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八旗军内部民族成分要让位与旗内身份,比如同样是蒙古人,八旗满洲中的蒙古人就和八旗蒙古中的蒙古人有不同的前途,八旗蒙古更能鄙视投诚很晚的四十九旗蒙古。
八旗满洲又被叫做满洲八旗(通俗叫法),这是八旗军起家的根本,它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军事集团,并不单单由满族人组成。比如八旗军名将海兰察按今天的民族划分是鄂温克人,他和众多索伦同族一样都被算作是“新满洲”人;溥仪的皇后婉容是正白旗满洲出身,民族成分却是达斡尔族。八旗满洲中还有哥萨克和朝鲜人,八旗满洲镶黄旗下第四参领第十七佐领的成员就是在雅克萨等战役中被俘获的哥萨克人,他们的战斗力得到了满清皇帝的认可,被编入了八旗中地位最高的镶黄旗;八旗军和朝鲜作战多年,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也把大量朝鲜人编入满洲八旗里,在乾隆年间八旗蒙古中的朝鲜人足足六个牛录多人。八旗满洲中还有大量的汉人,除了辽东被八旗军掠走的汉人奴才,范文程(满洲镶红旗,后被编入镶黄旗)等老牌汉人奴才都是八旗满洲的成员,洪承畴/施琅等人都只是汉军八旗成员。
八旗满洲大量吸收外族人,是为了弥补自己的人力损失,善于骑射的蒙古人自然也成了它的重点补充对象。最早的蒙古八旗被叫做“蒙古二旗”,分为“右营”和“左营”,人丁直接划归代善、济尔哈朗等人管辖的满洲八旗中,皇太极的两黄旗并不占便宜。于是皇太极就在多次战争后,“将原属于满洲八旗之外的原有蒙古牛录再加上新来的内外喀喇沁蒙古合编成八旗蒙古”,总人数在人左右,这些人全归他指定的官员管理,等于扩大了自己的直属兵力。在八旗军入关前,蒙古壮丁共有人,分为11个旗,除了八旗蒙古的八个旗外,还有三旗人隶属于原来的八旗满洲管理,占了八旗满洲总兵力的七分之一左右。
在满清顺治年间的战争中,八旗满洲名下的蒙古兵丁是急先锋(最初几年就是可劲使唤八旗满洲),人丁损失严重(真满洲也一样),以至于多尔衮都产生了让满洲八旗和汉人通婚、扩大族群的念头。眼看八旗满洲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丁,满清就继续让八旗蒙古出战。虽然都是给满清打仗,编制不同,蒙古骑兵的工资也不同,八旗蒙古的蒙古兵丁每月可以领到2两左右的工资,还能领导0。5两银子的养马补贴和每年30石左右的粮食,而八旗满洲中蒙古兵丁充当马军工资几乎要超出八旗蒙古同行的一倍(亲军、前锋营中蒙古骑兵月薪4两,骁骑营月薪3两)。
更可气的是政治待遇,在清朝前期督抚大半都是旗人,尤其是八旗满洲旗人,编入八旗满洲的蒙古人有更好的前途,甚至可以空降到八旗蒙古甚至八旗满洲当都统。而八旗蒙古的成员却很少能担任八旗蒙古的都统,福康安就担任过镶蓝旗蒙古副都统,海兰察担任过镶白旗蒙古副都统,八旗满洲的成员担任八旗蒙古的都统是满清的惯例。
所谓的四十九旗蒙古则是满清降服漠南蒙古建立的内扎萨克旗,他们不属于八旗军系统。康熙年间为了对抗准噶尔,满清还把漠北蒙古人编成外扎萨克旗。这些扎萨克旗的蒙古人平常按照满清皇帝指定的区域游牧,自己养活自己,遇到战争才拿20两卖命钱出战。
这些差别对于同样精于骑射的蒙古汉子来说差别很大,待遇的好坏全看祖先投降有多早,和满洲贵族的关系都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