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傅恒手持“遏必隆刀”前往四川,捉拿大将军讷亲,将其押送京师斩首示众。“遏必隆刀”神威突显,在清朝历史上是个笑话。
“遏必隆刀”,类似明朝时期的“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见到宝刀如同见到皇帝本人,王侯将相都得服从。
行军作战,明朝喜欢赐予“尚方宝剑”,清朝则是“遏必隆刀”,以示皇帝对将领的信任。可惜,“遏必隆刀”在清朝历史上却是个笑话,从诞生到消亡,都没啥作用。
“遏必隆刀”,顾名思义,就是遏必隆的宝刀,收藏在宫廷,成为皇家的御用物品。宝刀长60厘米,鞘长94厘米,刀鞘用鲨鱼皮装饰;宝刀一面刻有“神锋握胜”4字,气场十足。
所谓是“人如其名,物如其人”。清朝历史上,遏必隆的评价并不高,能力和魄力都不行,“遏必隆刀”的威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遏必隆,满洲镶黄旗,“上三旗”之首,又是开国五大臣之一额亦都的孙子,出身非常高贵。
“五大臣”的能力、威望有多强?努尔哈赤为了赢得“五大臣”支持,不惜将长子褚英处死,因为两者矛盾尖锐,“五大臣”担心褚英继位,会找他们算账,故而要求努尔哈赤处死长子。
额亦都能征惯战,足智多谋,孙子遏必隆则过于一般。遏必隆谈不上勇猛,更谈不上魄力,本人的骨气也是大打折扣。
年,康熙皇帝继位,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是辅政大臣,遏必隆位列第三,比鳌拜地位高。
“四辅政大臣”中,遏必隆最差,他对鳌拜一味服从,没有主见,完全就是鳌拜的仆人。
年,鳌拜被康熙捉拿,囚禁监狱。康亲王上奏,参劾遏必隆平日与鳌拜的不法行为,要求康熙判处他死刑。
康熙考虑额亦都战功显赫,遏必隆本人也不坏,只是软弱而已。如此,康熙放了遏必隆一条活路,剥夺了辅政大臣的职务。年,遏必隆病逝。
没能在“四辅政大臣”中留下名声,遏必隆的宝刀却名气暴涨。康熙将宝刀藏入宫廷,作为皇家的御用物品。
年,四川前线传来消息,清军在金川惨败,被莎罗奔痛打。张广泗督师不给力,消极怠战,损耗大量白银,乾隆非常恼火。
大金川、小金川之战,乾隆“十全武功”的开山之作。清军遭遇损失,岂不是打了“十全老人”乾隆的脸,岂能容忍呢?
为了赢得胜利,乾隆派遣讷亲去督师,节制前线军务。讷亲,遏必隆的孙子,与张廷玉、李卫、鄂尔泰,一起担任乾隆的“托孤大臣”。
雍正“旧臣”中,张廷玉、李卫、鄂尔泰被乾隆冷落,讷亲则格外重视。讷亲担任保和殿大学士,是殿阁大学士之首;担任首席军机大臣,是名副其实的宰相。
讷亲出征四川,可知乾隆对金川战事非常关心,结果不尽人意。讷亲联手岳飞的21世孙岳钟琪,参劾张广泗,说他“贻误战机”,导致清军战败。
乾隆起初偏袒讷亲,下令将张广泗处死。但是,讷亲并未扭转局势,他轻敌冒进出击,清军阵亡数千人,也学会了消极怠战。
讷亲处理政务是高手,行军打仗则不行,乾隆用人不当,却不想承担责任。为了掩饰败局,乾隆让傅恒手持“遏必隆刀”去督师,将讷亲捉拿回京,在宝刀前斩首示众。
遏必隆没想到,被自己宝刀“斩首”的第一位大将,居然是自己的孙子讷亲,着实是个笑话。更搞笑的是,讷亲是第一位被宝刀“斩首”的大将领,也是最后一位。
斩首讷亲,金川战事并未消停,傅恒、岳钟琪打持久战、消耗战,最终靠招抚暂时平息金川事务。28年后,战事再起,清朝耗费万白银,阵亡4万将士才搞定。
年,洪秀全在金田发动起义,太平军横扫八旗、绿营,清军连战连败。两广总督李星沅、广西巡抚周天爵、广西提督向荣等聚集6万兵马,却无法阻挡太平军的攻势。
金田起义时,太平军战斗的兵力不足一万,武器也低劣,清军却招架不住。前方将领畏惧太平军,要么一触即溃,要么远远跟随,目送太平军离开。
为了激烈士气,震慑前线将领,咸丰皇帝让首席军机大臣赛尚阿督师,手持“遏必隆刀”去广西,希望能扭转局势。
赛尚阿擅长民政,对军事一窍不通,为人又比较温和,压根就搞不定这帮骄兵悍将,向荣、乌兰泰、秦定三、周天爵等人,不把“遏必隆刀”当回事。
永安之战,向荣不愿意配合乌兰泰,便去桂林疗养。赛尚阿则躲在阳朔,不但去前线督师,所谓的“遏必隆刀”,只能是个笑话。
手持“遏必隆刀”,赛尚阿不但未能扭转局势,还让太平军不断发展壮大。督师不到一年时间,太平军一路北上,攻克南京,与清朝隔江对峙。
“遏必隆刀”没用,搞不定太平军,咸丰也无奈。为此,咸丰只能重用曾国藩及其湘军,让他们充当消灭太平天国的主力。此后,“遏必隆刀”藏入宫中,作为摆设而已,没啥作用。
参考书目:《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