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宁铁骑让满清八旗闻风丧胆的大明朝特种部

请   在明朝训练军队的问题上,袁崇焕力主“以辽人守辽土”。过去的辽东战事,明朝往往是从全国各地征调部队增援。除了少数特别精锐的部队外,这些客兵往往战斗力很弱。一方面长途万里跋涉来援,不适应辽东的环境;另一方面,家不在此,打起仗来缺乏一种保家卫国的意识;而且,南方兵也不适应北方骑兵作战。袁崇焕将这些客兵归纳为“南兵脆弱”。说到底,还是民风剽悍,有切身利害关系,而且多善骑马的辽人才最适于守辽土。因此,袁崇焕在东北十余万辽民中精选身体强壮者,充实各军,同时大力栽培祖大寿等一大批辽将。借着宁远大捷后明军士气有所回升,开始敢于与满清军队作战的机会,袁崇焕苦练出了一支兵力并不很多,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这支部队后来被人们称作“关宁铁骑”。“关宁铁骑”的诞生,从此拉开了大明王朝悲壮战史的序幕。

  一、初战告捷

  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朝天启七年,即公元年5月6日,刚刚征讨过朝鲜的满清大军在皇太极的亲自指挥下向西进发了。虽然士兵们对宁远的惨败还颇有些心有余悸,但皇太极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他相信,那次宁远的失利主要是过于轻敌,缺乏攻坚的准备,而只要准备充分,城池并不是坚不可摧的。袁崇焕只有一个,不可能哪儿都照顾到,就算打宁远比较困难,要攻刚筑不久的锦州应该还是可以的吧!

  5月12日清晨,满清军从西,北两面发起了对锦州城的总攻.马步军对城垣轮番进行攻击,满清大兵们拖着盾车云梯冒着炮火直向城下冲去。赵率教,左辅,朱梅和监军太监纪用均身披甲胄,冒着满清大军雨一般的箭矢亲临督战,指挥将士拼力射打。连攻三日,满清大军死伤无数,却毫无进展。皇太极无奈撤军,绕过锦州,直接攻打宁远。

  28日黎明,满清大军先锋部队出现在宁远城北岗。很快,持各色军旗的满清大军沿宁远外围扎下九座大营,形成了对宁远的包围之势。然而,此事令满清大军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大批明军整队开出宁远城外,总兵孙祖寿,副将许定国出西门;副将尤世威出东门。与满桂,祖大寿等指挥的援锦兵马一起,明军沿着早已挖好的深壕内侧列车营驻扎。皇太极带领弟弟阿济格和戈什哈们一马当先冲了出去。数万八旗骑兵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直向宁远城下冲去。

  正当此关键时刻,突然“轰”的一声炮响,随后明军各种火器一齐发射。城下的车营都司李春华指挥明军使用“红夷”、“木龙虎”、“灭虏”等诸般火器“齐力攻打”。而威力更加巨大的则是城上袁崇焕亲自指挥的红衣大炮。一排又一排的满清骑兵倒了下去,但后面的还在不断冲上来。慢慢的,满清大兵就要冲到明军的战壕了。皇太极正等待着看到明军在满清铁骑面前溃逃的熟悉的那一幕。然而,这之后发生的事情真正把他惊呆了。明军并没有溃逃,而是在手持红旗的满桂的指挥下迎头冲了上来。大批的明军骑兵从战车后面冲出来,与刚杀到的后金军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大混战。而明军的火力也并没有因为肉搏战的开始而减弱。炮手抬高炮口,对准满清军队的中军和后队继续猛烈轰击。

  战斗很快的进入了白热化,前沿的明军和满清军骑兵在拼死撕杀,而满清军的后队则在明军炮火之下大批大批白白的伤亡。八旗骑兵不顾一切的冒死猛攻,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他们,只要突破了前面明军的阻拦,立刻就可以消灭明军城下的火器。接着就可以跟着溃退的明军冲进宁远城去。可是这一次却并不是那么回事了。不论满清军怎样冲击,明军却始终死战不退。他们遇见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明军。这些明军就是袁崇焕手下的关宁铁骑!

  此时,双方的伤亡都相当惨重。在混战中,满桂身中数箭,他和尤世威的坐骑均被射死。而满清军损失更大,皇太极的叔伯弟弟济尔哈朗,大贝勒代善的两个儿子萨哈瞵和瓦克达也都负了重伤,战将觉罗拜山,巴希等被射死!明军和满清军的兵士尸体铺满了宁远城外的旷野。激战从早晨持续到了中午,后金军伤亡越来越大,但胜利仍然是那么遥远!皇太极接到刚刚从锦州送来的急报,那里面报告了赵率教乘满清军主力离开的机会,突然大开城门冲杀出来,攻入满清军的大营中,满清突遭重创,皇太极再次无奈撤军。

  关宁铁骑首战告捷,在宁远城下的战斗中,成长起来的以关宁铁骑为核心的明军开始敢于跟满清军打野战了!虽然是有宁远城上炮火的支援,虽然明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士多死,但毕竟明军敢于刀对刀,枪对枪的干了,而且还取得了胜利,这是前所未有的奇迹!袁崇焕含泪感叹:“十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与奴战,合马交锋,今始一刀一枪拼命,不知有夷之凶狠剽悍,人人敢死,大小数十战,解围而去,诚数千年未有之武功也!”这数千年虽未免有些夸张,但还是说出了宁锦大捷的重要意义。关宁铁骑的威名打出来了!现在还是依城而战,这样发展下去,再过几年就可以跟满清军真正的争雄于疆场了。

  二、血战京畿

  三年之后,崇祯二年秋,皇太极避开了坚固的宁锦防线,绕道蒙古,于10月26日突破喜峰口入塞,成千上万的后金兵如潮水般向长城涌去。毫无准备而且刚刚才因为欠饷闹过兵变的明军几乎立刻土崩瓦解,当年戚继光苦心经营数十载的防线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满清军一路所向披靡,一只打到了北京最后一道门户遵化的城下。这对于明朝君臣来说这无疑是个晴空霹雳。

  10月28日,消息刚传来的时候,即使是袁崇焕也不免大惊失色.但他立刻作出了一系列决策:立即命令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率领四千轻骑立刻驰援遵化。几个时辰之后,袁崇焕亲率副总兵张弘漠,参将张存仁,游击曹文诏等人带领紧急动员起来的部队进关。第二天,总兵祖大寿负责指挥参将王承胤等人率领关宁大军主力前往接应。经过袁崇焕等人多年苦心经营的关宁铁骑的素质今天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袁崇焕军令一到,十几万明军将士无不严格遵守。从山海关到宁远、锦州,无数座军营几乎同时忙碌起来,虽然将士们心中都感到震惊,但基本上还能做到忙而不乱。

  山海关南门整夜都有军队源源不断的开向关内.只不过一天多的工夫,几万军队就完成了动员,开向前线,辖地数百里的大军区整个进入了戒备状态.袁崇焕很清楚,赵率教的那四千轻骑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数万八旗大军的。他只希望的是赵率教能够抢在城破之前驰入遵化。然而,在赵率教带领军队赶到前遵化已经陷落,而且这支军队于城外几十里处误中埋伏,全军殉国,赵率教英勇战死!这时,袁崇焕和他的几千精骑就已经连续赶了两天两夜的路程。在三百五十里的急行军中,即使是他亲自精选的九千最精锐的骑兵也有四千人掉了队,但还是及时的赶到了北京城下。

  11月20日清晨,两军在北京广渠门外摆开了战场。这决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一边,是皇太极亲自指挥的数万八旗大军,而另一边,则是袁崇焕和他的五千关宁铁骑!关宁铁骑分为三个部分,祖大寿阵于南,王承允阵于西南,袁崇焕亲率标营阵于西。三军互为犄角之势。明军刚刚布阵完毕,八旗骑兵就如黑云压城排山倒海般扑了过来!皇太极已经知道对手是辽军了,这个消息一度使他十分紧张,不过他很快断定这决不可能是辽军的主力,而且指望不上城中的炮火支援。一鼓作气,先把这支明军消灭了再说!自信归自信,皇太极对这支少得可怜的敌人还是相当瞧得起的。为了谨慎起见,他投入了手头几乎所有的兵力,打算一个时辰就把他们干净利落的全部消灭,也给城上的其他人看看,顽抗的结果是什么!一个时辰过去了,两个时辰过去了,虽然敌人早已成了八旗大军的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小小孤岛,但无论怎样的惊涛骇浪都无法将这个弹丸小岛淹没!阿巴泰、阿济格、思格尔等等,他最器重的精兵骁将都上去了,可他所等待的捷报却始中没有传来!

  就在此时,关宁铁骑的四千掉队人马赶到,在满清军的侧后方发起猛烈冲击,两面铁骑的夹击之下,满清军最终狼狈溃逃。关宁铁骑取得了历史性大捷!

  三、自毁长城

  然而,令袁崇焕始料不及的是,大捷之后,崇祯皇帝竟将袁崇焕下镇抚司看管,即日革职听勘!袁崇焕被下狱后,北京城外的关宁大军哗变,在祖大寿的带领下返回了关外,12月16日,皇太极在得知袁崇焕下狱的消息之后,立刻率兵从良乡回师北京,在芦沟桥尽歼明副将申甫所部七千余人。12月17日,满清军与明满桂,孙祖寿,黑云龙,麻登云四总兵部四万人大战于永定门外。结果明军尽溃,满桂,孙祖寿战死,黑云龙,麻登云被俘。12月27日,满清军在蓟州全歼来援的明山海关军队五千人。12月29日,贝勒杜度在遵化击破明骑兵五千人。崇祯三年正月初四,满清军克永平。迁安,滦州归。正月22日,代善军大破明新任兵部右侍郎刘之纶军万人,射死刘之纶。此时唯一能够与满清八旗一战的就是关宁铁骑了。然而,祖大寿就是拒绝奉旨入京勤王。还是在狱中的袁崇焕写信给祖大寿称述利害,关宁铁骑方才进关。

  关宁铁骑的回师入关使整个战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皇太极看到继续打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于3月2日取道冷口关出塞,只留下了由堂兄二贝勒阿敏指挥的重兵守卫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但是,令他极为吃惊与震怒的是,他刚回盛京不久,阿敏就跟着回来了。原来祖大寿指挥的关宁铁骑从5月9日开始,在数日之内将阿敏军全部击溃,满清八旗劲旅望风而逃,明军尽复关内四城,史称“遵永大捷”。皇太极大怒之下,立即将阿敏幽禁,其他守备将领也无一例外的遭到了严厉的惩罚。

  袁崇焕遭陷屈死之后,愤怒的呼喊着“袁督师都被杀了,我等在此立功何用!”,被时人评价为“明用之善,则为后金之劲敌;用之不善,则为明朝之叛将”的“自祖大寿以下凡五十员辽将”和关宁铁骑一步步的分化瓦解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后来被调回关内镇压农民起义军,如左良玉、曹文诏,刘泽清,一部分倒在抗清的战场上,如何可纲、曹变蛟、黄得功,剩下的则投降了清朝,成为满清入关的急先锋,如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而他们的首领祖大寿,则在大凌河与锦州两次浴血奋战而均最终被俘之后,投降了满清.虽然无法与他的督师和满桂、赵率教、何可纲、孙祖寿那些战友相比,但他力竭被擒和终身不为满清献一计一策的表现,在历史上至少也可以赢得李陵那样的评价。

  尽管前途各不相同,但不论是在哪个阵营,辽将们都显示出自己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将领,不断被稀释和削弱的关宁铁骑则始终是最优秀的部队。直到清康熙二十年,即年,三藩之乱被平息,袁崇焕所培育出的那支大军的最后一丝血脉才告消失。每当读到此史,都不禁要感慨万千,如果袁崇焕不死,统领关宁铁骑这支强大的力量,历史又会是什么样子呢?然而,历史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结果竟然是,掌握关宁铁骑的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大门,让清军轻易入关,不但进了北京,还鲸吞了大明王朝的万里江山。由此可见,一支军队再精锐的军队,关键还要看掌握在谁的手里。

中国冷兵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