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病逝后,嘉庆帝下旨和珅与福长安负责乾隆帝的丧仪;实际上是嘉庆帝将和珅与福长安软禁了起来,但即便如此和珅与福长安仍旧没有怀疑嘉庆帝对他们的信任,还在日夜守在乾隆的灵前。
与此同时,嘉庆帝将成亲王永瑆任命为军机大臣,参与处理朝政大事;不仅如此,嘉庆帝还让成亲王总管户部兼管三库。
在嘉庆帝将京城各主要部门的大臣都换成自己的心腹以后,开始给和珅议罪;
并且派成亲王永瑆以及仪亲王永璇前往乾隆的灵柩前,打算将和珅与福长安抓起来。和珅看到那么多额侍卫,瞬间便明白嘉庆帝要对自己动手了。而成亲王永瑆则是看了和珅良久,然后宣读嘉庆帝旨意,然后身边的侍卫便将和珅抓走了。
了解清史的人都知道乾隆晚年非常重用和珅,和珅可以说是权势滔天;即便是嘉庆正式登基称帝后的前三年,仍旧没有实权,实权都掌握在乾隆的手里;嘉庆充其量是一个“侍皇帝”,而嘉庆之所以会如此,和珅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所以在朝中和珅有“二皇帝”之称。
作为一国之君,有生父乾隆压在头上尚且可以容忍,若是让一个大臣压在自己头上,还有“二皇帝”之称,嘉庆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毕竟和珅已经严重威胁到嘉庆的皇权。以前有乾隆帝护着,嘉庆不敢动手,但乾隆一死,真正掌握实权的嘉庆帝自然敢直接对和珅动手。
嘉庆除掉和珅可以说是嘉庆朝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如此重要的事情,嘉庆帝能让自己的十一哥成亲王永瑆参与,可见其在嘉庆帝心目当中的地位确实不一般。
永瑆是乾隆的第十一子,而且还是乾隆中前期的宠妃所生,满腹才华,乾隆为何选择平庸的十五皇子永琰为皇储,而不是永瑆呢?
只能说,清中期四大书法家之一的永瑆,有一个缺点确实不适合做皇帝!
01生母为宠妃,得乾隆宠爱
永瑆的生母是淑嘉皇贵妃金佳氏,金佳氏的父亲是上驷院卿三宝。上驷院卿属于内务府的官职,可见金佳氏是中等的包衣世家出身。
在影视剧《如懿传》中淑嘉皇贵妃是来自朝鲜,在一定时间内颇受乾隆宠爱,而且还为乾隆生下了称帝后第一子,意义非凡。淑嘉皇贵妃与皇后富察氏、娴妃那拉氏等人明争暗斗,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坏人;而且淑嘉皇贵妃心里始终爱着玉氏王爷,最终的结局并不是很好。
其实影视剧中将淑嘉皇贵妃这个角色黑化了,历史上真实的淑嘉皇贵妃并非如此。
金佳氏从乾隆还是皇子时就在府邸,而且金佳氏并非来自朝鲜,是满族人,她的祖上来自于朝鲜;乾隆称帝后将金佳氏封为金贵人,可以说是乾隆称帝前期极为受宠的女人,一共为乾隆生了四个儿子:
皇四子永城
皇八子永璇
皇十一子永瑆
还有一个儿子因早夭,没有序齿
金佳氏活着的时候最高的位份是淑嘉贵妃,病逝后被追封为淑嘉皇贵妃,随葬于裕陵。
之后到了嘉庆四年,嘉庆帝下旨将淑嘉皇贵妃的金氏家族由包衣抬入镶黄旗;到了嘉庆二十二年将淑嘉皇贵妃娘家的姓氏正式改为金佳氏。
其实我们仔细看这个时间,嘉庆四年恰好是嘉庆帝重用自己的弟弟们,比如淑嘉皇贵妃的皇十一子永瑆,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帮助嘉庆帝除掉和珅;
永瑆是在乾隆二十年出生,但永瑆出生后仅仅3年金佳氏便病逝了;年幼丧母确实很可怜,不过好歹永瑆还有父皇乾隆的宠爱。
清朝向来很重视皇子们的教育,而且从雍正朝开始为了方便皇子们读书专门设置了尚书房,而且尚书房额师傅们都是学识渊博的翰林院学士。
并且对各位皇子要求非常严格,一般都是早上五点开始上课,一直到下午三点结束,每年只有6天的时间可以休息。不仅要学习四书五经,而且还要学习满蒙汉三种语言、骑射功夫等等,每次中间休息必须要得到师傅们同意才可以。
正是因为在如此严格的教育下,清朝的皇子们大多都是文武全才,当然也会有天生的陪衬者,比如永瑆的同母胞兄永璇,虽然读书很努力但天资一般,越发显得永瑆聪明精灵。
永瑆确实也是乾隆27个儿子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对于乾隆的皇子我们最熟悉的除了皇五子永琪,就是皇十五子永琰,前者有才有德但英年早逝,而后者虽然平庸但继位称帝;
而永瑆虽不及永琪那般文武全才,确实也很有名,只是我们往往容易忽略这个“争储失败”的阿哥;永瑆在书法方面,造诣极高。与刘墉、翁方纲、铁保三人并称为“清中期四大书法家之一”,而且刘墉还是尚书房的老师,永瑆师从刘墉,受刘墉的影响非常大。
值得一提的是永瑆后来虽然与刘墉齐名,但仍旧很尊重刘墉。
康熙帝时期,主要推崇的是董其昌的书法;
而到了乾隆朝赵孟頫则成了大家追崇的对象,永瑆在早期学习书法也是受此影响很大。可以说赵孟頫的对永瑆的书法影响终生。不过永瑆并不单纯受赵孟頫的影响,还有欧阳询对永瑆的书法造诣影响很大。所以永瑆的书法既有赵孟頫的清秀,又有欧阳询的苍劲;在此基础上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难怪有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因为永瑆喜欢书法,才会有如此造诣。
“永瑆幼时握笔,即波磔成文,少年工赵文敏,又尝见康熙时内监。言其师少时犹及见董文敏用笔。惟以前三指握管,悬腕书之,故王广推其语,作拨灯法。”
对于永瑆而言,“子凭母贵”,生母金佳氏作为乾隆前期最为受宠的妃嫔之一,确实也会对儿子的前途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永瑆年仅3岁便失去生母,后期的成就靠的便是自己的努力。永瑆不仅书法方面造诣很高,其他的方面也都算是不错的。
当然永瑆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除了自身得天独厚条件不错外,跟宫里大量的藏品也有关系;永瑆是皇子,自然可以享受这些资源。
了解乾隆的人都知道乾隆非常喜欢作诗,是一个比较文艺的人;文艺人自然喜欢文艺人,乾隆对永瑆经常是大加赞赏,即便是皇太后病逝后还赏赐给了永瑆《平复帖》;永瑆长大成人分封府邸以后,乾隆还经常前往永瑆的府上,这确实是很特殊的恩宠。
“自幼工书,高宗爱之,每幸其府第”。
但如此优秀的一位儿子,乾隆也宠爱,更何况年长于永琰,为何不选永瑆做皇储呢?
乾隆一开始钟爱与嫡子,但是两位嫡子先后夭折,再加上孝贤皇后病逝,让乾隆立嫡的希望破灭;后来迟迟没有确定立储的事情,更何况自雍正开始便是秘密立储,即便是乾隆已经立储,大臣们也不知道人选是谁?朝中大臣们只能去猜乾隆喜欢哪位皇子,哪位皇子便最有希望被封为太子;见乾隆经常前往永瑆的府上,大臣们便猜测乾隆心目当中合适的皇储,极有可能是永瑆。
但慢慢的,大臣们便改变了这一想法。
只能说永瑆有一个特点,真的很不适合做皇帝。
02虽是天潢贵胄但生活相当节俭
对于皇上的儿子,我们的第一印象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即便是生母出身一般作为皇子也会锦衣玉食,从小不愁吃穿;只要不做错事,可以一辈子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所以对这个皇子们说,真不需要生活的多节俭。
但永瑆真的是一个例外,甚至在与原配妻子大婚当天便将妻子的嫁妆给收了起来。
永瑆的原配妻子是富察氏,乾隆第一位皇后孝贤皇后的侄女,出身于名门世家。
或许在乾隆的眼里,只有如此名门闺秀才能配的上自己优秀的儿子—永瑆。按理说嫁给乾隆宠爱的儿子,一辈子可以荣华富贵,或许还有可能像自己的姑姑一样成为皇后;但永瑆的福晋富察氏居然因为长时间吃不好,早早便病逝了,确实让人意想不到。
富察氏与永瑆大婚当天,富察氏便久久不见新郎永瑆的影子,而且还听到门外嘈杂的声音;一会便有人推开门进来,富察氏本以为是永瑆进来掀盖头,没想到却是指挥着家里的仆人从屋子里往外搬东西。
等到屋子里的东西搬了一大半,富察氏实在是忍不住了,便自己掀了盖头,问永瑆:“十一阿哥,您这是在做什么?”永瑆并没有理会富察氏,富察氏心里很是恼火,自己好歹也是名门之后,但想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要“夫唱妇随”,便没有生气。
富察氏看到自己放在角落里的那盒,母亲亲自为她挑选的首饰也不见了,便问永瑆:“十一阿哥,角落里我放的那盒子呢?”
永瑆只是淡淡地说:“跟那些箱子都一起搬走了。”
虽然富察氏求永瑆不能带走自己的那个盒子,万一自己想娘家了怎么办。
永瑆还是不为所动,说到:“想家了回去即可,睹物思人想什么样子?”
说完话,永瑆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虽然富察氏在嫁人之前就对永瑆有所了解,知道他比较抠门,但是没想到会如此抠门;可以说比普通的老百姓还要会过日子。
富察氏作为皇子的福晋,只能穿粗布衣服,吃粗茶淡饭;可以说,除了住的地方好一些,有丫头伺候,其他的真的还不如普通人家的妻子。
永瑆不仅让自己的福晋过这样的苦日子,而且还对府里上下都比较抠,可以说是大清版的葛朗台。
有一次永瑆府上的马病死了,永瑆非常难过,不让人将马给埋了。永瑆并不是因为对这匹马的感情深厚而难过,而是自己的财产上少了一匹马而难过。便将这匹马杀了,让府里上上下下的人都吃马肉,为的就是能省下来饭菜的钱,算是给永瑆降低了一些损失吧。
富察氏实在是忍受不住便入宫找乾隆告状,乾隆见到脸色蜡黄的富察氏便问富察氏:“你这是怎么了,起色这么不好,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孝贤皇后是乾隆一生的“白月光”,虽然孝贤皇后早早便病逝了,但乾隆仍旧对其念念不忘;见到永瑆的福晋富察氏便想起自己的结发妻子,便问富察氏:“十一阿哥待你好不好?”
富察氏听到乾隆的话,实在是觉得委屈,便开始对乾隆诉苦:“十一阿哥待我很不好,儿媳好歹是名门之后,但他让我穿粗布衣服,吃粗茶淡饭,我实在是受不了了。”
乾隆听到着也很生气,便将自己的儿子永瑆召了来,狠狠地训斥一番。
永瑆虽然在之后的日子改变了不少,但毕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仍旧过得非常节俭,嫡福晋富察氏终究是早早便病逝了。
其实节俭的性格没什么不好,但凡事都要有个度;永瑆作为皇子,无可厚非,但若是作为一国之君如此的话,可想后果。
其实乾隆不选择永瑆做皇太子,还有一个原因,也可以说是很关键的一件事情:永瑆除了对书法感兴趣外,还特别的推崇汉文化,喜欢给自己起一个别号。永瑆这个人颇有才气,但是也有傲气,一般人跟他求字,他都不会轻易地答应。
不过他对永琰(嘉庆帝,令妃魏佳氏所生)还是不错的,有一次永琰拿了一把扇子,永瑆给署名“兄镜泉”三个字。永琰那时候才7岁,很高兴便拿着扇子给乾隆看,但是看到署名便生气了。便将永瑆与永琰都狠狠训斥了一番,虽然永琰也被训斥,但毕竟永琰只有7岁并不懂这些事情,其实乾隆主要就是冲着永瑆来的。
可能有人问:不过是一署名有什么好生气的呢?
满清向来是崇满抑汉,不仅是在大清初期如此,到了中后期仍旧是如此。乾隆见到永瑆如此崇汉文化,学着汉人的样子给自己取了一个字号,便大骂永瑆是“忘祖”;自此以后,乾隆下旨不准皇子们私下里给自己取字号。
也正因为这件事情,永瑆便失去了被选为皇储的资格。
结语
永瑆在乾隆诸位皇子中算的上是出类拔萃的,皇五子永琪虽然文武双全,非常有希望被选为皇储,但毕竟英年早逝;乾隆虽然想立嫡子为太子,但是两位嫡子先后夭折,虽然继后那拉氏也生下两位嫡子,但是一子早夭,一子虽然长大成人,但因继后那拉氏被乾隆所厌弃,自然不会选继后的儿子为储君。
其他的儿子中永瑆可以说是数得着的,但是却“败给”资质平庸的十五弟永琰,究其原因无非两点:
第一便是抠,不是一般的抠,而是太抠;
第二便是太崇尚汉文化,对于重满抑汉的乾隆来说自然不会选择永瑆。
不过我们确实不可否认的是永瑆在书法方面的造诣确实很不错,就连乾隆都称赞永瑆:
“幼龄所学文理字画,尚觉可观”
永瑆的一生在朝政上确实很平淡,权力的最高峰无非就是嘉庆四年,乾隆病逝后嘉庆帝除掉和珅时,永瑆被任命为军机大臣。
除此以外,就是与自己的兄长雍容曾经做过《四库全书》的总裁,
或者偶尔做一些监考的工作,
算起来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功绩,乾隆的皇十一子永瑆,我们印象最深的两点无非就是:
抠
书法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