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提到乾隆朝时期的宠臣,我们一般第一反应就是和珅。
和珅自25岁得到乾隆的青睐,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便有资格穿戴一品朝冠,如此快的升迁速度确实令人咋舌,这在整个大清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平步青云的和珅,权倾朝野,几乎到了无人能抗衡的地步。
除了大学士王杰、首席军机大臣阿桂、贝子福康安等几个乾隆宠臣外,和珅在朝中几乎没有对手。若是和珅不贪的话,或许能成为名垂青史的存在。
毕竟和珅能得乾隆如此盛宠,也是有缘故的:
四书五经倒背如流
精通满蒙汉藏四种语言
理财的高手
断棘手案子的人才
揣摩人心的投机家
以至于到了嘉庆朝,和珅坐上首席军机大臣后,有了“二皇帝”之称;就连嘉庆帝都要尊称和珅一句“相公”。但不管和珅如何风光,嘉庆四年乾隆皇帝刚病逝,嘉庆帝便对和珅动手,议罪后准许其自缢而死。
其实我们大多只知和珅,而不知其实在和珅之前,乾隆朝早期的时候,乾隆还有一位十分得宠的大臣。这位宠臣跟和珅一样都是钮祜禄氏,只不过并非出自一个家族。
此人便是讷亲!
不过讷亲能得到乾隆盛宠的原因,跟和珅是不一样的。
但二人有一点是一样的:都是死于皇帝之手。
只不过讷亲是死于乾隆之手,和珅是死于嘉庆帝之手。
这篇文章我们便来一起认识一下这位乾隆朝早期的宠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出身勋贵之家和珅与讷亲虽然都是钮祜禄氏,但是并非出自钮祜禄氏家族的同一支。和珅一开始属于正蓝旗,在平步青云以后乾隆给予恩典将其全家抬入正黄旗,如此和珅才成为上三旗的旗人。其实和珅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八旗子弟,其祖上也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八旗子弟。父亲常保最高只做过福建正蓝旗副都统,和珅能够平步青云其实靠的都是自己的真本事。
而讷亲便不同了,虽然也是钮祜禄氏,但讷亲是“大清五大开国功臣”之一额亦都的曾孙,康熙早期四大辅政大臣之一遏必隆的孙子。
值得一提的是讷亲的两位姑母嫁给了康熙:
一位是孝昭仁皇后
一位是温僖贵妃
另外道光帝原配、孝穆成皇后,是讷亲的侄孙女。整个钮祜禄氏家族,额亦都的直系后裔中便出了四位皇后,另外两位分别是:
嘉庆帝第二位皇后孝和睿皇后
咸丰帝第二位皇后孝贞显皇后慈安
至于孝圣宪皇后(乾隆生母)与孝全成皇后(咸丰生母)并非是额亦都的直系后裔,若是再往上追溯几代的话,便都是出自于钮祜禄氏家族的一支了。
除此之外,整个钮祜禄氏家族在朝中任职的重臣也非常多,比如:
额亦都
遏必隆
阿灵阿
尹德
讷亲
阿里衮
.....
出身于这样一个极其显贵的家族,讷亲本身就非常占优势。
不过讷亲的发迹并非开始与乾隆,而是开始于雍正皇帝。而且雍正并非是因为讷亲本身的缘故,也并非是因为讷亲父亲尹德的缘故,而是因为讷亲叔叔阿灵阿的缘故,才重用的讷亲。
了解雍正的应该知道:阿灵阿是支持皇八子胤禩争储的忠臣,与雍正为敌,雍正为何会因为阿灵阿的缘故而重用讷亲呢?
发迹于雍正朝讷亲的父亲是遏必隆第六子尹德,而阿灵阿是尹德的七弟。
虽然阿灵阿比尹德的年龄小,但因为阿灵阿的生母是遏必隆的继妻,所以阿灵阿是正儿八经的嫡子,而尹德是庶子。大清嫡庶尊卑有别,自然阿灵阿在这一点上占了绝对的优势。
整个康熙朝,尹德只做到了正蓝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都统的位置上;而阿灵阿早在康熙二十五年便承袭一等公爵位,成为康熙身边的宠臣,先后在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理藩院尚书等位置上任职。
在阿灵阿病重时,康熙特地让固伦荣宪公主做饭赏赐给阿灵阿
还派了西洋医生给阿灵阿看病
可见康熙对阿灵阿确实是十分照顾,在阿灵阿病逝后,康熙下旨胤禛、胤祉、胤?、胤礼与镶黄旗的一些大臣亲自送阿灵阿下葬,这样的殊荣并不是谁都有的。
正因为阿灵阿是康熙身边的重臣兼宠臣,所以才有机会得以参与九王夺嫡之争。康熙四十七年,阿灵阿与康熙的舅舅佟国维等人密谋后,一起推荐皇八子胤禩为新太子。
阿灵阿坚决支持胤禩争储,并且为了胤禩能坐上皇位,确实做了很多对雍正很不利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即便阿灵阿没有活到雍正朝,雍正仍旧不放过他。
雍正二年,雍正直接告诉大臣:在本朝的大臣中,居心不良、结党营私者阿灵阿与揆叙(明珠的儿子)是最严重的。紧接着阿灵阿这一支遭到了雍正彻底的清算:
阿灵阿墓碑上的字改为“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
长子阿尔本阿被抄没全部家产
次子阿尔松阿先是被革除,后直接被处斩,妻子发配到烟瘴之地;其后代全部入辛者库
四子嗒尔当阿被发配宁夏
在阿灵阿这一支遭受灭顶之灾的同时,雍正为了安抚钮祜禄氏家族,安抚勋贵旧族,便决定扶持尹德一脉:
雍正二年尹德被擢升为领侍卫内大臣,次年位居议政大臣之位,雍正五年病逝。
尹德长子策楞累迁坐到了两江总督的位置上
尹德第三子阿敏尔图
尹德四子阿里衮,累迁做到了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的位置上,阿里衮的儿子丰升额青出于蓝,因为平定金川的功劳,而被加封为果毅继勇公。
讷亲作为尹德第二子,自然也得到了雍正的重用,雍正末年的时候,讷亲便已经进入军机处,成为朝廷重臣。
乾隆朝,讷亲权倾朝野雍正十三年,雍正帝病逝,乾隆继位称帝。
我们都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乾隆继位非常顺利,但登基称帝并不意味着坐稳了皇位。一开始乾隆在没有培养起属于自己的势力之前,只能是依靠皇考雍正留下的老臣,比如张廷玉、鄂尔泰、允礼与允禄等人。
而讷亲也属于雍正朝旧臣之一,不过讷亲跟张廷玉等老臣还不太一样,毕竟讷亲是雍正启用不久的新人,还算不得是雍正的心腹;更何况讷亲是雍正朝旧臣中最年轻的一位,年轻代表着可塑性比较强,乾隆也是想要将讷亲培养成属于自己的势力。
所以乾隆刚登基,便将讷亲同张廷玉、鄂尔泰两位老臣一起,任命为顾命大臣。
在雍正帝大丧期间,讷亲以领侍卫大臣的身份协办总管朝廷事务,并且被晋封为一等公。
乾隆二年,乾隆将讷亲擢升为议政大臣兼兵部尚书,虽然讷亲已经位高权重,但距离内阁首辅还很远。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讷亲在朝中的地位不及张廷玉与鄂尔泰两位老臣,但讷亲的实际地位已经高于张廷玉、鄂尔泰二人,这恰恰也是乾隆愿意看到的。
毕竟张廷玉与鄂尔泰等老臣门生众多,在朝中形成鄂党与张党,大权独揽。
朝中有党争并不可怕,只要一国之君能恰当好处的利用党争加强皇权即可。而讷亲便是乾隆加强皇权非常重要的一枚棋子,毕竟此时孝贤皇后的弟弟傅恒还很年轻,还不能委以重任。
当然乾隆在重用讷亲的同时,还时不时地敲打讷亲,所以讷亲在成为朝廷重臣的同时,还能安分守己。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九年,讷亲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河南、江浙一带巡视,这两地的多位官员得知消息后,便提前备好奢华的公舍,逢迎讷亲。甚至有人说:讷亲此行后,乾隆皇帝必定很快就要南巡。
所以乾隆南巡时所住的地方,全部都会重修,让讷亲观览。
讷亲并未沉浸在这些官员的谄媚中不能自拔,而是主动将这些事情都告知了乾隆。
如此一来,乾隆便对讷亲更加信任了。
讷亲扶摇直上深得乾隆信任的讷亲,马上便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乾隆十年,讷亲被擢升为保和殿大学士;在鄂尔泰病逝后,讷亲便一跃成为首席军机大臣,在朝中的班列位居张廷玉之前。可以说,此时的讷亲真真实实地成为权倾朝野的重臣。
其实从讷亲的经历来看,讷亲之所以做到首席军机大臣的位置上,跟乾隆当时的处境有关系。乾隆急需要培养一位新秀,能够与张、鄂二人相抗衡,加强自己的皇权。
在讷亲位居首席军机大臣之前,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功劳。
我们都知道“月满则亏”这句话,讷亲的人生到达了顶点,若是不能谨言慎行、安分守己的话,必定会迎来杀身之祸。
但讷亲丝毫并没有明白自己的处境,所以仅仅三年后,便死在了祖父遏必隆的腰刀之下。
被乾隆处死立威乾隆十三年,讷亲奉命前去征讨金川。
乾隆十三年对于乾隆而言是非常悲痛的一年,因为乾隆的发妻孝贤皇后病逝,乾隆的心情非常不好,不管是皇子、宗室王公还是大臣,很多都因为孝贤皇后的葬礼而被斥责、革职甚至是流放处死。
恰好在这个时候金川之战很不顺利:
一开始担任金川之战的主帅是庆复佟佳氏,因为前线作战不利,乾隆便将主帅换成了精明能干的张广泗。没想到金川之战如此棘手,张广泗表现让乾隆很失望。乾隆便决定找一位能统筹全军,而且还能将自己的旨意准确无误贯彻到金川之战前线的人,此人非首席军机大臣讷亲莫属。
讷亲作为首席军机大臣自然可以名义上统率全军,
而且讷亲一直在乾隆身边当值,对乾隆的心思了解的一清二楚,
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人选。
但乾隆忽略了一个事实:讷亲并不懂军事,即便有资格统率全军但他当真有统率全军的能力吗?更何况讷刚愎自用,实在不是一个良将。
所以在讷亲前去督战金川之初,清军便连连失利,折损了不少精兵良将;
之后讷亲害怕担责,便将前线作战之事全部交给了张广泗,自己则是畏手畏脚。
讷亲作为满勋贵族子弟,又是乾隆跟前的宠臣,压根不把张广泗放在眼里,即便张广泗再曲意逢迎,讷亲仍旧是高高在上的样子。
张广泗作战不力,讷亲只会推卸责任,慢慢地张广泗越来越看不起不懂军事的讷亲,暗地里给讷亲使绊子,导致二人不和。
将相不和,自然前线的将士们军心涣散,作战更为不利。
与此同时,讷亲给乾隆上了一道折子,提出“以碉攻碉”的方式,乾隆一眼便看出来讷亲并不懂如何指挥前线作战。一时间乾隆也没有合适的人选,替换讷亲,朝廷陷入了被动。
苦思冥想一番,乾隆便暗示讷亲采用离间计,没想到讷亲并没有体会到乾隆的良苦用心;而且在关键时刻将自己弱点暴露无遗,同平日里精明强干的讷亲简直判若两人。
乾隆对讷亲大失所望,下旨讷亲、张广泗回京述职。
没想到讷亲居然在此时,向乾隆提出要返回京城,不想继续再指挥金川之战。如此缩手缩脚,让乾隆非常生气,便直接将讷亲革职发配到了北路军中效力。
即便是如此,乾隆仍旧觉得难以发泄出自己心中怨气:毕竟讷亲是乾隆十分看重的重臣,委以重任,希望讷亲能帮自己找回金川之战失利的颜面,没想到讷亲不仅畏手畏脚,而且还主动退出,让乾隆的脸面都丢尽了。
乾隆咽不下这口气,直接将讷亲给拘禁了起来。
与此同时,关于金川之战失利的隐情也被揭发出来,乾隆将金川之战失利的怒火全都发泄到了讷亲的身上。当然讷亲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实乾隆也有用人不明的失误。但作为一国之君,乾隆自然不会承认自己错了,只能将讷亲推出来成为替罪羊。
更何况讷亲刚愎自用,恰好为乾隆将其治罪提供了口实。
在乾隆对讷亲彻底失望的同时,孝贤皇后的弟弟傅恒被委以重任,前去指挥金川之战。
乾隆十四年,讷亲被押解回京,乾隆给了讷亲一个自我了断的机会,让讷亲用祖父遏必隆的“遏必隆腰刀”自尽。
就这样,位极人臣的讷亲,很快便陨落了。
结语讷亲之所以能够平步青云、位极人臣,是乾隆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不得不重用的一个。换句话说,是讷亲的家族成就了讷亲,而非讷亲自身的真才实学。而和珅不一样,和珅在一开始就是靠的自己的真才实学得到了乾隆的青睐,而且利用自己超强的理财能力、判案的手段、揣摩人心的本领而成为乾隆身边不可或缺的宠臣。
所以在乾隆真正需要讷亲出力、前去前线出征时,讷亲很快便原形毕露。
当讷亲达不到乾隆对他的期望时,也便是讷亲的死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