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凡被推荐当皇帝都要谦虚一下,为何此人一

豪格是皇太极长子,都得到绝大多数人支持。当大家都推荐他的时候,他按规矩,表示了一下谦虚。为何他一谦虚,到手的皇位就这么没了呢?

(肃亲王豪格)

崇德八年,52岁的皇太极猝然驾崩。由于他生前并未指定继承人,因此再次引发了帝位之争。

不过,在这次争位之战中,最有资格的就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

那么,这两人分别都有哪些优势呢?

首先说豪格。

豪格身为皇长子,由于皇后孟古哲哲没有子嗣,按“立长”的继承制,他便成为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皇子。

除了皇长子这个因素外,豪格还久经沙场,屡立战功。在出征朝鲜、平定蒙古、攻克明朝的战争中,都有不俗的表现。因此早在皇太极生前,他便颇受器重,被封为肃亲王,在朝中和军中都有很高的威望。

另外,豪格掌管的正蓝旗,还有皇太极所留下的正黄旗和镶黄旗也都是他强大的阵营,可以说实力强劲。

还有,皇太极生前的一些老臣,因为都受到了皇太极的恩惠,这让他们对皇太极的家人更加忠诚,所以他们拥立豪格为继承人的呼声很高。

就连亲王中,也有不少人支持豪格,比如威望最高的代善(皇太极的二哥),就公开表示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

(睿亲王多尔衮)

再看多尔衮。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虽说他在辈分上是豪格的叔父,但在年纪上比豪格还要小3岁。

多尔衮年幼父母双亡,后来得到皇太极的栽培,成为皇太极的左膀右臂,参加了很多重要的战役,并获得无数军功。

多尔衮较豪格相比,他在政治上更有头脑,他曾数次在攻打明朝时,为皇太极出谋划策,深得皇太极器重,被封为和硕睿亲王。

当时拥立多尔衮为帝的是他的弟弟多铎和阿济格,他们统领的正白和镶白两旗阵营,也坚决支持多尔衮继承帝位。

可以说多尔衮在虽然综合条件不如豪格,但他有勇有谋,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卓越的才干,因此他在气势上更胜一筹。

支持豪格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官员,眼见多尔衮丝毫没有退让的余地,于是他们暗中盟誓,坚决要拥立豪格为帝。

在八旗会议中,两黄旗大臣纷纷拔剑表示,自己是吃先帝的,穿先帝的,先帝对自己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他们宁可追随先帝于地下。

见此情况,多铎也公开在议事时表示如果多尔衮不能继承皇位,那他多铎也有资格。又说:“不立我,论长当立礼亲王代善。”也就是代善也可以。反正就是豪格不行。

但是,代善却出来说,他支持豪格。

这样一来,豪格就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顺治登基)

本来,豪格继承皇位,看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是这时候,他本人却站起来说:“福小德薄,非所堪当。”

豪格的举动,顿时让支持他的大臣们傻了眼。尽管他们有所劝阻,但豪格却依然“固辞而去”。

豪格的离去,让已经没有胜算的多尔衮,立刻抖擞了精神,并称豪格既然无意于继承皇位,那不如让先帝的皇九子福临继位。由于福临年幼,不能亲政,所以,由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待福临成年后,还政。

多尔衮之所以会这样提议,正是因为他看到诸多大臣是铁了心要拥立皇太极的儿子继承皇位。如果自己强要登上帝位,必定民心不附,一场内战也就不能避免,而以自己的实力,想要对抗他们,根本没有胜算。

所以,他赶紧提议让福临即位的建议,这样他依然能把持朝政,也算是成功了一半。

至于一直积极争夺皇位的豪格,为何在紧要关头突然有那样的举动,其实,他是想表达谦虚。

当年,皇太极在登上汗位之前,就是“略不辞让而立”,在诸贝勒反复请立的情况下,继承了汗位的。

不仅皇太极,包括蒙古、后金,其实都有这样的规矩。

豪格有样学样,也装了一次。

结果他没想到世道变了,根本没有可能再重现当年的情景了。

不知道豪格是不是把肠子都悔青了。

(参考史料:《清史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