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清宫历史剧很是流行,大概是离得最近,素材最多吧。
而在这其中,只要描述顺治与康熙年间的事情,总绕不开一个人物——鳌拜,虽然他总是以反面人物的样子出现,但是他确实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鳌拜其实并不是我们在小说中看到的那样,一直是嚣张跋扈,无法无天,其实他是个很矛盾的人,如果让我评价,那他就是和曹操相反的人物。
乱世之英豪,治世之奸雄。
半生戎马
鳌拜,被称为巴图鲁,满清第一勇士,是从战场崛起的。
他是满洲镶黄旗人,出身将门,精通骑射,自青年时期就效力军中,屡立大功。
作为皇太极手下大将,鳌拜作战勇猛果敢,北战察哈尔,东征朝鲜,都有战绩,而最为人熟知的是皮岛之战。
皮岛是今朝鲜椵岛,当年明朝大将毛文龙率军驻守其上,与宁锦一线明军互为犄角,钳制清军的进攻,成为大清的心腹之患。
年,皇太极命贝子硕讬等人率军攻打皮岛,却久攻不下,又派遣英郡王阿济格接手,鳌拜随军出征。
几经商议,最后决定两路分进,一路主力佯攻吸引明军注意,另一路快速突进接应主力登岛,这一路是重中之重。
鳌拜主动请缨,与准塔一同立下军令状,言道:“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誓必克岛而回。”
登岛后,清军遭到了明军的顽强抵抗,鳌拜身先士卒,第一个冒着枪林箭雨直冲明军阵营,与明军展开肉搏,为清军赢得机会,清军借此一举攻克皮岛,扫除了与明军决战的绊脚石。
鳌拜以首功获封巴图鲁。
之后明清关外决战的松锦会战,是鳌拜真正崛起之战。
年,清军对宁锦一线展开攻击,并围攻重镇锦州,遭遇明军驰援,而久无时机可一战而决。
此时鳌拜领军遭遇明军,果敢的鳌拜抓住时机,五战五捷,为清军胜利夺得时机,清军顺势与明军开展决战。
此一役以清军大胜结束,大清借此扫清拦路石,奠定了入关夺取全国的基础。
之后吴三桂开关引清军入关,鳌拜南征北战,与闯王李自成,张献忠大西军征战,鳌拜战功赫赫成为大清军中首屈一指的领军大将。
借此军功,鳌拜开始慢慢步入朝廷中枢,掌握权力。
忠贞不二
崛起的鳌拜并没有因功自傲,他对提拔他的皇太极付出了绝对忠诚。
了解清朝历史的都知道,皇太极并没有等来入主中原的机会,就早早逝去,在他死后,其弟多尔衮妄图染指帝位。
作为皇太极心腹的鳌拜自然不能接受,于是联合诸多亲贵朝臣与多尔衮抗衡,拥立皇太极之子即位。
在决议中,鳌拜与众多将领按剑而起,齐声道:“我们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
几经周旋,不惜兵戎相见,迫使势在必得的多尔衮无奈放弃觊觎帝位之心,并最终折衷选择了拥立皇太极九子福临即位,即顺治皇帝。
因此次鳌拜的做法,他成为了摄政王多尔衮的打击对象。在之后鳌拜遭到了多尔衮的数次算计,历经三次死劫。
顺治初年(年),鳌拜虽征讨李自成有功,但却被指责不听政令,被免除功劳,又因庇护索尼,再次获罪,差些革职。
顺治五年(年),鳌拜征讨张献忠的大西军得胜,却卷入皇太极打击肃亲王豪格的争斗中,两度被盖上论死之罪,最终因旨意得以幸免,却也是苟延残喘,郁不得志。
顺治七年(年),多尔衮病重,意欲挟天子以自保,派人欲让顺治入府,遭到鳌拜抵制未能成行,随之就以“违令渎请”罪之,再次追究鳌拜死罪,最终鳌拜被降爵罚俸才幸免。
多尔衮病逝后,顺治亲政,对鳌拜的行为大为赞赏,所以降恩拔擢,视为心腹。
权倾朝野
因为鳌拜的行为,顺治对他信赖有加,让鳌拜官运亨通,不久就入职中枢。
年正月,年轻的顺治皇帝死了,临死前他留下遗照,让年幼的三皇子玄烨即位,是为康熙帝。
同时,因为皇帝年幼,特立四位辅政大臣,索尼,鳌拜,遏必隆和苏克萨哈,至此鳌拜位极人臣。
在四大辅政大臣中,鳌拜资历最浅,按道理他是身居末位,但是实际上鳌拜却是最有发言权的。
首先,四人之首的索尼年龄很大,经常抱病,所以很多事都不能亲临。
第二位的苏克萨哈,早年追随的是摄政王多尔衮,与鳌拜虽是姻亲关系,但政见不合,也因为出身原因,遭到索尼和鳌拜的联合压制,话语权不足。
第三位的遏必隆,谨小慎微,做事胆小怕事,所以经常符合武将出身的鳌拜。
鳌拜虽敬陪末座,但是因为武将出身,身强力健,经常盛气凌人,显得十分强势,因此攫取了朝政大部分权利。
权利没有束缚就会失控,因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的转变,让鳌拜心中的欲望越发的膨胀,开始了他的专权之路。
年,鳌拜以莫须有的罪名产出了自己眼中的仇敌安费扬古,甚至都未经康熙皇帝同意,之后又寻机,将意图报复自己的安费扬古的父亲处死。
因为武将出身,鳌拜行事毫无收敛,做事肆无忌惮,康熙的话都无法阻止他的做事,只要稍有得罪他的地方,他都会寻机陷害处死。
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三人就得罪与他,为了报复三人,鳌拜罗织罪名意图要害死他们。
康熙知道其中的原有,就想要保住三人性命,只是毕竟势单力薄,所以就想着着急辅政四大臣,想着其他三人能压制鳌拜,不想事与愿违,没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康熙最后甚至直接出面拒绝鳌拜提议,意欲重罚代死罪,却终究没能保住三人性命。
从此事就可看出鳌拜已经权倾朝野,忠臣之名早已不存,权臣之路开启。
功誉尽毁
鳌拜权倾朝野,把皇帝的权威压在自己之下,自然让康熙不满,只是鳌拜势大,康熙只能徐徐图之。
没有人制衡的鳌拜,做事愈加放肆,甚至把目标放在了同为辅政大臣的其他人身上。
年,辅政大臣索尼病逝,为了给康熙铺路,临死前联合众人推动,让康熙得以亲政,并把自己的儿子索额图安排到了康熙身边,辅佐他。
只是已经尝到权利好处的鳌拜并不想退出舞台,所以康熙亲政也没能分薄他的权利,甚至他想着要更多的权利。
这一次,鳌拜把目光移到了苏克萨哈身上,因为苏克萨哈上书意欲瓦解辅政大臣的体制,这无疑是在削减鳌拜权利。
所以鳌拜网罗罪名,陷害苏克萨哈,在康熙极力阻止之下,仍然处死了苏克萨哈,这终于激起了康熙的怒火,鳌拜走向了灭亡之路。
康熙以其年少的优势,在鳌拜面前削弱他的警惕,让索额图寻找年轻亲贵入宫陪自己习练布库摔跤之术,鳌拜见此以为皇帝年少,沉迷嬉乐,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暗自高兴。
而康熙在嬉戏中,暗自筹谋,鳌拜党羽众多,他先剪除其羽翼,慢慢将鳌拜党羽亲信调出京城。
时机成熟后,康熙召见鳌拜,自大猖狂的鳌拜没有防备,独身前来。
早已训练多时布库的少年侍卫,在康熙一声令下后,以讨教名头趁机将鳌拜一举拿下之后,康熙帝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
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
鳌拜祈求面见康熙,在康熙面前以满身伤疤和功绩求得了生路,康熙念其大功,也无篡位之意,故免除死罪,只是禁锢于禁所。
年,权倾朝野的满清第一勇士鳌拜,死于禁所之内。
结语
一代忠臣良将的鳌拜,被权利欲望腐化,最终成为一代权奸,不仅令人感叹。
原本戎马半生,凭功绩身居高位,借忠贞得到信任,成为重臣,但因为没能抵御诱惑,放纵自己,让自己一生功绩毁于一旦,鳌拜之亡,终究还有落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