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鳌拜,我们或许并不陌生。在电视剧上有看到过,鳌拜从长相上看就比较粗鲁,看起来呆呆傻傻的,在许多清宫剧中鳌拜就是比较嚣张跋扈的,并时不时朝着康熙大呼小叫,但鳌拜个人的实力是不可小觑的。
鳌拜出身将门,他的叔叔是开国元勋,他的父亲是八门提督卫齐。他从小就喜欢习武,他的臂力特别大,一般人都不是他的对手。早年间就随皇太极南征北战,在清朝历经三代,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却因为专权和结党营私被捕入狱中,在狱中病死。
手握重兵的他,为何没有在康熙年幼造反呢?
他参加过多起对明朝的战役,立下了很多赫赫战功,受众望成为议政大臣,顺帝继承皇位后,任他为顾命辅政大臣,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虽然当时的辅政大臣有四位,有一位是跟他同穿裤子的人,另两位都不是他的对手。由于鳌拜军功高,权力大,他本身性格就比较张扬跋扈,便建立了党派,编制朋党。
对于不听话的大臣们,撤职的撤职,处死的处死,走上了专权的道路。当时朝中的大臣不敢反抗他,弄得人心惶惶。
所谓的辅政大臣,也就是说在皇帝年幼,无力掌管朝政,一旦黄鹂亲历掌管朝政,他们的使命也就结束了。既然如此,那鳌拜为什么不再康熙年幼的时候造反呢?根据史料记载,鳌拜是满族镶黄旗人,镶黄旗属于三旗之首。
但旗内没有王爵位,所以他没有继承掌管兵权的权力,由皇帝统领,丁轩也在皇帝的手中,也就是说他的权利都是朝廷赋予他的。如果想要造反的话,不可能所有的军队都听命于他。就算他把手中的军队都掌握在他的手中,其他的七旗不可能坐视不管。
康熙的背后有定海神针——孝庄太后
鳌拜早年年前就跟随皇太极,他也是皇太极的坚定支持者。他之所以能够获得重任,因为顺治念他忠心。清朝的时候,康熙年幼,太后垂帘听政。他的政治经验很丰富,在清朝初期的时候,对清政府的稳定和巩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政治方面斗智的话,鳌拜不一定是她的对手。
鳌拜之所以会专权,其实原因很简单,康熙不能管理朝政,要么就是太后垂帘听政,要么就是有个人来当摄政王,要么就是像鳌拜这样的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感觉不是谁都能有的,有了对权力的渴望,只不过鳌拜更嚣张跋扈些,不知收敛。从历史上来看,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就算不是鳌拜,也会有其他人。
鳌拜的结局我们都知道——病死狱中
康熙十三岁亲政,鳌拜并不把一个“小屁孩”放在眼里,对康熙没有一点君臣之礼,常常否定康熙的决定,不执行命令,甚至直接不上朝,谎称身体抱恙,一直赖在家里,等康熙亲自上门问候。
康熙对他的行为一忍再忍(可能康熙还没壮大自己的力量)但鳌拜不守尊卑,得寸进尺,康熙实在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决定密谋将鳌拜等党派铲除治罪。
由于鳌拜他武力高强,权力高大,康熙只好将其骗入宫中,提前埋伏好一群武林高手,智取鳌拜,纵然鳌拜武功高强,也抵不过一群高手过招,最终还是被擒拿就范。康熙念其有功,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将他永远囚禁在大牢中。对于鳌拜余党,杀的杀,撤职的撤职,关押的关押。最后鳌拜病死狱中…
结语:其实鳌拜并不是一个奸佞小人鳌拜历经三代,为大清立下的汗马功劳不可磨灭,他只是一个性情急,嚣张,不知收敛的武人,后来权力越来越大,蒙蔽了双眼,不分尊卑,不懂君臣之道。几十年后,雍正登基,对鳌拜加封为超国公,恢复鳌拜一等公的爵位,并允许其子孙继承这个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