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幼年智勇双全除鳌拜的故事一直是历史文学作品里的热门主题,虽说是一朝之君,但小小年纪如何清除顽党,或许幕后的推手才是不可缺失的角色。
康熙虽然是历史上的一代千古帝王,但是他从小却很可怜,8岁死了爹,10岁又死了娘,从小就是被自己的奶奶带大的。俗话说可怜的孩子早成才,这个话用在康熙身上一点也不假。由于从小没了爹娘,在加上身在帝王之家,从小便见惯了皇宫的各种内斗,因此年少的康熙不但没有其他孩子的羸弱,甚至有些少年老成。
康熙四年(年)九月初八日,禀照祖母慈谕,12岁的玄烨举行大婚典礼,索尼的儿子内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正位中宫,遏必隆之女落选,成为皇妃。
在为孙儿择立皇后时,孝庄舍去遏必隆之女,选中赫舍里氏,旨在防范鳌拜借镶黄旗之女成为皇后之机,进一步扩大实力,同时也是针对主幼臣骄的情况,对清朝元老索尼及其家族予以荣宠的笼络措施。
康熙六年六月索尼去世后,鳌拜成为首席辅臣,遏必隆对他亦步亦趋,苏克萨哈更加孤立。玄烨亲政伊始,苏克萨哈请求“往守先帝陵寝”,以期迫使鳌拜、遏必隆也辞去辅政。鳌拜为清除异已,独掌辅政大权,竟罗织苏克萨哈的“罪状”,企图将他置于死地。尽管玄烨坚决反对,但鳌拜等不肯罢休,一连七日强奏,竟将苏克萨哈及子孙全部处死,并籍没家产。
戊申,诏逮辅臣鳌拜交廷鞫。上久悉鳌拜专横乱政,特虑其多力难制,乃选侍卫、拜唐阿年少有力者为扑击之戏。是日,鳌拜入见,即令侍卫等掊而絷之。于是有善扑营之制,以近臣领之。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康熙帝几次向孝庄太皇太后提出要剪除鳌拜,但太皇太后认为时机尚不成熟,告诫他要“戒急用忍”。
太后充分运用自己的经验才智和威望稳定了权臣当朝的局势,保证了孙子计划的推行。
康熙除鳌拜一事,现在看来是典型的皇帝与权臣的斗争。它的戏剧性之处,或者说它令人着迷的地方,就在于这是一位年轻的皇帝用“年轻人的方式”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