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多尔衮不让皇位后果会怎么样为什么

如果多尔衮不让皇位,满清将发生激烈的内斗,两败俱伤之下,估计八旗就废了,入关都没能力,更别说统治天下。咱们先来了解一下,多尔衮争皇位时是个什么情形。满清出了好几位痴情皇帝,皇太极就是其中之一,他深爱着宸妃海兰珠,海兰珠死后痛哭七日,此后郁郁寡欢,于清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年)农历八月初九猝死于盛京清宁宫。他这一死不要紧,给满清留下个大难题。什么难题呢?没有定下继承人。自古政权更替之际最容易出事,有储君都不稳固,何况是没储君。经过第一轮的争斗,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与皇太极的十四弟多尔衮成为最有力的皇位竞争者。

要是按照汉人儒学,这没多尔衮什么事儿,父死子继才是正统。但满清不讲这一套,承认的是强者为尊、利益为主,血脉只是最基础的敲门砖。王公贵族们无论支持的是豪格还是皇太极,都不是因为他们本人的身份,而是背后的实力及他们代表的利益。皇太极生前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出诸多努力,自领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这三旗合为一体,实力远超其它各旗。对于这三旗的王公贵族来说,利益早已和皇太极一脉绑定,因而他们必然拥戴豪格继位。如果上位的是其它旗的旗主,本旗的地位肯定下降,这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在康熙朝大名鼎鼎的权臣鳌拜,就是镶黄旗的护军统领,意志坚定地站在豪格这一边。

多尔衮也有争位的充分理由,他的母亲阿巴亥是努尔哈赤晚年最宠爱的女人,据说努尔哈赤死前定的继承人是多尔衮,却被皇太极夺了去,还逼死阿巴亥。多尔衮争夺大位,可以说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母亲。何况,满清皇子皇孙、皇兄皇弟中,多尔衮的确是最出色的那位。皇太极逼死他的母亲,自然对他不会太好,但多尔衮硬是凭着自己的本事,在众多宗室中脱颖而出,建功立业。多尔衮对皇太极最大的贡献,是拿到元朝传国玉玺。后金征讨、招抚蒙古各部时,众多部落都服了,只有察哈尔部在林丹汗的率领下一直与后金作对,后来皇太极派出多尔衮,终于收服察哈尔部,林丹汗向多尔衮献上刻有“制诰之宝”的元朝传国玉玺。

多尔衮将其献给皇太极,正是因为得到了这枚玉玺,皇太极称帝才有了名头。因有此功,多尔衮被封为和硕睿亲王,位列众位亲王第三位,当时他才24岁。之后在与明军的作战中,多尔衮指挥有方,皇太极对他越来越倚重,更定官制时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给多尔衮负责。也就是说,朝中官员的升迁任命,都要经过多尔衮之手。这个过程中,多尔衮培养了自己的势力,威望也出来了,这是他争位的资本之一。另一个资本,则在于他是正白旗的旗主,同胞兄弟多铎是镶白旗旗主,这两旗自然是多尔衮的铁杆支持者。换言之,两黄旗、正蓝旗挺豪格,两白旗挺多尔衮,其它三旗内部没有统一,支持豪格和多尔衮的都有,两个阵营势均力敌。

皇太极的丧礼办完后,大贝勒代善出面召开了一个高规格的王公会议,旨在决定谁继皇帝位。这个会议上,鳌拜十分给力,带着两黄旗的大臣们盟誓于大清门,力保皇太极之子继位登基,宣称“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同时整兵备武,做好了和多尔衮兵戎相见的准备。两白旗的大臣们也不惧两黄旗,撺掇着多尔衮和两黄旗打一场。这个时候,多尔衮出人意料地提出,他和豪格谁也不当皇帝,谁当呢?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即后来的顺治帝。他年纪太小,由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一同辅政。对于两黄旗、正蓝旗来说,他们拥护的是皇太极之子,至于那个人是豪格还是福临,区别不大;而对于两白旗来说,福临理不了政,济尔哈朗不敢与多尔衮相争,实权还是掌握在多尔衮手里。

因而,双方都接受了这一方案。当然,多尔衮选择福临是有私心的,一来福临年幼,二来福临是庄妃所出,这位庄妃是多尔衮的白月光。爱屋吉屋,这块大馅饼就掉到了福临怀里。完全可以想像,如果多尔衮不退让一步,提出折中的方案,满清八旗打成一团,少个一两旗都是正常。本来人就少了,再折损下去还怎么入关争天下?所以,多尔衮作出了正确的决定。他若不克制住自己当皇帝的欲望,满清无法入主中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2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