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查玛舞的认识是有一年在西藏,有幸在一次宗教节庆活动中所见。但对于查玛舞,我始终还是陌生的,在我的认知里,它是属于藏传佛教的一种面具舞。但我从不知道查马舞实际上在蒙古族也有一席地位。
从我两次进入内蒙古,发现在这块广袤的草原上,内蒙古的宗教信仰实际上也是属于藏传佛教。而在近期前往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的时候,发现当地的传统文化——查玛舞,顿时引起我的好奇心。
“查玛”,俗称“跳神”或“打鬼”,系蒙藏宗教文化交流的产物。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年)佛教传入蒙古,“查玛“也随之进入蒙古地区,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镶黄旗民间舞蹈“查玛舞”在长期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它是一种以演述宗教经佛故事为内容的面具舞。
人物繁多、形态各异,分“大查玛”(主要神祗)和“小查玛(泛指乌兽及侍从)两大部分。但在内容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赞颂舞”,另一种是“欢乐舞”,第三种是“乌兽舞”。
在镶黄旗旅行的时候,当地人为我们展现的是第三种舞“鸟兽舞”,当查玛舞传承者瓦其尔扎布将古老的“鸟兽舞”传给我们这些旅行家的时候,他所表现出来的蒙古族查玛舞的精髓和精神。
跳查玛时,需配佛教乐曲。佩戴人、神、兽、魔、鬼等怪异面具的喇嘛们手持法器即将出场时,寺庙乐队的铜制“筒钦”(长筒大喇叭)一个接着一个地缓缓吹响,声如牛吼。此刻,沉重的鼓声和嘈杂的铃声交织在一起,发出强烈的轰鸣,震聋发聩的铜钹刺破青天。
从瓦其尔扎布将查玛舞的服饰面具拿出来,并且一一递给想要学习的游客的时候,不禁发现这查玛舞的主题主要是镇邪除魔,传播佛教,改恶从善,弘扬太平盛世的思想。据说,这些上场表演的奇形怪状的角色,都是曾经大闹人间的精灵,后被佛教点化皈依,反过来驱鬼除魔有功而成神。
旅行家们身着各式服装,头戴特制的牛、鹿、鹰、羊、鬼脸、蝴蝶、黑白无常等面具登场表演,虽然手上没有道具,但实际上一场真正表演的查玛舞除了服饰面具,还有兵器和旗幡、锣、伞等道具,这些都是根据剧情的角色特色需要所制定。
查玛舞,是一种古老的宗教文化,它源于西藏地区。驱邪、招福是查玛的寓意。强生、禳灾是查玛的宗旨。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每年的查玛舞都会在当地的哈音海尔瓦庙进行。
该庙始建于康熙五年,后经过康熙四十八年,乾隆八年,乾隆五十六年,几次扩建,在18世纪末已有相当规模。虽然后来逃不过历史的洗劫和摧毁,但最终哈音海尔瓦庙依旧耸立在这片大草原上。
在学习查玛舞或了解其背景历史的时候,不禁发现在几张古老的照片,那是昔日存在的哈音海尔瓦庙前,众喇嘛们正在进行查玛舞。画面虽然已经陈旧,但查玛舞的盛典永久不衰。
查玛舞一开始起源于印度,是印度佛教密宗的金刚护法神舞,后来进入西藏,是藏传佛教寺庙舞蹈,汉译为“打鬼”、“跳鬼”的意思。但在在藏语与蒙语中同称”羌姆”。原来它只是一种民间舞蹈艺术,但后被藏传佛教吸取,并注入佛教内容,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寺庙舞蹈。
鸟兽舞,是元朝灭南宋,征服西藏和东欧后,在各地兽禽舞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如果能在哈音海尔瓦庙看一场查玛舞的盛况,对我而言,简直是在镶黄旗旅游最大的收获。
关于查玛,还有一个传说。佛教传入西藏后建造第一座庙桑耶寺的时候,四面八方的鸟兽都来帮忙,其中一头大青牛出力甚大,可是寺庙建成后,在庆功会上却漏掉了大青牛。于是,大青牛气愤地对天怒吼之后,撞倒庙台死去。大青牛死后转世为人,他就是吐蕃王朝时三大法王之一,即赤热巴中的哥哥达玛。达玛继赤热巴中的王位后,下令杀戮僧侣,拆毁寺院,焚烧经书,佛教面临灭顶之灾。
这时,一位名叫巴拉道尔吉的英雄挺身而出,用超群的智慧想出了跳查玛舞除暴君的办法。他头戴面具,身着黑色袈裟,袖中暗藏弓箭,天天在皇宫附近跳舞。他的优美舞姿吸引了围观的人们,令众人赞不绝口。达玛得知消息后,想看一看巴拉道尔吉的美妙舞姿,于是,传下一道旨令,让舞者到皇宫楼台下为他表演。巴拉道尔吉越跳舞姿越美,并渐渐地接近楼台。
这时候,达玛已被优美的舞蹈所吸引,身体也探出楼台,巴拉道尔吉趁机取出袖中的弓箭射死了达玛。之后,他摘下面具说:风可吹动土,土可盖过水,水可扑灭火,风可镇压龙王,佛可压鬼驱邪。同样,我也可以杀死罪恶的皇帝达玛。”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复兴佛教的英雄,每年都在寺庙跳查玛,旨在“打鬼驱邪”、“拔除不祥”。由此,查玛舞就这样世代流传下来。
当然,这只是传说。不过查玛舞所表现的不仅仅只是宗教艺术,更多的是佛教宣扬。在年之前“查玛舞”在镶黄旗哈音哈尔瓦庙,敖来宝拉嘎庙,拉瓦庙、伊苏庙等大型寺庙广泛表演。镶黄旗民间“查玛舞”在传播发展中吸收了蒙古舞蹈的优点,并在民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