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镶黄旗的骨雕是什么动物骨头做成的

内蒙古对我们很多人而言,是不了解的,大多数的印象都来自于书籍影视。如果不自己去看一看,也许不会发现书上或影视对于一个真实的内蒙古而言,是存在着怎样的差异。今天就跟大家说一说锡林郭勒镶黄旗的一些民间手艺。这些手艺不仅景美耐用,还反应出镶黄旗的环境,历史文化,以及牧民生活。

这是我第一次来镶黄旗,但来内蒙古已有两趟。每一趟来都要尝一尝这的奶豆腐。内蒙古的饮食文化很有趣,关于它的早茶更是离不开一顿羊肉,可以说一日三餐天天是肉。有机会专门写一篇镶黄旗的早茶习惯。但今天我想要说的是奶豆腐。

很多人听名字都以为奶豆腐就跟内地的豆腐一样,都是豆制品。但内蒙古的奶豆腐跟豆制品丝毫没有关系。因为制作后的成形特别像是豆腐的模样,因此叫做奶豆腐,蒙古语“胡乳达”,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见的奶食品。

奶豆腐的主意材料是用羊奶,牛奶,马奶等经过凝固,发酵而成的食物。味道微酸,但是乳香浓郁,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远门当干粮,既可以解渴又能填报肚子。但今天餐桌上常见的奶豆腐是一道风味名菜。端上来的时候乏着金黄色,而且还得趁热吃,那味道十分美味。

如果来镶黄旗旅游,去牧民家中做客的时候会发现,主人家都喜欢端上来许多奶制品的小吃零食,叫奶疙瘩,这些都是跟奶豆腐的制作程序一样。时间久了,吃起来显得硬,但存放久,味道仍是不变,慢慢嚼,越嚼越香。

奶豆腐可谓是羊奶,牛奶,马奶的精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虽然它是一道美食,但在目睹奶豆腐的制作过程之后发现,这其实也在传承着蒙古族游牧生活中最为传统的方法,虽然麻烦,但只有秉承传统,这味道才会一直保存下去。

蒙古族虽然是一个骑在马背上的少数民族。但在镶黄旗,我发现不少民间手艺的材料都离不开羊。对于蒙古族而言,马是关键所在,但羊,是不可或缺的。蒙古族的毡艺材质基本上都是来自于羊毛羊皮,包括驼绒和马鬃,且刺绣出来的图腾花纹都极为精美。

毡秀不仅是工艺品,更是他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就连小孩子赛马的马鞍,以及骆驼鞍都是手工做出来的,上面的花纹也是针线刺绣。一般有吉祥图案,五畜图案,鲜花飞鸟等。

而制作的工艺品有蒙古包门,马鞍,毡靴,坐垫,各种绣花毡囊,拾羊袋(通常装小羊羔的),驼鞍等。

我们在苏布达毡艺店看到这些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的时候,真的大吃一惊。在现在的日常生活里,很多手工艺品已经存在一种欣赏或传承意义的状态下,很少能够生活中。但在镶黄旗却完全不一样,这些的工艺品是工艺品,尽管它很精美,甚至是参赛获奖,可始终是与生活结合在一起。

就跟坦斯格奶食店的奶豆腐作坊一样,虽然新的东西不断的传入,有更好的方法代替传统程序。但如果维持其精华,传统是不能被新东西所替代的,文化之所以能够永恒,是因为传统的理念往往在某种程度上是新玩意儿无法比拟的。

什么是传统,传统就是古人,先辈们经历不可计数的年月所积累下的经验,才达到今天我们如此渴望或想要继续传承的智慧。

就跟蒙古族古老的骨雕艺术品一般。艺术虽然可以不断吸取新的理念和精神,但艺术永远都是在古老文化的基础上存世的。走进镶黄旗牧马人工艺品店,算是涨了一回见识。

何为骨雕,顾名思义就是动物的骨头所雕刻出来的工艺品。蒙古族骨雕是以牲畜各部位骨头为原料进行雕刻和磋磨制成的工艺品。所以,店内的墙上和玻璃柜台内摆着不少牲畜的头骨标本,其中羊头最多。而那弯弯如月的羊角更是大得叫人佩服草原上的蒙古族人的精神特质。

今天的骨雕,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工艺品。但在过去,历史上的蒙古族先民在极其落后的生产力下,与严酷恶劣的大自然进行搏斗的同时,为了生存,就地取材,以动物的骨头创造了很多骨雕日用品。很多时候有的骨雕都可以代替刀。

不过在牧马人工艺品店更多的是刀把和刀鞘用骨头雕刻制成。但我们都知道,蒙古刀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今天都十分出名,如果有机会,不妨买一把蒙古刀带回去。店内还有很多其他的工艺作品,其中包括马鞍。这不仅是在镶黄旗,乃至整个蒙古族都十分常见。

但这里的马鞍以及马背上其他的东西基本上都是骨雕,银器所致。技艺精湛,显出作品的精美。我围着它是看了一圈又一圈,忍不住问了问价格,结果老板说了一个数字,让我乍舌。

“13万!”

这一套马鞍竟要13万。看来不仅材质珍贵,工艺更是贵的离谱。但在老板认真雕刻手上的骨雕艺术品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里任何一件工艺品都是物有所值。很多东西往往是贵在细节之处。而骨雕的材料本身就让人猎奇,加上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和背景,草原上的神秘都是一望无际的。

它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与内地几乎是两个世界。很多人对蒙古族的认知存在一种“陌生的状态”,就跟很多年前,很多人对西藏不了解一般。但如果深入蒙古族,不禁发现,它与西藏之间也有关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