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这条700多年的胡同街区,曾是明清富

白癜风为什么会复发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29/9249035.html

到北京必然要看胡同,看胡同必然要看南锣巷。这个多年的胡同街区,在北京城飞速发展时,将旧有的文化符合和标签全收集于此。

去南锣鼓巷很方便,从地铁站出来便是。高大鲜艳的琉璃瓦牌坊,低矮密集的传统四合院,将游客瞬间拉回到几百年前的老北京。

南锣巷始建于元代,已有多年光阴,因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像一个驼背的人,故名罗锅巷。乾隆十五年对京城地理进行了梳理,绘制了副《京城全图》,可能觉得“罗锅巷”不太好听,便改称南锣鼓巷。

在京城胡同逐渐被高楼大厦替代时,南锣鼓巷却始终保留了下来,成为了全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最大规模的传统民居区。置身其中,如同走进了传统民居的立体画卷,是老北京样貌最真实缩影。

南锣巷从诞生起,便非寻常之地。元朝是繁华市中心,明清时则是当仁不让的“富人区”,当时的街巷内,挤满了达官显贵,处处是王府豪庭。在巷内遛弯的都是清朝王爷,居住的多为三旗之首的镶黄旗,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富大贵之地。

在南锣鼓巷炒豆胡同,有一座“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清朝众多王爷中,僧格林沁我们比较熟悉,贵族出身的他,没有沾染清朝贵族娇柔享乐的恶习,喜欢骑射打仗,参与了抵抗英法联军等战争,军功卓著。

僧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各有四进,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随之落幕,僧格林沁的后人们为了生活,将这座府邸分成了院落拍卖。

去的当天门口紧锁,屋舍外观破旧不已,看样子好久都没开放过了。偌大的王府支离破碎,也见证了一个王朝的衰败。

南锣巷入口有一面全景导览图,从导览图上来,巷弄纹理清晰,十几条胡同连接一起似一张棋盘。鼓楼东大街,地安门大街,交道口南大街将其围绕,南锣巷纵贯南北,分出了众多巷弄。起的名字都很接地气,帽儿胡同、黑芝麻胡同、雨儿胡同等等。

元朝时没有胡同名字,这些名称都是从明朝演变而来。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成橘儿胡同,清代时才正式叫菊儿胡同。巷内种植了很多银杏树,深秋时节已全部金黄,也不失为一个拍照好地方。

如今南锣巷成为了外地游客必打卡之地,老外们对此钟爱有加,美国《时代》周刊曾挑选了亚洲25处不得不去的好玩之地,南锣巷入选其中,凭借的就是独特的老北京风情。

南锣巷主街是商业区域,分布着形形色色商铺,有老北京特产,也有民国风情,也不乏很多外国人开的小店。巷弄里面则是居民区,一些老人不愿意搬走,依旧生活在此,他们拿着蔬菜杂物混杂在游客人潮中,成为了一道独特风景。

巷弄里有一些国际旅舍,门板介绍以英文为主,住的是来自各个国家的背包客们。我好奇查看了下价格,发现住宿费并不便宜,不仅是住宿,这里很多物价都贵出不少。想来也是,既然开在南锣巷里,又怎能是平价呢。

越往里走,越像是参观名人故居博物馆,一路上会看到众多赫赫有名的名字。从清朝的王爷到北洋政府的官员,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每一条胡同都刻下了历史痕迹。

茅盾故居,位于后圆恩寺胡同中部,是南锣鼓巷为数不多免费开放的名人故居。在门口简单登记下我便进去了,屋舍不大,是一座两进四合院,房屋被改成了茅盾纪念馆,摆放着茅盾用过的物品。

院落中央有一尊茅盾半身塑像,前面是一个花草小院,尽最大程度还原了茅盾先生当时生活场景。茅盾在此度过了7年时光,一直到去世,院内很安静,只有我一个游客。

雨儿胡同有座“齐白石”故居,需单独掏5元门票才可入内。齐白石故居要比茅盾故居气派一些,据说曾是清内务府一个总管大臣的私宅,因私用了皇宫建筑材料,建制又超越了等级,最后被参劾,宅子也被出售。

齐白石在此没住多久就搬到其他地方了,里面有老先生画画时用的工具,因为行程紧凑,我简单参观下便离开了。

有名气还不收门票,因此南锣鼓非常火爆,据说每逢周末,这条老街区会单日涌进超10万名游客,对此南锣巷还主动取消了3A景区等级。因此建议像我一样选择清晨前来,不然拥挤人群会降低游玩体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