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杀死自己的生母,只为取悦父亲努尔哈赤皇

皇太极上位之初形势严峻,几位大贝勒们树大根深、桀骜不驯。所以皇太极也要学一学当初的明惠宗朱允炆,来一场大刀阔斧的削藩。作者前文提到,皇太极矛头首先对准阿敏,在阿敏被除之后,皇太极的下一个日标是莽古尔泰。莽古尔泰这个人很“勇敢”,曾经杀死自己的亲娘,只为取悦父亲努尔哈赤。但是莽古尔泰最终却不能成为王者,因为他无仁,也无谋。

当莽古尔泰察觉到危险之后,他对皇太极的态度由叛逆突然转为顺从。莽古尔泰之所以如此顺从是因为他看到了不顺从者的下场——阿敏的下场。可皇太极并不需要莽古尔泰的顺从,开始制造借口。天聪三年,后金的大部队奔袭大明京师,莽古尔泰时任左翼统帅。其实莽古尔泰率领部队一路攻城拔褰,硕果累累,并且指挥作战毫无过错,但皇太极硬是将他免职了。

皇太极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激怒他,使他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从而为他即将展开的收拾莽古尔泰行动制造理由。在之后的时间里,莽古尔泰的正蓝旗经常被皇太极派去干脏活累活,待遇却非常差,明摆着另眼相看。到最后,皇太极索性把正蓝旗一半的旗兵给自己的长子豪格去统领,大伤莽古尔泰的元气。

天聪五年的八月,大凌河畔。这是一场金军围困大凌河的战斗。参战部队很多,八旗军差不多都出动了。在所有参战部队中,莽古尔泰率领的正蓝旗军是人数最少的,战斗中损失很大。因为一半的正蓝旗军被划给了豪格率领的镶黄旗军。所以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几乎溃不成军,而他却又要担当一个方向的围堵任务,万一被明军突围成功,那莽古尔泰就死定了。

不是明军让他死,就是皇太极让他死。莽古尔泰便决定,向皇太极要回属于他自己的编制的正蓝旗军,如此,他才能完成围堵任务。当然是要不回来了,因为皇太极不给。总而言之就是把莽古尔泰往死角里逼,看他生气不生气。其实在最后时刻,莽古尔泰还是想保持住一分理智的。

他心平气和地对皇太极说,正蓝旗部队是任劳任怨的,冲锋在前,享受在后,甚至根本没有享受。莽古尔泰没想到,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根本没有享受”竟然激怒了皇太极,他大骂莽古尔泰。历史的冲撞点终于不可遏止地降临:莽古尔泰身上的刀拔出来了,只是拔了一半,因为另一半被劝架者德格类塞了回去。

事后,莽古尔泰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在那个时刻拔刀。他肯定不是要杀皇太极,而仅仅是出于一种本能的冲动。作为一个军人,当受到误解或攻击之时,第一个动作肯定是拔刀自卫。但是在彼时,场景不对,并且误解或攻击不可以反抗,只是反抗无效,也无理。这里所谓的“理”,皇太极有最后解释权。

所以莽古尔泰一出手就错了,哪怕他的刀只拔了一半。因为他犯下了一条大罪——御前拔刃,图谋不轨。至此,皇太极大功告成,他终于激怒了这个一直试图顺从自己的人,忠心耿耿却不能效力他的兄弟。接下来就是该如何惩罚了,皇太极一场煞有介事的会议过后,莽古尔泰被革去大贝勒爵位,降为普通贝勒。

同时会议决定夺去他的二分之一兵力,罚银一万两入宫。总之就是让他从此元气大伤,不能东山再起。但皇太极的心机其实不完全是这些,他惩罚莽古尔泰还另有目的——结束四大贝勒共同治理政务的时代。在此之前,阿敏已经被囚禁了,只剩下三大贝勒(皇太极、代善、莽古尔泰)议政时面南而坐。

现在莽古尔泰被降为普通贝勒后,这四大贝勒面南而坐的体制还能维持下去吗?显然是不能的,葬古尔泰事件发生后,四大贝物面南而坐的体制被“改良”了。从原先的全体面南而坐改为皇太极一人面南而坐,代善和莽古尔泰侍坐两侧。一个时代就此结束,皇太极的时代则鬼鬼祟祟地开张,原因不言自明。

直到若干日子之后,皇太极在盛京宣布建立清朝,如愿以偿地成了一位真正的皇帝。但莽古尔泰却注定侍坐不了多长时间,他很快暴病而亡,莽古尔泰去世时享年四十六岁,正是皇太极开始独自面南而坐的年头。初登大宝的皇太极看上去法相庄严,很有君临天下的气概。这一切,似乎都得益于其对权谋实践的深刻体悟与炉火纯青的运用。

权谋厚黑,到底锋利无比,莽古尔泰的下场,便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不过莽古尔泰的下场是咎由自取,当初他杀死自己的生母富察氏取悦努尔哈赤之时,就应该想到会有今天悲惨的结局,令人唏嘘。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皇太极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3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