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以来,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巴音塔拉镇昆都仑嘎查牧民赛音呼毕图陆续收到9头公牛犊的订单,每头出售价为2.4万元,总价21.6万元,在当地传为佳话。
记者在赛音呼毕图家门口的网围栏里看到,一群膘肥体壮的红白花牛躺在地上,悠闲地反刍。“羊吃草不留茬,而且爱到处跑,牛吃草会留下三到五公分的茬子,吃饱了就躺着,相比之下,牛对草场的践踏比羊轻一些。”赛音呼毕图告诉记者。
前几年,出于保护草场的考虑,赛音呼毕图把几百只羊全部卖掉,养起了良种西门塔尔牛。为了避免过度放牧,他将牛的数量控制在80头左右,并加大投入,配齐了暖棚、机井、青贮池等基础设施,加强对牛的饲养管理,每年储备20万公斤饲草料,实现一年中8个月的补饲。“生态账其实就是经济账,我家基础设施和饲草料投入确实大,但是这几年草场恢复得非常好,实现了生态恢复与收入增长的良性循环。”赛音呼毕图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去年卖了40多头牛,平均卖出了1.6万元。”
赛音呼毕图家的实践是我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一个缩影。年以来,我盟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实施“减羊增牛”战略,向建成国家级优质良种肉牛繁育示范基地、打造我国中高端生态畜产品之都的目标迈进,努力实现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
为加快发展良种肉牛产业,锡盟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牧民养殖良种肉牛。赛音呼毕图家的牛群被确定为盟级西门塔尔牛核心群,由于品种好、长势快,很多养殖户慕名前来选购种牛。此次购买他家9头牛犊的养殖户全部来自盟内,按照我盟扶持办法,每头牛犊补贴元。
在政策引导下,“减羊增牛”成效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年,全盟牧业年度牲畜存栏从年的万头只减至万头只,天然草场载畜量连续三年负增长,但是农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却从年的元增至元。全盟肉牛存栏达到万头,其中安格斯等高端肉牛养殖规模居全区首位,顺鑫鑫源、额尔敦等一批肉牛产业项目落地或投产,基本形成“南牛北羊”的产业格局,优质良种肉牛存栏初具规模,南部农牧交错地带肉牛产业带初步形成,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已具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