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清汉化为何挡不住康熙乾隆都深慕汉文化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3148116242762&wfr=spider&for=pc

满清入关之后即加速汉化,虽然多尔衮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策,在服装上保留了满族传统习俗,但满清却从汉语语言上作为启端,急速地全面汉化,到了康熙时期,入关不过十几年,满族已经全面地使用汉语,由此深度汉化继续加速。

到了乾隆时期,满族大多改用汉姓,在起名上也仰慕汉语言,基本上全部采用汉语,保留的满族名字急剧减少,以至于乾隆不得不进行纠正,亲自颁布了《满洲姓氏通考》等典籍,试图保留满族文化传统,但是却收效甚微。

尽管乾隆是一个满族的保护者,在诸多重大举措上,都要搞满汉区别,以此来推动满族放慢汉化的脚步,不要丢弃宝贵的民族遗产,放弃民族风俗,但乾隆自己就有古装行乐图,是真正地穿着传统的汉族服饰,赏玩汉族书画珍宝,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在乾隆的骨子里,还是认同和尊重汉文化的。

康熙

加上康熙的汉族血统,即康熙的母亲佟佳氏是汉族人,也有说是女真人先变为汉族,后又恢复为满族的,只不过佟家归附满洲很早,早在努尔哈赤时期,佟家祖先佟养正就归附满清了,被编为汉军镶黄旗,并跟随满清入关的脚步,来到北京定居。

在康熙时期,康熙的亲舅舅佟国维提出申请,要求将佟家抬入满洲旗籍,于是康熙将佟家抬入满洲镶黄旗,这样佟家就有了满族的身份,但其实还是汉族,对于汉族来说佟家成了满族,但在满族那里,佟家毕竟还是汉人。

乾隆

康熙也非常仰慕汉文化,不仅下令编篡《康熙字典》等大型书籍,以树立满清的法统地位,还曾经六次南巡,也就是六下江南,沿途饱赏汉文化风俗,对汉文化的认识也更为深入,甚至康熙还曾试图实现满汉婚姻,但最后不了了之。

顺治初满清入主北京,康熙在6、7岁的样子,甚至更早的时期,就已经熟练地使用汉语,如果加上顺治与江南和尚们的交流,很可能满清一边入关,就一边使用汉语,这样就迅速地实现了语言的转变,对于满清来说,掌握汉语未费吹灰之力。

雍正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进关就转用汉语的满清帝国,自上而下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地汉化运动,顺治帝曾经接见江南和尚玉林琇等,基本上已不存在语言障碍,说明顺治时期就已经完全使用汉语,而满语逐渐被抛弃,后来的旗人都不会说满洲话了。

康熙自幼登基,也与汉族官员不存在语言上的障碍,实际上从康熙开始,满语就作为一门必修课,康熙精通满汉蒙语等,乾隆则兼通六种语言,分别是满汉蒙藏回等,把满语作为必修课,说明除了学习之外,满语已经不使用了,这是汉化最快的部分。

顺治

而且康熙六下江南,顺治巡行五台山,乾隆三下江南,这些时候语言就是汉语,也在沿途了解汉族风情民俗,基本上满清的汉化首先从语言上开始的,雍正时期雍正将八阿哥胤禩命名为“阿其那”,这时候满语基本就像外语一样了。

康熙还有汉族血统,这已经标注了以后的历世清朝皇帝都带有汉族血统,只是多少的问题了,所以乾隆时期大量构筑的满汉之别,已经是表面文章了,满洲从根底上已经完全汉化,这是无法阻挡的历史趋势,也必然是大势所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