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静园,位于和平区鞍山道70号(原日租界宫岛街),原先是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的宅邸,初名“乾园”。
年,逊帝溥仪搬进了这里,把“乾园”改为“静园”。
天津静园只可惜,静园虽有静,世事无安宁。
从改名“静园”后,这座宅院里,就从没有真正安静过、平静过。
静园内庭院年,这里成了日本驻华北特务机关总部(“特高课”大家都知道吧,和那个差不多)。
年,又成了国民党天津警备总司令陈长捷的私宅(陈长捷在年天津解放时被咱人民解放军活捉了)。
解放后,这里先后做过办公楼、职工宿舍、各种工作室,到年初时,静园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杂院。
然而,让静园真正出名的,还真不是因为住过一位末代皇帝,而是这位末代皇帝的一位嫔妃,及由她引起的一场“刀妃革命。”
静园内部静园内部01
爱新觉罗·溥仪,清末代皇帝,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后一位皇帝。字耀之,号浩然,醇亲王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氏幼兰。
光绪三十四年冬(年),光绪皇帝驾崩,年仅三岁的溥仪尊慈禧太皇太后的遗旨,继皇帝位,年号宣统。又过了三年,宣统三年(年),武昌起义的炮声响起,辛亥革命的洪流就把6岁的溥仪小皇帝,从龙椅上掀了下去。
民国十一年(年),因着《清室优待条例》,溥仪还住在紫禁城里。这一年他已经16岁了,该成亲大婚了。
末代皇帝溥仪鄂尔德特氏文绣,出身满洲镶黄旗,是溥仪选中的第一个秀女。
其实以今人的眼光来看,文绣算不上漂亮,但那年选秀时,文绣只有12岁,稚气未脱的脸上圆嘟嘟的,表情有些严肃却透着那么一股子可爱,也许正是这样,才会让溥仪一下子就看中了文绣。
只是溥仪在这件事上也是个做不了主的,因为太妃们的不甚满意,溥仪只好另选了郭布罗氏婉容为后,册文绣为淑妃。
淑妃文绣最初时,溥仪与文绣的感情还是不算坏的。文绣喜欢读书,四书五经诗词歌赋都有涉猎,溥仪见她如此爱书,曾专门为她请了名儒教导国文,还有英文老师教她英语。
但是,文绣身上有一种文人的脾气,有些传统有些平淡。而溥仪在与他感情甚笃的英国老师庄士敦的影响下,对西洋的文化很是推崇喜爱,甚至还曾动过要到外国留学的念头。
在这方面,皇后婉容就与溥仪有着太多的共同语言。婉容的父亲荣源思想开明,从小就给婉容请了出生在中国的美国人当老师,婉容接受的是一系列的西方文化教育,她与溥仪通信时都会用英文书写用英文署名,她爱照相爱弹钢琴,故宫里婉容居住过的居室,陈设也一色是西洋风格。
志趣相投的帝后两人感情越来越好,而溥仪与文绣的感情则日渐冷淡。在宫里的那几年,文绣大多是独自一人居于长春宫中,以书为伴。
溥仪与婉容02
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
年,溥仪带着他的皇后嫔妃、宫人、遗老们,搬进了天津的静园。
那时的溥仪一心想要依靠日本人,想借助日本人的力量复辟帝业,对此文绣很是反对,多次劝阻,反而令溥仪对她更加反感,关系也更加冷漠。
他们在天津住了近七年,文绣就像个局外人一样,出门游乐没她的份儿,宴会吃饭没她的份儿,就连生日也无人记得,只有文绣一人孤灯独坐。
文绣上过新式小学受过良好的教育,她虽有传统文人的脾气,却也受到新思潮的影响。她想要与溥仪平等的关系,却不可能得到,她也曾想像个忠臣良佐一般为溥仪出谋划策,但那个人却只想着投靠外敌。
文绣终于对溥仪绝望了,她决定改变这一切,她要按照法律赋予的权力,为自己争取自由。
溥仪03
年,文绣向溥仪正式提出离婚。随后天津《大公报》、《益世报》、《华北新闻》等报刊上,纷纷刊登此事。舆论界的声势已远远超过案件本身,举国皆惊。
那些封建卫道士们,就像突然复活了似的一下子全都冒了出来,对文绣大加指责,就连一个没见过几次的族兄,都在报上写文攻击文绣。
这时的文绣,骨子里属于中国文人的不屈和执拗,给了她坚定的力量。族兄在报上刊文,她也回以一文,用词温婉却毫不示弱,义正辞严地将那些卫道士们的虚伪面具全都扒了下来。
“皇妃与皇帝离婚”,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妃革命”。
年10月22日,文绣与溥仪正式签订了《离婚协议书》。
当时各种报纸都刊登“妃革命”文绣终于自由了,然而这份自由却似乎永远不能平静。她开办过学校,做过老师,却始终无法摆脱外界对“末代皇妃”的好奇和窥视。
直到抗战结束后,文绣终于遇到了一个细心体贴感情专一的男人,他们虽然过着平凡甚至有些清贫的日子,却总能彼此温暖。
年,文绣突发心肌梗塞,再也没能起来。
那年,她43岁。
文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