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匡胤驾崩后,弟弟赵光义继位,大臣们为何

自封建制以来,皇帝驾崩后,由儿子继位,顺理成章,然而历史上也有不少兄终弟及的情况,如明武宗朱厚照去世后,嘉靖以堂弟的身份继位,光绪也是兄终弟及。但一般这种情况都是地针对皇帝本身没有儿子的情况,而宋太祖赵匡胤却是一个例外,他去世时,儿子赵德昭已经25岁,为什么却由弟弟赵光义继承帝位呢?关于赵匡胤之死,相信明白人都知道“杯弓蛇影”绝对不单纯,赵匡胤一驾崩,赵光义就直接宣布登基当皇帝了,此时,赵匡胤的儿子和大臣们居然没有人反对,这是为何?这里就要提到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赵普,这人是和赵匡胤兄弟一起打天下的,在老赵家地位很高,而且深得老赵母亲的信任,赵光义登基后,他立刻搞了个金匮之盟的故事。这个金匮之盟简单来讲,就是老赵母亲杜太后说,赵宋江山初建,需要一个能稳住国家,稳定大局的人当皇帝,所以先把皇帝之位传给弟弟赵光义,孙子德昭再历练几年,成熟后再继承皇位,有利于赵宋江山万古发展,避免走周氏老柴家后路。这话是一点毛病也没有,而且还有传位给赵匡胤后代这个底牌,算是比较中肯和稳妥。有了杜太后的话,也算能给赵光义一个名正言顺的继位理由。即便如此,这也并不能成为大臣和赵匡胤儿子不反对的理由。这种情况,在清朝初年也出现过,皇太极驾崩后,多尔衮也想当皇帝,最终在索尼、鳌拜等人的坚持下,还是由九皇子福临继承了皇位,为什么实力强大的多尔衮没能上位成功呢?都说枪杆子里出政权,这话一点没错,当时清朝的军队主力是八旗,谁掌握了八旗,谁就有话语权。当时,多尔衮兄弟手里有两白旗,而其他六旗掌握在王爷和八旗将军的手里,虽然八旗没有上下之分,但皇太极又搞了个上三旗和下五旗,这其实就已经有了等级之分。正红旗索尼、镶黄旗鳌拜都是上三旗,而两白旗当时属于下五旗,显然多尔衮的实力不够硬,至于后来正白旗变成了上三旗,那也是他当了摄政王之后的事。所以大臣们维护了子承父业的传统,顺治成功继位,而赵宋江山不同,在赵匡胤平定天下后不久,他玩了一招杯酒释兵权,将一帮老哥们全部放回老家吃喝玩乐去了。在大臣方面,已经没有有实力的老臣帮赵匡胤说话了。赵光义在赵匡胤执政期间,就已经被封为晋王,位高于宰相,而且兄弟俩一直关系很好,赵匡胤一直没有立太子,所以在传位上本来也比较模糊。赵光义继位后,迅速收服人心赵光义继位后,迅速收服了人心,他先是将赵匡胤、赵廷美的子女都封为皇子、公主,这意味着侄儿、侄女们的地位一样高,侄儿们将来都是有机会继承皇位的,这样也堵住了赵德昭兄弟的嘴。同时,还封赵德昭为京兆尹兼任武功郡王,地位在宰相之上,赵德芳被封为山南西道节度使,赵廷美被封为开封府尹、齐王。同时,还对朝中的旧臣大肆加官进爵,荫及子孙,基本上在赵匡胤那里没得到的东西,赵光义都给补足了,大臣们即使有意见,也不好明说了,毕竟新皇帝一上位就给各种好处,当官难道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的吗?最后,又赦免了一批赵匡胤时期的有罪官员,开科取士比前朝还多,连天下士子也一起笼络了。不得不说,赵光义这一套连环手段下来,各方都让他摆平了,几乎是全民拥戴了,谁还站出来反对呢?赵匡胤的俩儿子也没什么太大的出息。当然失去皇位的赵德昭肯定是心里最不爽的,这一点,赵匡胤自己也没想到,武将出身,身体倍棒的他,不过50岁就突然离世了。本来想慢慢培训儿子,让他从基层一步一步锻炼上来,结果培养到一半,自己先驾崩了,而且此时,这两儿子能力没养成,同时手里还没有兵权,连个爵位封号都没有,顶多算个挂名皇子,纵使想争也没有实力。而且金匮之盟里又提到将来会还政于赵匡胤的后代,这意味着,兄弟俩还是有机会重回皇位的,只要安心等着叔叔归天就行了,所以没必要和赵光义硬刚,但显然,这兄弟俩还是太嫩,低估了赵光义的手段,最后赵德昭被逼自杀,赵德芳离奇去世,皇位最终传到了自己儿子赵恒手里。与其说没人反对,不如说是赵光义一套组合拳,将反对的人都摆平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