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秀楼全国名楼,贵阳小西湖八景之一

01游甲秀楼

八月秋高暇日临,黔南盛景正纷纭。

山随雾色垂天际,水伴月华入江心。

倚楼遥望风烟静,隔岸踏莎花木深。

一脉斜阳沉沉落,客行孤旅叹黄昏。

贵阳“甲秀楼”

甲秀楼景区位于贵阳的母亲河——南明河渔风湾畔,自贵阳建城以来,这一带就有养虹桥、观音寺、武侯祠、渔矶园、南园江阁、远条堂、石林精舍、甲秀楼、浮玉桥、涵碧潭等名胜古迹五十余处和“虹桥春涨”、“鳌矶浮玉”、“九眼照沙洲”、“涵碧流莹”、“武乡斜阳”、“鹤梧来凤”、“澹花空翠”等景观数十处,由此形成了贵阳“城南胜迹”,其中甲秀楼、浮玉桥、观音寺、翠微阁、涵碧潭、霁虹桥、芳杜洲、武侯祠被称之为“小西湖八景”。

现景区由甲秀楼、浮玉桥、涵碧亭、翠微园等部分组成,集楼、台、亭、阁、桥而成,无论从形制布局还是建筑功能上,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02甲秀楼大事记

明永乐十一年(年),设贵州承宣布政司,驻贵州宣慰司城(今贵阳),贵州始建省。

隆庆三年(年)设贵阳府,始有“贵阳”之名。

甲秀楼建楼以前,王阳明弟子马廷锡曾在此建栖云亭讲学传道。

万历二十六年(),甲秀楼始建。时任贵州巡抚江东之见南明河“津堤未备,遂筑堤建阁”,以培补文明风气。“立于渔矶烟水之上,跨乎长桥垂虹之间”,在沙中垒台作“奋鳌状”名“鳌头矶”,再于台上建阁,冠名“甲秀”,取科甲挺秀,独占鳌头之意。

万历三十四年(年),在时任贵州巡抚郭子章与地方士绅共同努力下,甲秀楼修建完成。为纪念江东之,将连接甲秀楼和两岸的河堤取名为“江公堤”,即现在的浮玉桥。

天启元年(年),甲秀楼焚毁,时任兵部尚书兼督贵州、云南、广西诸军务的朱燮元重建,更名来凤阁。

清顺治十三年(年,南明永历十年),孙可望驻守贵阳。据传他在改建观音寺(今翠微园处)时,曾重修甲秀楼。

康熙二十八年(年),时任巡抚田雯重修甲秀楼,题有《甲秀楼重修碑记》。

康熙二十八年甲秀楼重修碑记

雍正十年(年),时任巡抚张广泗、布政使常安增修甲秀楼。

乾隆四十年(年),时任巡抚裴宗锡重修甲秀楼,作诗记之并题楼额,在浮玉桥上始建涵碧亭。

光绪初年(年),时任布政使林肇元重修甲秀楼。

宣统元年(年),甲秀楼焚毁,时任巡抚庞鸿书重修,谢伦书楼额。以浮玉桥衔接贯通两岸,桥下急流迂回,桥头建有方形涵碧亭。亭中石柱上镌刻有清咸丰年间贵阳知府汪炳嗷的联语:“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

城南胜迹“涵碧亭”

清代包家吉有《滇游日记》赞此楼说:“……依山临水,晴漪叠翠,积岫送青,如入辋川图画中。楹联云:‘常倚曲栏莫贪水;不安四壁怕遮山。’……虽无六桥花柳,而四山环翠,中阜弄珠,又西子所不能及也。”

新中国年,贵阳市人民政府重修甲秀楼。

年,贵阳市人民政府重修甲秀楼,并将新发现的8块碑刻嵌于石壁,供游人参观。

年,甲秀楼列入贵州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贵阳市人民政府修缮浮玉桥,增建下水月台,重修涵碧亭。

年,甲秀楼肇建四百周年之际,贵阳市人民政府进行全面修缮。

年,甲秀楼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全面实施甲秀楼文物修缮保护提升工程。

甲秀楼作为全国十大名楼之一,见证了时代变迁,诉说着文脉传承,历四百余年巍然屹立,成为贵阳城市生命的象征。

03甲秀楼长联

甲秀楼之所以驰名天下,除其景盛之外,还得益于刘玉山。刘蕴良,字玉山,清代同治年间进士,贵州安顺人,著有《壶隐斋楹联类编》。他仿昆明孙髯翕大观楼长联,作甲秀楼长联。

上联: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沼,南屏粤峤,北带巴夔,迢递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岩疆半壁。恰好马撒碉隳,乌蒙箐扫,艰难缔造,装点成锦绣湖山。漫云筑国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

《甲秀楼长联》上联

下联:数千仞高陵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颓波挽住。想秦通僰道,汉置牂牁,唐靖苴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留得旧迹千秋。对此云送螺峰,霞餐象岭,缓步登临,领略些画图烟景。恍觉蓬洲咫尺,拟邀仙侣话游踪。

《甲秀楼长联》下联

此联一出,便成为甲秀楼一绝,甲秀楼也因此而广为人知。如今,甲秀楼已成为贵阳市的标志,真可谓“联因楼作,楼因联传”。刘玉山也成了贵阳人民十分感念之人。

04历代名人题咏

甲秀楼作为名胜古迹,历代题咏颇多,据旧《黔书》载:南明河越霁虹桥东,将折而北,水至此渊而不流,是为涵碧潭。烟云荡漾,风日迟回,谷软鸥眠,沙明蚌雨,令人幽然作濠濮间想。上为鳌矶,石梁亘之,昔所筑以障水也。矶上有甲秀楼,阿阁三重,丹青绮分,望若图绣,紫池人士读书处也。左武乡侯祠,断碑巍然,记征蛮也。右维摩阁,微雨佛灯,山僧往来也。阑光瓦影,上下参差,梵响馨吟,远近互答。每春波摇绿,秋芷澄青,岸柳乍垂,芽芹正弩,览渔舠之泛泛,洗杯斝以临流,谁谓黔中无佳山水哉?

汪东之(?—年),字长信,安徽歙县人,明万历五年(年)进士,累官至右佥都御史。万历二十四年(年),出任贵州巡抚。谒武侯祠(今翠微园处),始建甲秀楼,并题诗七律《甲秀楼》:

明河清浅水悠悠,新筑沙堤接远洲。

秀出三狮连凤翼,雄驱双骏踞鳌头。

渔郎矶曲桃花浪,丞相祠前巨壑舟。

此日临渊何所羡,擎天砥柱在中流。

黄桂华,贵州贵阳人,明万历二十二年举人。曾游甲秀楼,感汪东之建楼之举,赋诗曰《登甲秀楼怀江长信中丞相》:

风清万里镇边陲,锁钥三关肃汉仪。

一点赤心惟主识,平生清节畏人知。

却金酋长胆先破,卜筑鳌矶去后思。

父老口碑犹载道,莓苔遮莫护残碑。

李时华,字芳麓,贵州贵阳人,明万历十年举人,累官监察御史。曾游涵碧潭,有诗题曰《涵碧潭》:

一水绕山城,曾将洗甲兵。

秋波涵碧玉,春涨点红英。

龙卧归云湿,犀沉夜月明。

寒潭深万丈,彻底本无尘。

鄂尔泰(—年),西林觉罗氏,字毅庵,满洲镶黄旗人,康熙三十六年举人。雍正三年(年)拜广西巡抚,雍正四年(年)调任云贵总督。有《甲秀楼》诗二首:

鳌矶湾下栁毵毵,芳杜洲前小驻骖。

更上层楼瞰流水,虹桥风景似江南。

炊烟卓午散轻丝,十万人家饭熟时。

问讯何年招济火,斜阳满树武乡祠。

吴达善(?—年),字雨民,清乾隆元年(年)进士,满洲正红旗,吉林长白人。乾隆二十四年(年)任云贵总督,曾游甲秀楼,题诗曰《壬午仲春登甲秀楼》:

为寻胜地一登楼,四面云山尽入眸。

多少春光题不出,栁烟轻宕小桥头。

另有《甲秀楼即事偶咏》:

甲秀楼边曲径幽,绿杨夹水荡渔舟。

而今回忆当年事,风景苍苍我白头。

吴达善题诗《甲秀楼即事偶咏》

刘藻(—年),初名玉麟,字麟兆,山东巨野人。乾隆初举博学鸿词,乾隆28年(年)6月,任贵州巡抚。游甲秀楼,以诗和吴达善,题赠《甲秀楼和吴雨民制军韵》:

峥嵘杰构俯鳌头,山自湾环水自流。

四面天风人境外,偏宜啸咏在斯楼。

刘藻题诗《题甲秀楼和吴雨民制军韵》

霜花寥落不禁秋,雨后亭台事事幽。

何日登楼穷远目,满城秋色已全收。

裴宗锡(—年),字午桥,山西曲沃人。清康熙六十年(年),其父出任贵州布政使,裴宗锡随父来黔,曾于甲秀楼一带玩耍。乾隆四十年(年),裴宗锡巡抚云南兼属贵州巡抚,重游甲秀楼。虽风景不变,但因风雨剥蚀,楼已朽坏不堪登,于是裴宗锡于次年“改建而焕新之”。并题诗挥毫《登甲秀楼题咏》:

山廻水抱一楼空,畲火村烟四望中。

铜鼓不惊椎髻梦,芦笙早革桶裙风。

题铭有柱追芳烈,布德何修答屡丰。

五十年前重俯仰,斑衣竹马逐儿童。

裴宗锡题诗《登甲秀楼题咏》

瞿脉(-),俗姓笪,生于黔北,二十余岁即出家,拜黔灵山开山祖师赤松和尚为师。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年),继赤松和尚主持黔灵山法席,为黔灵山嗣法传人,第二代方丈。曾有诗曰《甲秀楼》:

清风吹断野云残,凫渚鸥州处处看。

日暮何人溪水上,小舟漾去傍巉岏。

另有名人题诗数十首,不一一列举,选优择录:

清杨文照《初夏登甲秀楼》:

鳌矶湾下水潆洄,坐久凉侵石上苔。

草色绿从春后长,山光青向雨中来。

平心煮茗观棋局,放眼吟诗付酒杯。

蝙蝠似知岑寂味,黄昏飞过讲经台。

清许芳晓《芳杜洲》:

芳杜洲前春水生,碧潭相映数峰青。

盈盈细草裙腰色,随着游人绿进城。

清潘德徵《鳌矶》:

嶙峋一片石,独立水中央。

鳞甲秋风动,楼台夜月凉。

烟波同浩渺,云树共苍茫。

尽日临流坐,沧浪意更长。

清王履升《秋日登甲秀楼》:

秋暮凭高阁,长空耿碧天。

隔城闻晚角,夹岸起寒烟。

野艇穿危峡,归牛度远阡。

徘徊无限意,月魄正初弦。

年3月,陈毅元帅与朱德总司令来贵阳,同游此地,朱老总赋诗《上黔灵山》:

黔灵山上望贵阳,建设十年换新装。

青年子弟多才俊,鼓足干劲建家乡。

朱德题诗《上黔灵山》

并作《上东山》诗:

登峰直上画楼台,春色满城眼底开。

四面环山成屋海,河水清清绕市来。

陈老总赋诗《登东山》:

闲步跑上东山头,贵阳全景一望收。

新城气旺旧城尽,不愧雄奇冠此州。

南明河南明河上“甲秀楼”龙门书院龙门书院角门南明河两岸

#贵阳旅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