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阿荣旗每名党员都是一

[引]

“疫”临城下,河川同殇。这场战役的号角刚刚吹响,口罩,便先于消毒液和双黄连一步被扫荡而光,“医用N95”也被炒成救急保命的“护身符”。

在阿荣旗打击新型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队员们冲在阵地最前沿。“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句入党誓词,已经涓涓流淌在他们的骨血里,深深镌刻在他们疲惫匆忙的脚步中。火红色的党徽,在胸前闪闪发亮。

虽然,他们全部的装备只有最普通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没有防护服,没有生死状。但,他们每一颗坚定的决心就是生死状,每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件防护服,每一名党员都是一个N95!

防控哨卡最美“警”色

倒春寒时,夜晚的室外已经达到零下30几度。真冷。

到元宵节那天,盖春阳已经整整15天没回过家了。

作为阿荣旗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的副大队长,盖春阳大年初一中午参加全旗防疫指挥中心调度会之后,一下午的时间,从踩点、布卡到人员车辆调配,他就开始了“连轴转”的模式,工作地点也从交管大队办公楼转换到G10高速阿荣旗北出口疫情防控检查点。

这里是阿荣旗向外界通行的重要出入口,日常人车流动就很多,加之随着国道蒙黑交界口的封闭,阿荣旗北高速口就成了外来人员进入阿荣旗城区的唯一主干道,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盖春阳负责北卡口的全面工作。不错一车,不漏一人!——这是上级部门给全体执勤人员下达的死命令。

截至2月9日12点,G10高速公路阿荣旗北卡口共检查车辆辆,人员人,其中途经、返乡人,全部测量体温,无疑似病例。这些数字,是盖春阳和他带领的17名一线人员从一个一个日夜坚守中“筛”出来的,是他们一次一次把口舌费尽才“劝”出来的,是他们在一场一场感染危险中“淘”出来的。

“我的身后,是这片土地上的32万人,也是我们要去保护的人!”为了不让任何一丝危险流入城中,盖春阳和队友们拼了命地去抢时间,“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堵枪眼。”这是盖春阳疲惫之后最深的感受。

想出城的被劝返会发生矛盾口角,盖春阳要出面解决,平抑事端;过往长途车辆,盖春阳要派遣专车引路,移送到其他卡口;湖北等地外来“输入性”返乡疑似人员,盖春阳会亲自带车,将他们送至隔离区,以确保中途不换人、不停留。“只有无外患,才能做到无内忧。”多年处理车辆事故的经验,盖春阳把工作做得细致到位。于外于内,这其实都是一种双向保护。

半个月来,能让盖春阳短暂放松的时刻,就是休班时回单位打个盹儿,可以不用蜷在狭窄的车座上。而能让这个铁打的汉子变得柔软的,是他与家人通话的时间。

元宵节上午,刚接班的盖春阳收到了女儿的视频请求。隔着手机屏幕,女儿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带我放烟花呀?”这一句话,让盖春阳瞬间泪奔。

连续好几年元宵节盖春阳都在值班,今年,他答应女儿一起放烟花,可这句承诺,又一次成了她的失望。没日没夜的摸爬滚打,让盖春阳无暇分身分神去想他6岁的女儿,他那还有两个多月又要生产的妻子,还有他那84岁高龄的爷爷。

寒风中,盖春阳转头擦去了脸上的泪,继续对刚刚停靠在路边的物资运输车辆进行排查。“明年,明年元宵节,爸爸一定一定带你放烟花。”这次承诺,盖春阳是在心里默念的,没有对女儿说。

同样15天没回过家的,还有森林公安局音河派出所所长盖广来。

很巧,他们也同样都姓盖。

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是在公路卡点执勤的一线人员。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比如密林深处的森林公安。他们有时会像猎人一样穿梭于林海,进行森林巡查防护;有时会如神探一般,根据线报的蛛丝马迹,将违法者人赃并获。

盖广来也在疫情防控开始之际,就在扎兰屯与音河交界的河口便道设了卡点。与全旗公路入境节点监测点不同,林区内村民居住分散,道口错综,往来村民时间次数无规律,除了严防死守,别无他法。

音河所很小,全部警力只有5人。平日里,他们要负责音河乡林区的森林火灾预防、私砍滥伐抓捕、野生动物保护以及维护林区社会稳定等几项主要工作。年前,他们刚刚打击了两起私捕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防疫期间,更显人手短缺,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是盖广来等人的工作常态。乡政府排查饭店和超市,他去;派出所里有紧急事务,他回。

盖广来跟别人没说过,80岁的老母亲小脑萎缩,年前不小心摔断了腿,住院一个多月,刚刚接回家,由忙碌一年难得休息的妻子照料,而他只能在镇政府、派出所与卡点之间奔波。

防疫就是战役。这个春节每一个深夜里,他们用庄严的藏青蓝,飒爽成这春日里最美的“警”色。

当仁不让“医”往无前

“秉承着救死扶伤的初心和使命,本人经过慎重考虑,自愿加入阿荣旗抗击新冠状病毒(SARI)疫情医疗队,自愿坚守在抗击病毒的第一线,不计报酬,无论生死,随时听候组织调令,为赢得抗击病毒战斗的胜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月31日下午,医院行政楼四楼会议室,一张张来自各科室余名医护工作者的请战书摆在桌上。每一枚鲜红的手印背后,都是一颗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赤胆忠心。

医院是阿荣旗最医院,是疫情防控一线中的一线。

当每日增加的疫情浓重阴霾压顶,祖国的蓝天被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漆黑之时,我们看到了最先撕裂这漆黑的,是冲锋在前的一片闪光的白。这白,是希望,是爱!

这束光源的组成者,在城市里,我们习惯称他们为“白衣天使”,他们在望闻问切后妙手回春,在无影灯下救死扶伤;在农村,他们的名字则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先是“赤脚医生”,后来变成“村医”;而在不大不小的城镇里,他们有一个很中性的名字,统称为“大夫”。

那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排查登记阿荣旗那吉镇外来返乡人口健康状况和发热人员随访、转诊等工作。

马国贤是阿荣旗那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疫情防控工作伊始,她就清醒地认识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能否打赢这场战争,直接关系到全旗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她视岗位为战场,把排查外来返乡人员信息、做好疫情防控宣传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由于那吉镇外来返乡人口大多居住在居民楼里,病毒传播风险较高,春节期间医疗物资比较紧张,马国贤心里比谁都着急。

1月23日,她毫不犹豫地穿上隔离服、背上消杀工具,带领两名同事进入阿荣旗第一位返乡发热被隔离人员居住的单元楼道及家中进行消杀工作。除夕夜,她没有陪家人一起燃放烟花、吃年夜饺子,更没有陪家人一起守岁,而是在单位加班工作至凌晨两点……困了就在椅子上打个盹儿,饿了,就吃几口面包。

在疫情防控一线,马国贤一步也不肯退。连续多日加班加点,任是铁打的人也顶不住,最后,马国贤因体力严重透支而倒下了。可是她一边输液,一边还在继续工作,她说时间不等人,请战书上签个字不是为了做秀,那是雷打不动的誓言,她要用行动践诺,她要以担当换群众平安。

在复兴镇小黑信子村,唯一的村医是45岁的盛吉国。2月11日早上8:00,吃过简单的早饭,他就向村民张晓明家走去。他的全部装备是一件白大褂,一只医用口罩,一个出诊箱。

小黑信子村距离旗政府所在地大约30公里,卫生室就在村部一楼,平日里盛吉国要服务全村多户村民。他从红毛沟村调到小黑信子还不满一年时间,直到新冠病毒爆发后,他成了农村医疗体系中应对疫情最末端的环节。

第一次全村排查外来返乡人员时,张晓明就成了全村唯一有武汉接触史的重点监测对象。在西昌打工的张晓明,1月18日途径武汉并留宿一夜,第二天到大连,再辗转回到家乡。张晓明一家人被隔离,盛吉国就是他家与外界的唯一通道。即便早已经过了14天的防疫隔离期,但疫情没解除,隔离还要继续,一天三次监测体温从来不敢间断。

村里鲜艳的红色条幅上写着:“少吃一顿饭,亲情不会淡”,在晴朗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大喇叭里一遍遍重复播放:“为了大家的健康,请村民们自觉呆在家里,不要外出!”

盛吉国明显感到村民们的防范意识较前几天有了很大的提高,妇女们不再扎堆唠嗑,孩子们也不再东西两院嬉闹乱窜,偶尔有出门办事儿的,也都很规范地戴上了口罩。甚至,盛吉国还能明显觉得,村民对他自己的态度比之前也有了转变,身体不舒服的会主动来找他测量体温,证实自己没发烧后,会带着一丝轻松的口吻跟他说:“盛大夫真辛苦,春节都没回家。”

是,盛吉国从腊月二十八接到疫情防控指令之后就开始入户排查,家就在30公里外,20多天里,他只有一次搭了镇政府的物资车回去取了几件换洗衣裳。

盛吉国几个月大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先天营养不良,走路快一点远一点都不方便。但这并不妨碍他给别人看病问诊。做了5年村医,有时候上门服务免费出诊时,也有个别村民会对他嗤之以鼻:“他能看出啥病!”遇到这样的白眼,盛吉国从不过多解释,只是默默做着他分内的工作,孩子半夜高烧不退的,他去降温陪到黎明;老人咳嗽不好的,他开些止咳片和糖浆。在他心里始终记得钟世藩对医德的解读:“用药简单有效价廉安全,就是医德。”

上高中的女儿打来好几次“爸爸,你怎么过年也不回家?”

盛吉国回答:“如果爸爸回家,就有别人回不去家。”

“那你什么时候能回来?”

每次,盛吉国都说:“快了,最后再坚持几天就快了……”

这话,是说给女儿,也是说给自己,更是说给他的村民,还是说给他作为医护工作者而坚守的这块阵地。

箕风毕雨安老怀少

“您好!我是向阳社区工作人员刘爱荣,请您配合疾控中心做体检化验。如果你有心理顾虑,我可以不戴口罩去接你,如果真需要隔离,我跟你一起!”

这是向阳社区党委书记刘爱荣发给辖区内一名武汉返乡人员王某的一条短信。而这段保证背后的故事,是这样的——

腊月二十八晚上七点多,刘爱荣接到了那吉镇镇长吴虹剑的电话得知,燕宇名都小区有一名武汉返乡人员,体温37.5度,求助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上门点滴。医院检查,随即将情况上报,谁知再打电话,王某便不接了。

这是向阳社区发现的第一例湖北返乡人员,仿佛遥远虚幻的疫情被一下拉到眼前。

经过刘爱荣与其反复沟通联系后,终于,医院。刻不容缓,刘爱荣穿衣下楼,直奔燕宇名都。

救护车将王医院做各项体检化验,刘爱荣开车紧随其后。第一次血样化验结果出来了,是阴性。刘爱荣松了一口气。但因患者低烧,为保险起见,医院将母女二人继续留院观察。期间,刘爱荣一直在用手机跟她们对话,劝导,宽慰。

凌晨两点,刘爱荣的手机没电了。征得医生同意,她开车回家取充电器。轻手轻脚打开房门后,一直担心她的女儿还没睡,在门口等她,没想到,刘爱荣只说了一句“离我远点儿”,迅速取了充电器就匆匆下楼进了车库。虽然自己戴了口罩,毕竟还是与疑似患者接触过,万一有什么差池……反正,在王某确认安全之前,她不能将潜在的风险带给任何人。黎明前,刘爱荣就在车库里睡了几个小时。

早上七点多,女儿哭着给她打“为什么要去?别人怕被传染,难道你就没有女儿可担心吗?”听着女儿颤抖的声音,刘爱荣才幡然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傻”?

但也正是刘爱荣这股“傻”劲,才让这个有18年党龄的干部把向阳社区的工作做得风生水起。

两天内,送到呼伦贝尔市疾控中心的两次检测结果显示,王某母女均为新冠阴性,王某确诊为普通的感冒。但从医学角度讲,并不能排除新冠肺炎感染的可能,医生建议隔离观察14天。

春节返乡,就是为了与家人团圆。可是,眼看着有家不能回,王某母女不断向刘爱荣求助。医院反复求证安全性,一边与王某及家人重申隔离的重要性,最终双方达成一致,王某一家人可以居家进行自我隔离。

除夕夜里11点22分,王某的父亲给刘爱荣发来信息:“我爱人和孩子已经回家了,感谢你们的帮助和支持!”

事后有很多人问她,为啥要自己承担那么大的责任,去信任一家并不熟悉的居民?刘爱荣说,我相信,我付出的真心,他们会感受到。

正月初十夜里,刘爱荣的女儿发了一条长长的朋友圈:“妈妈已经十几天没有休息过,中午加班,半夜回家,早上我还没醒她就已经走了。十几年,总听人说社区工资不高事不少,上小学时我妈就总说齐抓共管,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什么是齐抓共管。我只是从一个女儿的立场支持她,请各位没事别出城,让我妈妈和同在岗位上春节无假期的社区工作者们少些工作负担,一起打败疫情!”

作为社区干部的女儿,这番感言,多让人心酸!

腊月二十九,疫情防控形势进入紧急状态,那吉镇党政班子领导会议上,镇长吴虹剑对纪委书记赵洪伟说:“洪伟,紧要关头,只有你能顶上,承担起书记的职责。”就这样,本来是包扶繁荣社区的赵洪伟,临危受命,就任繁荣社区第一书记。

赵洪伟之所以能让领导如此放心,一是来源于她日常工作的雷厉风行且细致周全,二是17年前非典肆虐时期,刚参加工作的赵洪伟就被抽调到“防非”办公室,有相关的工作经历和经验。

纪检书记和社区书记,虽同为“书记”之称,工作性质却是大相径庭。

散会后,赵洪伟就带领旗直、社区干部14人下沉一线,对社区户居民进行拉网式排查。到晚上十点多钟,她一个人就走访了户。同事们下班了,她还不能休息,要回社区把全部数据汇总并上报,回到家里已是凌晨。除夕早上七点多她的手指已经按在门铃上,或是正在把哪家的房门敲响。

三天下来,赵洪伟的手敲门敲得拿不起筷子。

大年初一那天,从早上七点半到下午四点半,忙得午饭都顾不上吃。傍晚的统计结果显示,社区外返多人。晚上九点半,旗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会议,为各社区配备网格员、网格长和医护人员。

就在赵洪伟刚刚觉得自己能够稍微轻松一点时,深夜回家才得知,任纪委监委驻卫健委纪检组长的丈夫,也参加了卫健系统疫情防控工作。

于是,从大年初二开始,一家三口就开始了十几天的“暂别”模式——儿子被送到奶奶家,两夫妻各自一忙就是一天。因为每天都在一线,还是会有潜在的风险,半夜回来两人也是“隔空”道声晚安。让赵洪伟暖心的是,不论多晚回来,丈夫都会起身为她做点热乎饭放到餐桌上,远远看着她吃过才放心休息。

她想孩子,但白天工作忙得顾不上视频,晚上回家太晚,又不忍心打扰儿子的睡眠;她也想爸妈,但是他们年龄大了,不会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3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