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清代抬旗制度入手,来看看清代汉军外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国祚年。因为清朝是距今最近的封建王朝,加之享国超过二百年,所以对于中国影响可谓是很大,诸如以清朝为历史背景的清宫剧,一直在古装剧中独占鳌头。

而清宫剧中也出现了不少经典之作,诸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经典电视剧。相信大家在看电视剧过程中,会看到皇帝给某某某抬旗,而某某某则是感动的稀里哗啦的,那么抬旗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宋安之就来说说清朝独特的“抬旗”制度。

清代的“抬旗”制度笼统来说,是指清朝旗人通过抬升旗籍来提高出身提高社会地位的一种制度。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疑惑了,旗人抬升旗籍是怎么回事呢?

众所周知清朝有一种独特的制度便是八旗制度,而八旗分别为:正黄旗、正红旗、正白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红旗、镶白旗、镶蓝旗。

既然有八旗,肯定自然有高下之分了,因此八旗在清初确定了上三旗和下五旗。其中上三旗为天子亲统,分别是: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其余五旗由王爷贝勒掌管,分别是:正蓝旗、正红旗、镶红旗、镶白旗、镶蓝旗。

所以一般来说抬旗就是下五旗抬往上三旗,以此来提高被抬旗者的出身和地位。

当然抬旗也不是说你想抬就可以抬的,在当时抬旗属于是一种显赫的荣耀,像这种笼络人心的利器,自然由皇帝掌握,主要由皇帝特旨或者部议。抬旗的范围主要在于皇后(包括被追封的皇后)和贵妃及其母家在下五旗者,皆可以抬入上三旗以提高身份,这种抬旗方式康熙朝以后形成惯例,可以说是清代外戚的一个特殊待遇。

当然抬旗并非外戚独有的待遇,像有着特殊功勋的大臣也可以被抬旗。诸如雍正五年,受雍正恩宠的河南巡抚田文镜,因为他出身汉军正蓝旗,所以被雍正以政绩突出为由,“命抬入正黄旗”,也就是由汉军下五旗抬入汉军上三旗。

抬旗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汉军八旗抬入满洲上三旗。另一种是将满洲八旗中的下五旗抬入上三旗。

今天宋安之重点来说说汉军八旗抬入满洲上三旗的情况,在清代汉军八旗抬入满洲上三旗很是常见,可以说是汉军八旗中外戚的独有之待遇,不是外戚是不可能这般一步登天的。

那么何为汉军抬旗呢?

清朝的八旗其实由三大部分组成,最有名的就是大家熟悉的满洲八旗,还有就是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

八旗汉军顾名思义主要以汉人为主,是清朝没有入关之际,由主动归附于后金(大清)的汉人还有后金(大清)通过战争掳掠至辽东的人丁组成。

可以说这是清朝还没有入关时期,第一批归附于后金(大清)的汉人所享有的特殊待遇。清朝入关以后,不论是投降的前明官兵还是招募的汉人士兵,都是编入了绿营,虽然同为汉人,但两者的待遇可谓是天差地别的。

当然汉军八旗在有清一代地位是低于满洲八旗的,因此在当时如果后、妃出自汉军八旗,那么为了抬高其出身和地位,一般后、妃及其母家是直接抬入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还是上三旗之首的镶黄旗。

像镶黄旗汉军佟图赖,历任都统、侍郎、定南将军,封三等子爵。因为他是孝康章皇后之父,也就是康熙帝的外祖父,孙女又是康熙帝的皇后,所以被抬入满洲镶黄旗,改称佟佳氏。

还有嘉庆帝的母亲孝义纯皇后之父姓魏,是汉军镶黄旗人,父以女贵,被抬入满洲镶黄旗,改称魏佳氏。

当然如果是包衣佐领旗人,因是外戚,也可以抬入满洲旗的。如内务府镶黄旗包衣佐领旗人高斌,因其女为宝亲王弘历的侧福晋,等到乾隆帝即位以后,晋封为贵妃,高斌也就因此由内务府主事,不断上升,官至江南总督、直隶总督、吏部尚书、大学士,其家更是被抬入满洲镶黄旗,改称高佳氏。

通过汉军八旗抬入满洲上三旗的历史可以看出,清楚对于外戚的待遇很是别具一格的,通过抬旗方式来提高其出身,而且还可以壮大人口稀少的满洲八旗,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然还有一点在于,很多人都认为清朝皇帝有着汉人血统,通过汉军八旗外戚的抬旗方式,可以看出清朝皇帝的确有着不少汉人血统,因为汉军八旗之人即使抬旗也依旧是汉人。

清朝独有的“抬旗”制度可以说是清朝八旗制度之中的特色之一,从中足以可见清朝的八旗制度并非是单纯的一种兵制,即使《清史稿》中将八旗编入《兵志》,但认真来说,清朝的八旗制度属于是军国民制度,影响到清朝的方方面面,清朝也可以说是一个独特的旗制国家,因此围绕着八旗制度衍生了各种制度,诸如抬高外戚和功臣出身的“抬旗”制度。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