有掌握什么劳动技能。当时代发生剧烈变化后,他们的日子就开始感到举步维艰。一些原本出身富贵的旗人,靠着祖辈积累下的财富,仍“打肿脸充胖子”,维持着从前的生活方式。结果因为入不敷出,又不善于理财。没过几年就彻底败落,有些甚至沦落到沿街乞讨的地步。当时的报纸上经常会刊登出“世子王孙倒毙城门洞,郡主命妇坠入烟花院”的新闻。至于普通八旗子弟,那生活就更是落魄不堪了。不过,也不是所有旗人的生活都日益窘迫,有一群人不但没有受到时代变化的影响,反而比过去更有钱了。这群人就是当时给末代皇帝溥仪的“小朝廷”当差的内务府工作人员。内务府的主要工作人员由八旗满洲中的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包衣奴才构成。这些人虽然出身卑微,但他们是皇帝的家奴,有着近水楼台的优势。自清朝开国以来,内务府一直就是整个清朝“油水”最多的部门,在里面当差的人几乎是个个富得流油。比如《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出身于正白旗包衣世家,从他曾祖父曹玺开始,曹家就一直担任内务府旗下的“江宁织造”。可以说《红楼梦》里贾家多有钱,曹家就多有钱。而曹家也仅仅是众多在内务府供职的包衣奴才的一个缩影。当然,有人会问,清朝都灭亡了,内务府还能有那么多油水吗?答案是:内务府的油水更多了。原先清王朝还在的时候,内务府的人捞钱多少还有所顾忌,万一这事让皇帝知道了,那可是要掉脑袋的。但如今大清都亡了,溥仪虽然名义上还是皇帝,但却没有生杀予夺的特权。所以,内务府的人捞起钱来,就格外大胆了。慈禧太后花钱如流水是出了名的,在她掌权时期,内务府一年开支的最高纪录是七十万两。而在民国四年、八年、九年,内务府的开支分别是二百六十四万两、二百三十八万两、一百八十九万两,其余年份开支也大体在二百万两上下。为什么开支会增加了这么多?不用说大家也自然清楚。内务府捞钱的方式五花八门,反正是有经过他们手的银子,必然要捞上一把。比如原本一件东西得花一两银子,那么内务府报上的帐就是十两银子,只翻十倍,已经算是对小皇帝仁至义尽了。根据宣统二年(年)一份御膳房的档案记载,当时年仅五岁的小皇帝溥仪一个月光猪肉一项就“吃”掉了一万多斤,花费银子二千三百四十二两七钱二分。这些都是账面上的开支,实际上,其中至少九成的费用都流入了内务府相关人员的腰包中了。还有不得不提到的一个点就是内务府变卖宫里的文物。由于内务府的人“努力”捞钱,因此溥仪的小朝廷经常面临财务困境。每当经费不足的时候,内务府就会将宫里的一些宝物拿出去变卖,可是变卖的方式却让人咋舌。原来,内务府将皇宫中这些价值连城的宝贝拿出去卖的时候,不是按文物或艺术品来估价,而是称斤论两卖掉。比如一座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黄金宝塔,售卖方式却只是以黄金重量来计算价格。内务府的人是真缺心眼吗?当然不是。他们之所以会选择这样出售宝物,只是因为买这些宝物的古玩店、当铺,都是他们自己开的。因此,在清末民初的时候,许多八旗子弟都穷得喝西北风的时候,在内务府当差的人却个个富得流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6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