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可能是最让人看得憋气的宫斗剧了,明明是后宫争斗你死我活,如懿肩负着家族重任姑母寄托,但这个爱情至上的女子仍然把宫斗片当成爱情片来演,有着皇帝的宠爱还有海兰这样的神队友辅助,如懿愣是生生的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既和乾隆恩断义绝,形同陌路,自己想守护的人也离自己而去,永琪和十三阿哥都因为阴谋丧命,自己更是在冷宫结束了生命,这样的行为实在是让我们又恨又怜。既恨其不争,又怜她痴心错付,所托非人。
但小说终究是小说,在真实的历史上,如懿的命要比小说里苦多了,她非但不是乾隆的爱侣,而且长期被乾隆冷落,最后成为乾隆后半生最厌恶,最痛恨的女人,这是怎么回事呢?您听我慢慢来解释。
(那拉氏属于满洲八大姓之一)
首先如懿并不姓乌拉那拉,更没有一个被雍正废黜的姑母,严格来说她应该姓“辉发那拉”(与乌拉那拉氏同姓不同族)。当然,清朝后妃没有名字记载,所以这位辉发那拉娘娘究竟是叫如懿还是淑慎,咱们谁也不知道,为了后文描述方便,统一都用如懿吧。
似有实无的宠爱
(电视剧里如懿和弘历伉俪情深,实际历史上可没有这么甜)
在《如懿传》的小说里强调最多的便是乾隆与如懿的心灵相交,尽管乾隆身边环绕着众多莺莺燕燕,但如懿才是他的知己。只可惜这样美好的故事只发生在小说里,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如懿在弘历的后宫中并不起眼,皇帝对这个恬静沉默的妃嫔也谈不到上心,更提不到喜爱。是的,如懿从来没有得到过皇帝的爱情,说得夸张些,如懿在乾隆的后宫不过是个“路人甲”而已。
有证据么?
(乾隆最喜爱的女子是他的嫡妻,雍容华贵的好女人富察皇后)
有,首先从各种官方档案和民间笔记里都表明,乾隆皇帝最喜欢的是他的嫡妻富察皇后,不管是当荣亲王时期还是登基称帝后,弘历的一颗心始终都扑在富察氏身上。你别看《如懿传》里把富察氏写的表面宽和大气,实际上刻薄寡恩,实际上这是对这位富察氏的嫡女进行了丑化,历史上的富察皇后美丽高雅,善良平和,且不喜金玉,崇尚简朴,深受乾隆和太后的喜爱,帝后之间感情甚笃—“孝贤皇后事孝圣皇后最得欢心,高宗称其淑德为古今贤后,故侍遇后族宠贵无比”,在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病重去世后,悲痛的乾隆下令封存皇后生前的宫殿,每年元旦必定来此稍坐,怀念爱妻。乾隆一生写了几万首诗,这些诗歌良莠不齐,但唯独思念亡妻的诗句却情深义重,颇令人动容,可见乾隆对皇后感情之真挚。
(永琏)
(永琮)
这种感情和宠爱也体现在子嗣数量上上,富察皇后一生为乾隆生下两女两子,其中嫡子永琏、永琮都是乾隆圣心默定的皇位继承人(乾隆三年永琏不幸去世,八年后皇后再次怀孕,以三十四岁高龄生下永琮)喜得嫡子的乾隆称永琏“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永琮“聪颖殊常。钟爱最笃。朕亦深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满心满眼除了老婆就是孩子。
当然乾隆皇帝还是个很博爱的人,除了富察皇后外乾隆还经常搞点雨露均沾,所以从乾隆元年到乾隆十三年,后宫子嗣不断,纯妃苏氏为皇帝生下一子一女(永瑢、和嘉公主),嘉妃金佳氏为皇帝生下三子(永珹、永璇,另有一子早殇),眼看着别人一个个的生孩子,而我们的如懿呢?很遗憾,一个也没有。
在后宫子嗣就是受宠的最明显标志,毕竟多子代表着侍寝的机会多,皇帝经常翻你牌子,如懿在乾隆初年无所出,可见她处于一个极为尴尬的位置,位分虽高但不受宠。
有人说是不是如懿在生育上有问题呢?结合后面如懿成为皇后生有两子一女的情况来看,如懿是健康可生育的女性。排除小说里虚构的“零陵香”(孝贤皇后在手镯里搞了鬼,让高氏和如懿无法生育)情节,我们只能很遗憾的得出以下结论:虽然如懿地位较高(乾隆二年就封了娴妃),但乾隆皇帝对这位安分、恬静的妃嫔很不来电,两人之间压根就谈不到什么爱情。
时来运转
从乾隆十年开始,如懿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这年高贵妃病危,满清特例,高级妃嫔死前皇帝会提升她的品级位分来冲喜,康熙朝皇贵妃佟佳氏病危时康熙封她为皇后(希望用这个好消息让她振作并恢复健康),雍正时年贵妃病重皇帝也加封为年皇贵妃。于是当高贵妃被加封为皇贵妃时如懿和纯妃苏氏也连带着被封为贵妃,如懿为娴贵妃,苏氏为纯贵妃,虽仍不受乾隆皇帝喜爱,更比不得纯贵妃有子在身,但起码也算是熬出来了。
属于如懿的好运还没有结束,乾隆十三年不满三岁的永琮病死,嫡子接二连三的逝去彻底击垮了富察皇后,在陪伴乾隆南巡的过程中一病不起撒手人寰,爱妻的死让乾隆悲痛万分,不过对后宫的妃嫔们来说却是个绝好的机会,毕竟后位空悬,储君未定,这时候要当上了皇后那就是以后的太后啊!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乾隆十三年反而是无宠的如懿被封为皇贵妃摄六宫事,正式成为新后的继任人选,并在次年正式成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而与她同品级并生有孩子的纯贵妃只能黯然败北。这就很奇怪了,乾隆为什么要把这尊贵地皇贵妃头衔给如懿?封给诞有皇子,自己更宠爱的苏氏不好么?
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出身问题。
(由于出身微贱,所以纯贵妃与后位擦肩而过)
相比起弘历的其他妃嫔,苏氏的身份实在是太低贱了,根据《清皇室谱》记载,苏氏的父亲苏召南是一名江南地区的普通汉人,此人只是一介平民,并无一官半职在身,所以苏氏只是一个普通汉女而已。虽说在乾隆四年一家都被抬入正白旗(满人虽然嘴上嚷着“满汉不通婚”,但依然在八旗中设立有汉军旗,对于看上眼的女子采取“抬旗”的恩赏,即将其父兄族人抬为上三旗,历史上年贵妃、后来的魏佳氏都被抬如正黄旗或镶黄旗),但这样的家室条件也注定了苏氏不可能成为满清的国母。
既然苏氏没这个资格,那算下来也就只有如懿了,您别看如懿没什么恩宠,但一方面她资历最高,早在潜邸时就已经跟了皇帝,此时已经是贵妃。另一方面封后册文中也能透露一些信息“恭奉崇庆慈宣康惠皇太后命,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乾隆皇帝可能还沉浸在爱妻逝世的悲痛中,但在太后看来国家不能没有皇后,娴贵妃恬淡温柔,是理想的皇后人选,于是在老娘的举荐下娴贵妃被封为皇后。所以如懿能够当上皇后并非因为皇帝宠爱,只不过是因为此时的乾隆后宫她的地位最高,更受太后喜欢而已。
貌合神离的帝后关系
(永璂)
虽然皇帝对自己谈不上喜欢,但如懿至少已经当上了皇后,虽然此时的她已经三十二岁,早已过了年轻貌美的年纪。不过历史似乎给如懿开了个大玩笑,当她还容颜尚在时不受乾隆喜欢,侍寝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反而当她年老色衰容颜已逝时,皇后的身份反倒让她有更多机会陪伴乾隆,毕竟是皇后,要是被皇帝太过冷落,不但太后发话,就连臣子们也要劝谏的。于是江南巡游、盛京祭祖、参加木兰秋狝时如懿都陪伴在皇帝身边,有了更多的宠幸机会,如懿也接二连三的为乾隆生下了十二阿哥永璂、皇五女璟兕和十三阿哥永璟(可惜璟兕和永璟都没能长大成人便逝去了。)既为皇后,又为人母,如懿此时的心情应当是满足而幸福的吧?
很遗憾的是并非如此,如懿的日子过得并不怎么舒心,甚至还很有危机感,这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后位不稳固,如懿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皇帝对她本就不多的宠爱日益衰减,所以她必须时刻警惕后宫其他妃嫔对皇后之位的威胁,另一方面则是从乾隆二十年开始(这也正是十三阿哥出生的这一年,之后如懿再无所出),魏佳氏(也就是《延禧攻略》的魏璎珞,《如懿传》的魏嬿婉)这个比乾隆小十六岁的女子彻底抢走了乾隆所有的宠爱(这时乾隆四十五岁,魏佳氏也有二十九岁,也不年轻了)。之前您看纯贵妃和嘉贵妃觉得她们已经够能生的了吧?但这位魏佳氏才是真的牛,从乾隆二十一年到乾隆三十年年,短短十年时间一共为乾隆皇帝生下了五个孩子,三男二女!这生育能力我是佩服的,这更从侧面看出乾隆对魏佳氏的喜爱程度。皇帝对魏佳氏的宠爱让如懿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于是在乾隆三十年的这次南巡中,矛盾彻底爆发了。
爆发的直接原因
这次南巡最初一切发展还非常顺利,帝后的关系也很和睦,二月初十皇帝和太后还一起为皇后庆祝生日,一切看上去都喜乐融融,但过了一个月后龙当船到达杭州时帝后突然反目,暴怒地皇帝派人将皇后护送回京(所谓护送其实就是软禁)此后如懿便被幽禁于冷宫,并于第二年悲惨的死去。
这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好好的夫妻怎么突然就翻脸了?乾隆对此做出了解释:“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恰幸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守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
这意思直接翻译过来就是皇后发疯了!而且病的还不轻,当着皇帝的面把自己的头发给剪了,这断发在满族可是个大讲究,是在诅咒皇帝早死—“乃至自行翦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顾”,所以我废她可是有着充分理由的。
不过乾隆的这番话非但没把问题解释清楚,反而把我们搞得更迷糊了,好好的一个人怎么会突然疯了,皇后又为什么要断发?官方对此讳莫如深,于是民间传闻四起,各种脑补,什么乾隆被江南声色所迷,日夜和歌姬们厮混在一起,皇后劝谏两人爆发冲突,皇后一怒这才断发。不过这种观点还挺有市场,在《如懿传》、《还珠格格》中都有这样的情节,但问题是在一夫多妾的古代,如懿真的会因为丈夫(而且还是尊贵的皇帝)宠幸几个舞女和乾隆闹的你死我活,甚至还因此发疯?这肯定是不可能的,最少可以说,这只是一个直接因素,而非根本原因。
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一、继任者问题
自从雍正采取秘密立储制度后,谁是继任者只有皇帝一人知道,但乾隆本人是个宗法观念的狂热追捧者,正所谓立嫡立长,所以富察皇后为他所生的永琏和永琮都被他视为储君(尽管两个孩子年纪都不大,永琏死时不过六岁,永琮更是不到两岁就死去),所以乾隆朝名义上是秘密立储,但早期说是立嫡子也没什么问题。
不过这一观念到了如懿当皇后时就行不通了,如懿已经为乾隆生下嫡子十二阿哥和十三阿哥(虽然十三阿哥不到两岁就夭折了),但乾隆对永璂态度却明显不如永琏和永琮,更对永璂是否是未来继承人态度模糊之极。眼看着其他孩子们陆续长大(到了乾隆三十年时永璂已经十二岁,就连魏佳氏生下的永琰都有六岁了,更别说还有个无比优秀的永琪)皇帝对储位还如此暧昧,明显就是给后宫的妃嫔们一个信息:朕将从儿子中择优录取。这就给了如懿巨大的心理压力,毕竟哪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是未来的皇帝呢?
二、魏佳氏的晋升
前面我们说了魏佳氏是如懿在后宫最大的竞争者,她不但在乾隆二十四年早早晋升为令贵妃,而且在子嗣上比如懿更有优势,此时的魏佳氏已经为乾隆生下永琰、永璘两个儿子(还包括两位格格),最让如懿无法接受的是看皇帝和太后的意思,魏佳氏的位分还能再升一升,但再往上升可就是皇贵妃了啊!
后来历史走向也大致如此,闰二月十八,如懿断发,帝后关系反目。五月初九,令贵妃升级为皇贵妃,六月十一日,晋封令贵妃为令皇贵妃,行册封礼。
从这个事儿可知晋封魏佳氏为皇贵妃应当是皇帝和太后已经安排上日程的事儿,只不过如懿的爆发加快了此事的发生。随着如懿被废,魏佳氏光速被封为皇贵妃。
有人就问了,又不是封后,只是一个皇贵妃为什么要如此紧张呢?
因为皇贵妃这个名号实在是太敏感了,从位分上来说,皇贵妃仅次于皇后,是后宫次高一等的存在,其次是满清皇室对皇贵妃晋封条件把控非常严格,从努尔哈赤开始到溥仪退位,满清一共有二十八位皇贵妃,这些人或是死后追封,或是身染重病离死不远,皇帝在她死前加封冲喜。如果您活着时候被封为皇贵妃,那恭喜您,要么您是后宫实际的主人(康熙皇帝时期的皇贵妃佟佳氏,虽为皇贵妃,但实际统摄六宫事,为后宫主人),要么您就是未来的皇后(如懿自己就是由皇贵妃统摄六宫事,后来晋封为皇后),可想而知到如懿知道这个消息后会有多崩溃。自己已经四十八岁,色衰而爱驰,儿子永璂不受皇帝的喜欢,要是魏佳氏再被封为皇贵妃,这后宫究竟是谁做主?再往深层次想一想,焉知封魏佳氏为皇贵妃是不是为废后做打算,让她取而代之?
爆发
在乾隆三十年第四次南巡的御船上,如懿终于爆发了,直接冲突也许是她看见妖艳的舞女于是和皇帝起了口角,随着情绪的爆发如懿激烈的提到了魏佳氏的皇贵妃和永璂的皇储身份,这些敏感问题让乾隆皇帝愤怒不已,他用严厉的口吻斥责皇后,而在绝望和激动之下如懿干脆当着皇帝的面把自己的头发给剪了。
剃发对于满人女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传统,只有家中长辈或至亲爱人去世才能剪发,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颇有些“正月里剪头死舅舅”的意思),如懿这样的行为毫无疑问是诅咒乾隆当场去世,暴怒之下乾隆立马派人将如懿送回京城幽禁,从此,乾隆再也没有原谅过如懿,只要提到了她皇帝都咬牙切齿。
幽禁了如懿后乾隆觉得并不解恨,如懿断发的行为彻底激怒了他,于是他命令收回皇后手中的册宝,这也相当于直接把如懿一撸到底,与此同时将如懿身边的宫女全部裁撤,只剩下两个粗使丫鬟,直至如懿在冷宫中死去。
即使是如懿已死,乾隆也并未顾念多年的夫妻之情,他似乎觉得生前对如懿折辱还不够,即使是如懿已死仍然要羞辱报复她,于是在皇帝的命令下,如懿的葬礼以皇贵妃规格举行,但说是皇贵妃,其实规格连嫔都不如。皇后死后应有国孝,但乾隆连提都没提,如懿的棺椁也被放置在纯贵妃的地宫中,陵寝、谥号、牌位全都没有。
(如懿死后的十一年,年仅二十五岁的永璂在失意中死去)
乾隆对如懿的痛恨还体现在对永璂身上,永璂是可怜的,他的额娘突然被废黜,自己成了父皇的眼中钉,如懿死后身为嫡子的永璂更是被乾隆所忽略,终身无爵位(连个贝子都不是),终于在二十五岁时郁郁而终,还是嘉庆登基后才追封自己这个哥哥为多罗贝勒。堂堂嫡子竟然落了这么个结果,可见乾隆对如懿的痛恨即使是自己年老也没有消弭。
(不同于历史上如懿凄凉的死去,电视剧里给了她一个宁静的归宿)
如懿是可怜的,从她成为乾隆的侧福晋开始,不管是娴妃、皇贵妃还是皇后,她都始终没能得到皇帝真心的宠爱,这样看来《如懿传》反倒圆了她的梦,毕竟在小说和电视剧里,她和求而不得的乾隆终于相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