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M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6.html年皇太极去世,34岁的豪格与31岁的多尔衮成为争夺皇位的关键人物,但最终6岁的福临成功登基称帝;多尔衮不是不想做皇帝,而是实力达不到,他拥立福临不过是暂时放弃对皇位的争夺而已。皇太极留下两大遗憾去世:一是没有定储君人选,二是没有迁都京城、统一中原,皇太极留下的遗憾只能在他的儿子顺治身上完成。但这两个遗憾想要完成谈何容易?努尔哈赤立皇储,两立两废,最终都没能确立皇储制度;皇太极打算在有生之年确立父死子继的立储制度,奈何皇太极最爱的皇八子(海兰珠所生)夭折,而皇太极又得病很快去世,没有留下遗命。皇太极确实有意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但毕竟这个制度没有实行,更没有明文规定,皇太极一死,整个大清突然失去平衡,必然会发生皇太极诸位兄弟、儿子们之间相争的局面。在这样群龙无首,而且没有遗命的情况下只能是遵循旧制:按照努尔哈赤留下的规矩,继承人由贵族诸王商议决定,共同推选出来人选。这意味着:储君人选真不一样是皇太极的儿子们。皇太极一共有十一个儿子,三个儿子早夭,其中包括海兰珠所生的皇八子,皇太极非常宠爱海兰珠,直接将海兰珠所生的皇八子立为太子,但皇八子早夭,此后再没有立过第二个太子。皇太极去世时:大儿子豪格35岁,豪格生母是皇太极继妃乌拉那拉氏,不过乌拉那拉氏没有册封为五妃之一,论地位不及福临以及博穆博果尔;虽如此,但豪格确实极有可能继位的,在皇太极众多儿子中,只有豪格文韬武略立下了汗马功劳。因征讨蒙古立下功劳,被册封为贝勒,而且担任镶黄旗旗主;在对明、蒙古作战中,他的功劳丝毫不亚于他的叔伯们;他本人确实也足智多谋,在崇德元年就被册封为肃亲王,掌管户部,成镶蓝旗旗主。皇太极去世以后,他代表的是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我们都知道大清是满洲八旗,有三旗在豪格手里,确实成为争夺皇位炙手可热的人。庄妃(孝庄)的儿子福临6岁,麟趾宫贵妃的儿子博穆博果尔,只有2岁,其他的儿子都是庶妃或者侧妃所生,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皇太极生前亲自掌管两黄旗,镶黄旗与正黄旗是八旗中最尊贵的,皇太极去世后,两黄旗贝勒大臣齐聚豪格的肃亲王府,以索尼、图赖、图尔格、鳌拜等八人为首,建议立豪格为新帝,豪格见到这么多大臣都拥立自己,自然是信心百倍,决定争夺皇位。其实我们看支持豪格的两黄旗大臣比如鳌拜、索尼是顺治帝留给康熙的辅政大臣,那么你肯定会问:他们既然支持豪格,为何会得到了顺治帝的重用呢?这里边不得不提的就是庄妃(顺治帝的生母孝庄),确实是有大智慧。大家商议以后,决定先争取郑亲王济尔哈朗对豪格的拥护,然后再取得礼亲王代善的支持。皇太极在时,朝中四位亲王:肃亲王豪格郑亲王济尔哈朗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另外还有三位郡王,他们掌管着满洲八旗军兵,而且四位亲王代表的是整个大清的权力中心;在皇太极养病的时候,就命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多尔衮同胞哥哥)四人为理政王。礼亲王代善确实相当有实力,努尔哈赤第二子,掌管镶红旗与正红旗两旗,地位最高、资历最老,只不过他毕竟年龄太大,不太可能成为新帝,而且他掌管的两红旗在皇太极的压制下,已大不如前。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镶蓝旗旗主,主管刑部;他与代善不同,虽没有资格继承皇位,但是他的意见确实极为重要,可以说对新皇帝的产生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豪格才会如此重视郑亲王济尔哈朗,特地派人前往郑亲王府去征求郑亲王对储君人选的意见,郑亲王自然明白这是豪格在向自己寻求帮助,但他并不会立马同意,只是说:“睿亲王(多尔衮)尚不知道我的意见,只有大家共同商议以后才能做决定。”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是睿亲王多尔衮的存在,豪格可以毫无阻碍地登上皇位在豪格争取郑亲王支持的同时,多尔衮他们也在蠢蠢欲动,多尔衮虽是豪格的叔父,但比豪格小三岁,更何况论军功谋略丝毫不在豪格之下,是大清有名的战将,他是除了皇太极以外最具有号召力的人。多尔衮是正白旗、镶白旗旗主,而且得到自己的同胞兄弟阿济格、多铎的支持,人气很旺,甚至在两红旗、两蓝旗、两黄旗之中都有很多人暗中支持多尔衮。多尔衮有雄心,但是他注意到满洲八旗内部气氛非常紧张,所以并没有对自己的部下做出任何的承诺,而且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