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岭名人录小传之三

李鍇(-)

李锴,字铁君,号眉山,自号焦明子,清代铁岭人。清代著名历史学家和田园诗人,与同时文人戴遂堂、陈石闾齐名,素有“辽东三老”之称。

李锴祖籍铁岭,隶属汉军正黄旗,出身铁岭名门望族李氏,为明太傅宁远伯李成梁后裔,康熙己卯年刑部右侍郎李辉祖之子,内阁大臣索额图之女婿。

李鍇由监生身份于庚辰年(年)补授本旗银库笔贴式。壬午年(年)缘事去职。丁亥年(年)南江效力,工竣议赐七品顶带。”中年时弃职“携妻隐盘山,买田豸青峰下,构草舍,阿山畦以耕”。过着“因庄无物不天地,或不将身玷水云”的庶民生活。

乾隆初,朝廷下诏举经学,朝臣多人举荐李锴,他以年老多病为由而推却。李锴才华出众,博学多闻,喜好游历山水,酷爱品尝香茗,常弹奏乐器,无事则闭门吟诗作赋,著述甚丰。晚年更少出门,很少与人来往,在盘山住20年,于乾隆十一年()辞世。

李锴是朝野相闻的著名隐士。著有《睫剿集》、《睫剿后集》、(又名《含中集》)、《原易》、《春秋通义》、《尚史》、《南史稿》上百万言,辑入《四库全书》之中。

他的诗歌,有些反映了田园生活,有些表示了对社会上丑恶思想的抨击,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其风格,时人评价“古奥峭劲,自辟门径。”

李锴的诗,不仅当时很有名望,而且对辽东后来诗歌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如咸丰年间出名的诗人魏燮均说:“辽东以诗名著者,国朝自三老始。三老者李铁君,陈石闾,戴遂堂,皆吾乡先哲也。余幼时读其诗,窃慕其为人,恨生晚也,不获视炙三老之教聆。”

8.戴亨(—)

戴亨字通乾,号遂堂,奉天承德县(今辽宁省沈阳市)人,原籍钱塘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汉军旗人。生于北京,是清朝流放东北高官戴梓的第三子,出生两月就因父亲戴梓以罪被流放,便“襁褓随亲徙北陲”,在其母怀中流放到铁岭,从此隶籍铁岭。

稍长因家贫无法就学,携食就近寺院面壁苦读,困窘之中,刻苦自砺,勤奋好学,“数十年破屋冷坐,力战于风雨雷电之中,而学乃成”。终于康熙六十年(年辛丑)春闱考中进士。

此后曾任河间县(今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县)教授,自此离开辽东。乾隆二年(年)任山东齐河县知县,此后数次回辽东探亲,留意描绘辽东人民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戴亨为官不久,因其秉性刚直不阿“伉直不苟合,以抗直忤上官,投劾归乡”,解组去任,于乾隆三年(年冬)被关押了九个月。从此再未进入仕途,寄居京师,以教授生徒谋生,家境益贫。

戴亨为人笃於至性,不轻然诺,夙敦风义。其诗宗杜少陵,上溯汉、魏,卓然名家。戴亨一生“未尝一日废吟咏”,专于诗文,创作颇丰,诗声颇高,与李楷、陈景元一起被誉为当时蜚声文坛的“辽东三老”。其后曾随其侄戴秉英在任所闲居,晚年居家而终,卒于乾隆二十三年(年)以后。现存有《庆芝堂诗集》18卷,收录诗文首。

9.陈景元(—)

陈景元,字子大,号石闾,其先人由琅琊迁至辽东铁岭,汉军镶红旗。陈景元终身布衣,为“辽东三老”中最为困窘者,然对文学艺术却十分执着,工诗善画,精于书法,有《石闾集》三十卷传世。

景元生年作字效晋,作诗效汉,务欲自拔于流俗之上,是集乃其手书,《拟古诗》六十首以贻雷鋐者,前有短札,亦其手书,鋐并钩摹笔迹,刻之纸板,颇为精好。

10.巴彦

巴彦,字盛侯,姓瓜尔佳氏,出生于清代开原庆云谭相台,清镶白旗锡伯人。

咸丰版《开原县志》中记载:“巴彦,字盛侯,瓜尔佳氏,镶白旗锡伯人。乾隆三十四年征云南金川等省,力战杀贼。乾隆三十八年凯旋,叙功补骁骑校。历擢防御、佐领,熊岳协领,并署副都统事。”

记载中,巴彦的生卒年不详。根据家谱所记推断,可能生于康熙末年,卒于乾隆末年或嘉庆初年。

巴彦18岁披甲为兵,在开原镶白旗驻防,精通骑射,南征北战,屡建奇功。特别是在远征云南和第二次大小金川战役中,巴彦更是奋勇杀敌,战功卓著。于乾隆三十八年补骁骑校(正六品武职),后来又做到防御、佐领,乾隆四十九年时已做到熊岳协领,并署副都统事,为正二品武职外官。巴彦是开原清代史志记载的第一位正二品官员。

巴彦因在收服大小金川战役中立下赫赫军功,因而得到皇帝的赐碑诰封。

位于开原八宝镇大湾屯村西的巴彦碑是一尊九孔透珑古碑,为花岗岩石材,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文内容是记载乾隆皇帝诰赠巴彦为正三品文官“通议大夫”,表彰其教子有方,为国家培养了栋梁。此碑被誉为中国锡伯第一碑。

11.马慧裕(-)

马慧裕,字朗山,号朝曦。铁岭县人,清代汉军正黄旗。

乾隆三十六年()中进士,遂入翰林,改庶吉士,授吏部主事,镇江、苏州、扬州知府。嘉庆年间历陕西。河南等省按察使、布政使、兼任兵部左侍郎、河南巡抚、工部右侍郎、工部尚书、礼部尚书、湖广总督。有廉能名,卒谥清恪。

马慧裕工书画,生平最喜临池,尤嗜王右军《兰亭序》《洛神赋十三行》《圣教序》三种。嘉庆皇帝知其临摹王羲之书法几可乱真,特将收藏在宫中的王氏书作挑出一幅赏赐给他,以示嘉奖。

有《河街诗钞》、《续集兰亭》、《河干诗钞》行世。嘉庆九年()写刻本《河干诗钞》4卷,收藏于国家图书馆。

马慧裕曾在河南开封相国寺(西斋堂)留下佛教楹联:世间惟有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虽是文官出身,但在军事上也颇有造诣,曾编著《武备集要》一书。书中提出“善用兵者,攻其爱,敌必从;捣其虚,敌必随;多其方,敌必分;疑其事,敌必备。”

马慧裕墓碑现坐落在北京丰台长辛店留霞峪村西的小山坡上。碑阳碑额阴刻楷书“敕赐”两字,由清人宗于嘉庆二十二年()制题碑文。此地现尚有马慧裕的后人居住。

12.董茂泰

董茂泰,辽宁铁岭人。清汉军正白旗籍,清乾隆年间进御,为乾隆、嘉庆年间著名的宫廷画家。善画山水,工绘人物,尤工著色,得宋元名家之法。董茂泰生平不轻易为人作画,人物画作流传下来的不是很多。

曾以菩提树叶绘十六应真像。有《释迦成道图》一卷,藏于广东省广州市海幢寺。《释迦佛出世图》作品作于嘉庆十四年(),是以彩绘连环画形式讲述佛祖释迦牟尼一生的佛传美术作品,选取佛陀本生事迹三十六则,配图三十六幅,尾图一幅。

另还绘有《耕织图》十二幅传世。

13.高鹗(-)

高鹗,字云士,号秋甫,别号兰墅、行一、红楼外史。辽东铁岭人。汉军镶黄旗。

乾隆五十三年()顺天府乡试,为第十四名举人。

乾隆五十六年()春,友人程伟元找到高鹗,展示其数年搜集到的《红楼梦》书稿,邀高鹗共同核校、整理、修改、遍补,高鹗欣然拜诺。两人经过辛勤努力,终于由萃文书屋刊印出版了一百二十回《新携全部绣像红楼梦》(后人称为程甲本),此为《红楼梦》首次刻本。次年,高鹗和程伟元一起又对《新携全部绣像红楼梦》作了“补遗定讹”,重新校订刊刻《红楼梦》(后人称为程乙本)。

高鹗是保全《红楼梦》,使《红楼梦》能够出版、流传的第一功臣。

乾隆六十年()四月,殿试三甲第一名进士。同年,任内阁中书。以后历任汉军中书、内阁典籍、内阁侍读、江南道监察御史、刑科给事中等职。宦海生涯二十年,兢兢业业,忠于职守,任内考核评语为“操守谨,政事勤,才具长。”嘉庆二十年(),卒于刑科给事中任上。

高鹗熟谙经史,工于八股,诗词、小说、戏曲、绘画及金石之学亦颇通晓。主要著作有:《吏治辑要》、《高兰墅集》、《兰墅诗钞》、《月小山房遗稿》、《兰墅砚香词》、《红楼梦叙》、《红楼梦引言》、《操縵堂诗稿跋》、《红香馆诗草序》、《兰墅文存》、《兰墅十艺术》等。

近代篇

14.徐荣(-)

徐荣,书画家,诗人。原名鉴,字铁孙,号药垣,又号梅花老农。关东铁岭籍人,隶属汉军正黄旗。

道光十六年(),四十四岁的徐荣考中进士,“以知县发浙江”,历任遂昌、嘉兴、临安等地。道光二十一年(),徐荣得到时任闽浙总督刘韵珂的器重,曾奉刘韵珂命令到宁波、温州、台州三府查访沿海守卫和防务布置,到过楚门、玉环、坎门等地深入了解。道光二十五()年八月,道光皇帝下召,升任徐荣为玉环厅同知,谕以海疆事宜、治民要务。徐荣在玉环任上曾赋《纪恩恭衍》诗,向道光皇帝叙述玉环地理、海防与特产情况。道光二十六()年五月,兼署温州防务;道光二十八年()授绍兴知府。咸丰二年(),任杭州知府,复署杭嘉道。咸丰六年(),选福建汀漳龙道,由于统兵征讨太平军,战死阵上而未往赴任。死后入祀杭州绍兴名宦祠。先后建祠于歙县及黟县的渔亭。

徐荣生平事迹可见《清史稿》、《清史列传》、《驻粤八旗志》、《番禺县续志》、民国《歙县志》、《浙江忠义录》、《八旗画录》、《岭南画征略》、《清代画史补编》等。

《广东画人录》徐荣条目记载:“英帝国主义侵略军进犯广东时,激于义愤,起草讨英檄文。天津艺术博物馆现藏有《草檄图卷》,画徐荣草拟抗英檄文情状。卷后有画家张维屏、李如蕙(桂泉女史)题跋。”

著有《怀古田舍诗钞》三十三卷,存行于世,龚自珍为其作序,名《送徐铁孙序》。徐荣精隶书,擅画梅花,有梅花太守之称。著有画梅专著《怀古田舍梅统》12卷。徐荣诗书画俱佳,有“郑虔三绝”之誉。

15.魏燮均(-)

魏燮均,辽东铁岭人。清代晚期关外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学者。

初名昌泰,字子亨,号芷庭。后因幕郑板桥(名燮,字克柔),遂更名燮均。字伯柔,又字公隐。别号铁民。自号九梅居士、九梅村主人、九梅逸叟。亦自称耕石老人、耕石老农、耕石山人。书斋命名为梦梅轩、香雪斋、十砚斋、红杏山庄、小隐红杏山庄、白云红叶山房、栖鹤山房、评书读画之室等。

魏燮均少年读书于铁岭银冈书院,平生好学,喜古文,善书法,尤好作诗。魏燮均书法出入黄庭坚、董其昌,善楷书,精行草,笔力遒劲、笔意精到,笔势流畅、潇洒俊逸。咸丰年间为县学贡生(秀才),曾做五年书记,同治三年甲子(),已经52岁的魏燮均赴京赶考,不第,但考官在他的试卷上写下“字震九州”的批语。次年进京谋职,又未成。但一时间,“文压三江王尔烈”与“字震九州魏燮均”齐名并列,竟成为民间风行传诵的楹联。

此后魏燮均曾在昌图、辽阳、沈阳等地做文书幕僚。既而回老家铁岭红杏村,寄情田园,教书种花;同治十一年壬申(),被盛京刑部侍郎铭鼎臣厚礼聘为上宾,入幕四年,其间又赞助他刊刻了《九梅村诗集》。光绪三年初辞幕回家,此后吟诗弄墨,尤其70岁后,基本未再出行,直至光绪十五年()77岁辞世。

魏燮均的一生是在躬耕、教书、入幕的生活中度过的。魏燮均一生攻诗,却以书法广闻于朝野,在东北更是名闻遐迩。归隐后30多年间得诗余首,著有《九梅村诗集》、《香雪斋笔记》、《梦梅轩杂著》、《荒史纪闻》等,可惜除了《九梅村诗集》外,其他均已失传。《九梅村诗集》被收录入《续修四库全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收藏了不同版本的《九梅村诗集》。

魏燮均钟情家乡山水,咏龙首山诗多达30余首,和龙首山上的僧人交往密切,参与补修龙首山寺塔。当时地方碑记多出其手。《补修浮屠记》碑、《龙首山慈清寺碑记》碑仍立于铁岭龙首山上。

25.陈良玉(-)

陈良玉,字铁禅,号朗山、梅窝,清广州驻防镶白旗汉军。辽宁铁岭籍。近代诗人,词人,在岭南享有盛誉。

道光十七年(),在乡试中举人。同治元年(),被选任通州学政,就任教职。咸丰九年()和同治十年()两任学海堂学长。光绪二年(),任广州同文馆汉文总教习。

光绪元年(),陈良玉和刘彦明接任《驻粤八旗传》总纂,光绪五年()书成。

曾与同仁结越台词社、花间诗社。

陈良玉关心时政,于诗词中多所表达,其笔触饱含深情,鞭挞贪官污吏,反映人民疾苦。著有《梅窝诗钞》三卷、《梅窝词钞》、《梅窝遗稿诗》、《梅窝诗补遗》、《虞苑东斋词钞》等。《全清词钞》第二十一卷选录陈良玉词两首。

陈良玉精楷书,亦善画。《绘境轩读画记》说陈良玉:“精楷法银钩铁画”、“书法体貌醇厚,颇具气象,惜流传甚少。”

26.商广源(-)

商广源,字文澜,一字子勤,晚年更名为达源。辽东铁岭人。晚清铁岭著名儒士。

商广源幼承家教,喜读书。20岁上县学,礼部右翼教习。后屡应科举,不第,灰志进取,以教书授徒终其身。

广源能文章,兼工书法;好藏书,至万卷。诗学宋元人,偶为之。好博览于书,无所不窥,多闻强记,知识渊博。尤好阅邸报,洞悉时务,每论当世人物及朝廷治乱之源,了如指掌。

以德行为世所见重。为人性和易,笃孝友,广交友,推诚待物无贵贱,皆袒怀纳之。尤有雅量,能容人,不屑计短长。人有以患难相求,尽力为其排解,时人皆感其德。

广源与魏燮均感情至深。二人共同补修龙首山秀峰塔和议立石碑,一起赴京赶考并游览名胜,一起在铁岭银冈书院小住和品评书画,一起撰修《铁岭县志》。

商广源年六十有五以疾卒。魏燮均连做悼诗16首,哭之,念之,并为其撰写《文澜墓志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22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