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了解配饰吗深入探究古代文化

北京主治湿疹医院 http://m.39.net/pf/a_8890895.html

本文乃作者玉玉聊文化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佩饰玉器

《礼记》玉藻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又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佩饰玉器,是古人重要的佩饰,由于古人非常重视玉,它不仅用于祭祀、外交和社交等活动,而且用作佩饰。可见佩玉是古代非常看重的衣饰。据说礼服上有两套相同的佩玉,腰的左右各佩一套。每套佩玉均用丝绳系联着。

《礼记旁训》节选

而且佩玉是多种玉合佩或杂佩,故丽行走时则发出叮咚的响声。《玉藻》上说,行者鸣佩玉说的正是这种情况。所谓杂佩是说把一组玉系成一串,最上面横着的玉称珩,珩下。有三股丝绳穿过珠子,中间一根穿着一块玉石,称玛;下面系着一块两头尖中间大的玉,称冲牙。另外两股丝绳于中间各系一长方形玉,称琚;未端各系一块半环形的玉,称璜,其缺口相向。走起路来,冲牙与两横玉相触,故发出悦耳的声响。

配饰种类

环、玦也是佩玉。其中环是环形玉,在古籍中环佩多指妇女的佩饰。而央则常比喻决、断之义。因而《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这正说明范增示意项王,要作出决断,杀掉刘邦。

玉玦

据年2月在延安市碾庄芦山峁村出土的玉器中,当时用作佩饰的有玉璧,圆形,中有孔,呈浅绿与墨绿色,间有米黄色和黄白色斑纹。通径16~18厘米,孔径7厘米左右,厚0.3~0.5厘米。玉饰,色浅绿。略作梯形,长6.7,宽厚0.3厘米。中有孔,孔径1.2厘米。玉环,色碧绿,间有黄白色纹班。通径8.9厘米,孔径5.6厘米。外沿两面磨制,内沿厚0.3厘米。玉铲,色黄褐,内有米黄纹斑。长39.5厘米,上下部各宽6厘米,中宽5.5厘米,厚0.6厘米,下端刃部厚0.2厘米。上部小孔正面口径2.3厘米,背面1.9厘米。下部小孔正面口径1厘米,背面0.8厘米。

玉锛,色粉白,间有黄白纹斑。长12.9厘米,最宽处5.5厘米,最窄处4.7厘米。刃部一面磨制。上面小孔正面口径1.1厘米,背面0.7厘米。玉笄,色澄碧,长14.4厘米。圆柱状,前端有锥状尖;根部扁圆,距末端1.3厘米处有精细螟纹,又有一鱼尾形小孔可穿系。玉镯,色粉白,通径分别为6.4与6.9厘米,还有横面呈六边形与其它形式的。

玉锛

此外,尚有玉斧三合玉环、小玉璜、七孔玉刀、玉虎等物。据考察,这些均是西周时代的玉器。佩弦与佩韦。其佩戴的含义与环、玦相似。韦,是一种经过加工后质地柔软的皮,其性缓,而弦由于在弓上绷得很紧,其性急。为此佩之于身,可起到提醒、瞥戒的“座右铭”的作用。

容刀,也是一种上古的佩饰。佩刀,在佩旁之刀也,或曰容刀,有刀形而无刃,备仪容而已。古代人们最初佩戴刀,原系为了防身、自卫,是一种武器。但从战国时开始,由于战争频仍,刺客与谋杀事件剧增,为了安全起见,秦国等即明文规定“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以后这种风俗相沿成习。但是佩带刀剑的习惯又无法改变,故才产生了这种有名无实的容刀,成为纯粹的装饰品。

汉代玉刀

汉代之后,大臣有了功劳,才恩准特许带剑上殿。看来这是赏赐给臣下的一种恩宠与荣誉。古人的佩饰还有许多,常随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我们在阅读古书时应注意。下面再介绍一些古代官吏使用的佩饰,高官使用的金饰,始于秦代。

孔雀翎花翎

据福格《听雨丛谈》卷一载:“(明)都督江彬等承白红笠之上,级以靛染天鹅;翎,以为贵饰,贵者飘三英,次者二英,兵部尚书王琼得赐一英。似与今之三眼、双眼、单眼花翎之制相同。惟雉尾鹅翎不及本朝的孔翠壮观多矣。”清陆心源在《翎顶考》中则云:“靛青天鹅翎即今之翎顶,此乃翎制之肇端也。”

古人佩剑

由上可见孔雀翎似来源于明代的靛青天鹅翎。花翎于清王朝,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用的。花翎上的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眼状的。清代的冠服中还有在珠光闪烁的礼冠上,拖有一根孔雀翎。皇帝发怒要惩办某人时,则大呼“拔去花翎!”花翎就是孔雀翎,在清代是至关紧要的冠饰。

圆花纹,一个圈即谓一眼。翎眼的多少则反映了官职等级的差异。据《清史稿礼志》与《清会典事例礼部》载: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与固伦额驸(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戴三眼花翎;清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辅国公的贵族,还有和硕额驸(妃嫔所生公主之丈夫)戴双眼孔雀翎;五品以上,在皇宫的内大臣,前锋、护军各统领、参领(担任此项职务的必定为满洲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出身),戴单眼孔雀翎。

清代四品顶戴花翎

由此可见花翎是清代,居某种地位的王公贵族特有的冠饰,而“外任文臣无赐花翎者”,在清宗室藩部内也“不得逾分滥用”。为此,花翎特别为人们所重视与向往。后来,清朝为笼络收买人心,鼓励臣下为其效力,也将花翎赏赐给对王朝有特别贡献的官员。

至清代末期,花翎赏赐范围逐渐扩大,一些下级官员因工作成绩卓着,也有特赏花翎的,甚至出现了用钱捐翎的例制。随着这种情况的产生,又出现了一种“蓝翎”,它是以染成蓝色之鹦鸟羽毛制成,无眼。作为三品以下,及在皇宫王府之侍卫官员所戴,同时兼赐给地位低而又建立功勋的武官。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文化概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