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在封建王朝中,黄色是皇家御用的颜色,平民百姓则不准使用,就好比“朕”这个字,自秦始皇起成了皇帝的专用称呼,而“皇”与“黄”字音相近,皇帝的龙袍又称黄袍。此外在阴阳学说中,黄色在五行中为土,并且有“五行当中,土为尊”的说法。
到了清朝,镶黄旗为“上三旗”之首,旗内无主,由皇帝亲统,而镶黄旗中还有九大老姓,分别是瓜尔佳氏、钮祜禄氏、博尔济吉特氏、舒穆禄氏、乌喇那拉氏、哈达那拉氏、叶赫那拉氏、郭络罗氏、伊尔根觉罗氏,他们地位显赫,很多还是清皇室成员。
清朝康熙帝的母亲佟佳氏本是汉军正蓝旗人,康熙即位后改隶为了镶黄旗;另外,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本是镶蓝旗,掌权后则抬入了镶黄旗。
那么常被用作祝福语的“飞黄腾达”中的“飞黄”,又是什么?你可能并不知道。
在唐朝诗人韩愈的诗句中,“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蟾蜍便是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
、俗称癞蛤蟆的动物,而“飞黄”其实是传说中神马的名字,在《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载有:“﹝白氏之国﹞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郭璞注:“即飞黄也。”
意思是说,白氏国有神马飞黄,样子很像是狐狸,背上还长着角,但若是谁有幸乘坐上这神马,便可活到岁。
另外,《淮南子·览冥训》中也有说:“青龙进驾,飞黄伏皁。”唐代张说的《杂曲歌辞·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中则写道:“不因兹白人间有,定是飞黄天上来。”
飞黄是人们臆想出来的神物,也反映了人们心中美好的期盼,而“腾达”、“腾踏”都是上升的意思,飞黄腾达即形容骏马奔腾飞驰,越飞越高,“不能顾蟾蜍”,就是天上的神马再也看不到地上的懒蛤蟆。
“飞黄腾达”这个成语在如今,往往是用来比喻一个人突然风光起来,官职升得很快。
众所周知,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是汉语中的一大趣味,短短几个便可代表一个故事或者典故,如成语“望子成龙”背后的故事,则是源于明朝才子解缙。
解缙年幼时便有“神童”的称号,年仅五岁时,父亲教他诗文,解缙听过一遍便能记住;十岁时一天能背诵千言的文章,并且终身不忘,果真奇才。而去参加童子试时,他的父亲比较疼惜他,就亲自背着解缙去到了考场。
主考县一瞧,认为不合礼制,做儿子的岂可骑在父亲的头上?所以县令特别出了一题给解缙:“子将父作马。”虽然不知解缙是否理解了县令的意思,但他很快对出了下联:“父望子成龙。”县令一听,便也是无话可说。
而后来,解缙果然辉煌腾达,年仅19岁就中了进士,与兄长解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同年官至翰林学士,获得了当时的皇帝朱元璋的赏识。
值得一提的是,解缙在乡试中夺得了第一名,人称“解解元”,但会试却是列为第七名,但这背后的原因并非解缙才气不足,主考官看了他的文章,那是眼睛一亮,要点他为一甲,拟为“状元”人选,不过其他考官则认为,解缙文章中的言论过于尖锐,彼时正是多事之秋,怕招惹是非,最终,解缙也就只得了第七名。
而年轻气盛的解缙虽然得到了朱元璋的器重,但因为李善长上疏辩冤,可谓是与当时的朝堂官员格格不入,朱元璋便认为解缙还缺乏涵养,必须修身养性,否则会成为众臣攻击的对象,因此让其父把他带了回去,朱元璋对解缙的父亲说道:
“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一书中的成语故事搜罗宏富,出处广博,可谓触及了几乎所有的历史文化典籍,如《史记》、《汉书》等正史,《诗经》、《论语》等“四书五经”,《战国策》、《左传》、《资治通鉴》、《晏子春秋》等杂史别传,以及《庄子》、《楚辞》、《全唐诗》、《古乐府》、《文选》、古典小说等等,涉猎极广,令读者眼界大开。
另外,所有故事虽系摘选,但皆独立成篇,并紧扣所讲成语展开,使读者对成语的由来一目了然。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