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卫是一个古代官名,最早出自《后汉书》:“帝每巡狩,苍常留镇,侍卫皇太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侍卫”渐渐成为了在帝王身边护卫的武官专称,到了明清时,“御前侍卫”、“大内侍卫”开始盛行,明朝的御前侍卫就是锦衣卫,而清朝的内廷侍卫官分类比前朝更丰富。
只是长期以来很多人误解了他们的身份,只当内廷侍卫不过是皇家看门的保安。这是一个多么深的误会!在清朝,侍卫不是你想当,相当就能当。首先第一点,你得有个优良正统的出身,普通老百姓进宫顶多做太监,想成为护卫宫廷的侍卫?可能得重新投个胎才行。
清朝是女真后金建立的王朝,清朝初年,反清势力一波又一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这种情况下,皇帝显然只对旗人护卫宫廷才放心,因此清朝皇帝挑选皇宫护卫时,都是选拔满蒙勋戚子弟,他们的先祖长期追随爱新觉罗氏,立下了一定功劳,获得了世袭爵位。
而且,他们一般来自八旗中的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如果下五旗出身的子弟十分优秀,偶尔也可以破例,比如清朝名臣和珅就是正红旗出身,乾隆三十七年时做了三等侍卫。后来他获得了乾隆帝的青眼,从此在宫中步步高升,升乾清门侍卫,再升御前侍卫。
而皇宫侍卫组织的品级也不低。侍卫们的总部叫侍卫处,他们的领头人叫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如果非要拿一个标杆来比较的话,他的品级和大学士等同,走到哪都是众人尊重的对象。侍卫群体分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一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蓝翎侍卫等。
富察皇后的弟弟傅恒,20岁之前就当上了蓝翎侍卫,品级正六品。因为受到乾隆皇帝的优待,他在短短的两年内飞速晋升,升到了正三品的一等侍卫。朝中很多通过科举考试走入仕途的官员,可能熬到白了头才坐上个正三品的御史位置,与他们相比,傅恒简直光环加身。
内廷侍卫出身高贵,皇帝偏心偏宠。曹雪芹的先祖曹玺是内廷二等侍卫,曹玺之子曹寅也是在康熙御前行走的侍卫,康熙和他的感情极其深厚,简直跟发小没什么区别,这也是康熙后来处处优待曹家,让曹寅掌管江南织造肥差的重要原因,御前侍卫和皇帝的关系可不一般。
内廷侍卫的待遇非常好,除了工资高,逢年过节领的赏赐也是头一份,如果帝后出行他们随行保护,总能拿到数额不小的赏赐。这些人不缺身份不缺钱,做侍卫也不是为了当保安,而是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因为,内廷侍卫的升迁速度比任何人都快,至少比科举快多了。
皇家侍卫品级高,被放到朝中做官时,最差的蓝翎侍卫也能官居四品,而一等侍卫更加不得了,出去后做个副都统、甚至做总督都有可能,前面说的傅恒,从进宫当“保安”到成为一品大员只用了短短7年,这些人做侍卫等于是候补大员,清朝的王侯将相多有做侍卫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