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人姓氏的历史非常悠久,而且姓氏非常繁杂,在清朝中期就已经有部分满人,把名字汉化的现象,并不是大家印象中清朝末期才更改自己的姓氏。虽然满人更改姓氏遭到了清朝皇帝的强烈反对,但是满汉融合的现象还是无法阻挡。到了辛亥革命时期,这种文化融合再加上革命的冲击,满族人基本上都更改了自己的姓氏。
满族人先祖的姓氏
满族人的先祖古肃慎人和挹娄人因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所以他们早期的姓氏以及名字等信息都没有记载下来。汉朝时期对于朝鲜的记载也仅限于他们的地理位置,或者族群的名称,但是也没有名字的记载,直到南北朝时期,勿吉人的出现,才有满族祖先名字。
在唐代《北史》中记载:“延兴中,遣乙力支朝献。太和初,又贡马五百匹。乙力支称:初发其国,乘船溯难河西上,至太沴河,沈船于水。南出陆行,度洛孤水,从契丹西界达和龙。自云其国先破高句丽十落,密共百济谋,从水道并力取高丽,遣乙力支奉使大国,谋其可否。”文中记载,这些遣唐使大概有多人,其中留下名字的也只有一个人。
隋朝时期,隋炀帝曾经远征高丽,靺鞨(mòhé)曾经帮助高丽对抗隋朝,但是都被隋朝军队打败,靺鞨人的首领渠帅突地稽就归降了隋朝,而且还被隋朝封官。这里突地稽也只是名字,并没有提及他的姓。隋朝灭亡以后突地稽就归降了唐朝,后来被赐姓为李。
突地稽的儿子李谨行在攻打高丽,以及平叛吐蕃等多次重大战役当中,都屡立奇功,是唐高宗时期著名的将领。当渤海国以及金朝建立的时候,能够在史册上见到满族的姓氏就非常多了,并且都有系统起源。
《皇朝通志》中记载“今以通谱所载,考诸往史,满洲氏族见于金史者十使有三”满族人的姓氏和当时辽与金的姓氏有30%相同,比如富察氏就是辽金时的蒲察氏,完颜氏就是辽金时期的完颜氏。满族人的姓氏当中也有来源于他们的居住地,比如觉尔察就是源于觉尔察的地方。也有些来源于自己部落的名,比如瓜尔佳就是源于部落瓜尔佳。有些是源于该部落的图腾,比如长白山、英额、珲春等地的钮枯禄氏,其意为狼。
相对于汉族,满族人的姓氏态度更加随意,汉族人奉行“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但是满族人随着聚居地的迁移,甚至和部族分居等,都会更改其姓,还有些是因为皇帝赐姓,更改自己的姓名,所以就造成了满族人姓氏繁多的情况。
满族姓氏的变化
从顺治开始,满族人的姓氏开始发生大的变化,逐渐由多音节的姓演变为单汉字,比如马尔泰,原姓瓜尔佳氏,牛钮原姓他塔喇氏等。其实满族的姓一直在变化,并不是只在辛亥革命时期更改,但是最终促使满族姓的消失,还是在辛亥革命时期。
清朝入关以后,更改姓名是一个普遍现象,《清稗类钞》中记载,““高宗不喜满人渐染汉俗,满洲旧旗,有命名如汉人,以钮钴禄氏为郎者,深鄙之,恐忘本也”乾隆觉得汉化的倾向比较严重,不想这些满人忘本,而逐渐染上汉人的恶习。
清朝官方一直不主张汉化,特别是姓氏的汉化,汉化只是民间的行为,而且乾隆还出《满洲八旗氏族通谱》、《清朝通志·氏族略》以及《八旗通志》等书,对满族百姓的姓氏进行了规范,也希望能够遏制满人改姓的行为。
其实清朝待遇最好的是满八旗,其次是蒙八旗,最后是汉八旗,八旗当中又以上三旗为荣,很多蒙八旗还有汉八旗的人都想通过各种办法进入满八旗,而且各旗都想进入上三旗。比如乾隆二十五年,嘉庆皇帝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孝仪纯皇后本是汉人八旗,姓魏,升级进入满八旗之后,改姓为魏佳氏。
在清代,有下五旗升级上三旗有可能,但是由汉人八旗升级为满八旗是非常困难的。康熙为了怀念自己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升旗至佟佳氏。清朝常常通过更改皇后和妃嫔的祖旗,来提高他们的身份,比如慈禧太后,她的家族叶赫那拉氏原出自下五旗镶蓝旗,当她逐渐掌权之后,便把自己家族的镶蓝旗升级为镶黄旗。所以满族贵族是不会轻易放弃自己姓氏的,更改姓氏的情况只存在于民间的满人间。
满族老百姓汉化的苗头在乾隆时期就已经开始了,但是在统治者严厉干涉下,这种汉化的情况只存在于民间少数人的范围。满族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更改自己姓的呢?在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中提及,在清朝末年,满族人开始大规模更改自己的姓。
辛亥革命对满族汉化的影响
即使在清朝康乾时期,由汉姓转为满姓数量也是非常少的,但是到了辛亥革命时期,大量满族姓转化为汉姓。年辛亥革命爆发,其中口号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里的“鞑虏”就是指满清,随后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安徽、四川、福建、广东等省份先后宣布脱离清朝统治。
在独立的过程中发生了大规模的排满的行为,出现大量类似于“汉族之仇满洲,则当仇其全部”等过激的言论,除了在战斗中牺牲的满族士兵之外,出现大量满人在民间被杀的情况。在辛亥革命前,旗人超过多万,但是到了民国初年,只剩下万不到。
在辛亥革命爆发前,满人和汉人是很好区分的,特别是关内的满人和汉人是分开居住的,满族人大都生活在满城。并且在语言或者相貌上和当时的汉人都是有区别的,所以在部分排满比较强的省份,这些满人是很难躲过革命军的追杀。尤其是满族妇女奉行不裹脚,更加容易辨识。
在最早革命的武昌城内,扎、包、铁、布四大满族的家族无一幸免,旗人的尸体堆满了街道。其中最为严重的要数年10月22日,西安的排满事件,据传教士李提摩太《亲历晚清四十五年》中记载,大概有1万多名满族男人、女人包括孩子遭到杀戮。在太原,满人躲在防空洞内,蜂拥而至的革命党人,把这些满人杀戮殆尽。
由于当时媒体大肆宣传清朝时期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历史事件,再加上清朝多年的民族压迫政策,导致两个民族积怨太深。辛亥革命爆发后的一段时间内,国民党曾经多次要求不得杀戮无辜投降的满人,但是各地的执行力不同,导致大量无辜的旗人遇难。
这些满人为了躲避这场灾难,纷纷剪掉自己的辫子,女性缠上裹脚布,大家换掉身上旗人的衣服,逃离原来住过的营地,到其他地方隐姓埋名。辛亥革命后,满族人也大都还说自己是汉人,并且使用汉姓。特别是北京地区,聚集了大量的满人,不过经过多年满汉混居,而且有大量的满族人加入革命军,并没有发生在其他地方的屠戮行为。
但是这些旗人的生活境遇却直线下降,即使从事生产经营的满人,也都受到了冲击。为了能够找到工作,而且让自己的生意能够正常运行,这些满人也都更改成汉姓,并且不承认自己是满族。比如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直到打到“四人帮”之后,才公开承认自己是满人,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早说,他就承认,满人会遭到歧视。
划分为少数民族的满人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对少数民族制定很多优惠政策,包括增加少数民族各高校录取人数,满族聚居地增加财政拨款,成立自治县等。至此满族人的人口才逐渐上升,从年的万人,增长到年的万,在年人口普查中,满族人口达到万人。其中有很多过去隐瞒自己满族人身份,后来有重新填报的。还有一些汉八旗的后裔也自愿加入满族。虽然这些满族人口大规模的增长,但是他们依然沿用更改后的汉族姓,甚至有些满族人都不知道自己原来姓什么了。
现在很多人认为满族人当中的赵姓和肇姓是由皇族爱新觉罗汉演化而来,其实除了爱新觉罗姓氏,还有伊尔根觉罗氏、舒舒觉罗氏、呼伦觉罗氏、阿颜觉罗氏、阿哈觉罗氏等姓氏也都更改为汉姓赵或肇姓的情况。
满族人姓的汉化还是有一定规律的,比如富察氏汉化为“富”,马佳氏汉化为“马”,康锡哩氏汉化为“康”。也有些满族人将自己的满族名字按照语义进行汉化,比如巴颜氏是富有的意思,汉化为“富”姓,钮祜禄氏汉化为“郎”(同狼)姓。
满族人在更改自己姓的时候,也不是统一的更改为某一个姓,比如爱新觉罗就更改多个姓,比如金、肇、罗、德、洪、依、海等,瓜尔佳氏更改为关、石、叶、白、汪等姓氏。也有些满族人把姓氏更改为汉族的大姓,比如张、李、王等姓,在国内肇、图、德、大、暴、呼、阿、西、布等这些大都是满族人独有的姓氏。
满族姓氏繁多,共计有多种,其中以瓜尔佳氏、钮钻禄氏、舒穆禄氏、纳喇氏、董鄂氏、辉发氏、乌拉氏、伊尔根觉罗氏和马佳氏这9个姓氏人数最多,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影响,这些姓氏都逐渐汉化,逐渐与汉族融合。
参考资料:《清史稿》,《辛亥革命》上海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