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满洲人,出生镶 旗的他有着显赫的家世,自己也是清朝初期的权臣。作为康熙早年特别忌惮的权臣,他虽然是辅 大臣,却在朝中有着不小的势力,在重大决策上,他有着一定的话语权。另外,他其实有着赫赫战功,更有“满洲 勇士”的头衔。
故事要从多尔衮摄 说起,那时的清朝刚入关没几年,打下的大片疆域需要治理。但是,顺治帝还没有这样的能力,多尔衮虽然是摄 王,但是实际上,他是有能力废掉皇帝,自己登基的。此时的鳌拜实际上处于多尔衮的对立面,清宫内给多尔衮的压力也不小。或许是命运如此吧,多尔衮直到去世也没夺取帝位。
随后,顺治亲自料理朝 ,先是清除了多尔衮的残余势力,后来又提拔和多尔衮对立的人。鳌拜在此时受宠,并且在顺治去世后做了辅 大臣。他自己本来是没什么野心的,但是鳌拜觉得其他几位辅 大臣论资格和 功都不如自己,心里很不平衡,开始日益骄横,对权力的欲望开始膨胀。
他先是排挤其他三人在朝中的势力,并且手段狠 ,大多数被盯上的人都难逃一死,有些人还被抄家灭门。他的做法属实太过大胆,终于给自己招来祸患,其他三位辅 联合遏制了鳌拜的势力扩张,但是鳌拜不想就这样放弃。至此,清宫的 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年幼的康熙根本没什么话语权。
直到其他几位辅 大臣相继离世,鳌拜才渐渐成了清朝 的中心,他更加肆无忌惮地扩张,其影响力遍及宫廷内外,把持了议 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没有人敢对他的决定提出异议。此时的鳌拜已经是皇权的 威胁,十几岁的康熙开始渐渐明白,自己要对付的是个庞大的势力集团。
康熙在几次尝试之后,打算直接擒杀鳌拜,秘密训练多年的死士已经身强力壮,足以应付年迈的鳌拜。但是,如果自己不够小心,警觉性很高的鳌拜发现这样的计划,自己的帝位怕是不保,这一大家子也会跟着遭殃。因此,康熙心里也没什么底气,他需要耐心等待一个 时机。
公元年,康熙先是陆陆续续调离了鳌拜的亲信,然后宣他入宫。这时,宫中的防卫被康熙换成自己人,而鳌拜则无所顾忌,自认为一切如常。于是,等鳌拜进入武英殿,早已埋伏好的众人一拥而上,鳌拜没反应过来,只能被擒,不久便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