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为八旗上三旗下五旗,旗主领主,打入

清宫剧流行一时,想必看过的朋友对于里边八旗的各种形形色色奇奇怪怪的称呼头疼不已,今个儿就来简单了解一下。

八旗一开始是类似于“编户齐民“(当然游牧与农耕有着明显区别,比喻),是一种人口编制兼起军事作用的制度,此后由于清兵入关成了统治阶级而有了更多内涵,在经济、政治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万历二十九年(年),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即小队牛录、中队甲喇和大队固山,汉语则是佐领、参领和旗。一开始,编制只有四个大队即四旗,万历四十三年(年)才正式形成八旗。所以说,八旗制是起源于牛录制,一步一个脚印发展而来的,毕竟努尔哈赤也是由十三副铠甲发家的。

八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

随着军事上的扩张,八旗又变为了“二十四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不过这里边便没有严格的规定,蒙古贵族可以进满洲八旗、在蒙古的普通满洲人也可以进蒙古八旗、汉八旗则以汉姓划分(汉军石氏先祖是瓜尔佳氏,改汉姓进汉八旗)。

“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这是八旗的行政系统,额真即老大的意思。牛录额真(佐领)管理人员不过百十人,因此存在着一些世袭的情况,称“世管佐领”,对应的则是指派的“公中佐领”。

此外,则都是由朝廷指派,维护了中央统治皇权集中。甲喇额真(参领)由中队自己推举,固山额真(都统)一开始也是旗内推举,康熙以后则可以由他旗担任。

或许,以上这个行政系统听着陌生,那么“旗主—领主”想必会熟悉一些吧。领主又称“入八分皇族”,是某小队的主儿,拥有着旗内一部分的牛录小队。这样的领主在一个旗里有着好几个,而领主们的老大则是旗主。

那么,什么是上三旗下五旗呢?顺治以后,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是直接归于皇帝统领的,因此既没有旗主也没有领主,或者说旗主就是皇帝,因此便是上三旗。另外的几个旗便是下五旗,由“入八分皇族”们管理,而旗主、领主管理着同一旗色的三旗(“二十四旗”哦)。

头旗是镶黄旗,而八旗虽有排序,但还是以旗主的辈分身份有关。此后,由于皇权的加强,旗主领主的实权受到削弱,管控力量下降。

此外还有着“外八旗”、“内八旗”之分,外八旗即上面所介绍的普通旗人,内八旗则是大家更为熟悉的“包衣旗人”。虽说是奴才,但是人家地位并不低于普通旗人,甚至可以担任大学士,如高斌。上三旗包衣服务皇宫,下五旗包衣服务于旗主、领主家族,更下一级的旗奴并非包衣。

包衣还有着地位之分,包衣佐领较高级,管理的部下也从事一些体面轻松的工作;包衣管领即辛者库则较低级,部下从事打扫缝补等日常琐事。清初,这种地位成见较重,此后则大幅减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