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皇后作为一国之母,理应出身高贵,历代皇后都是出身名门,如清朝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就属于镶黄旗三旗,祖父曾为太子太保,可谓是出身显赫。但是有一个王朝,他们的妃子,甚至是皇后,大多数都是平民出身,没有任何背景。这里,便是大明王朝了。但事情没有绝对,因为在明朝初期,也曾出现过出身高贵的皇后。
如明成祖朱棣的仁孝皇后徐氏,明兴宗朱标的孝康皇后常氏。她俩一个是中山王徐达的长女,一个是开平王常遇春的长女。除此之外,《明史》上记载的四十余位妃子,都是民间女子。据记载,从建文帝到崇祯帝,这十五位皇帝的初婚皇后中,有三位是平民百姓的女儿,五位是基层官员的女儿,剩下的七位则是没有实权或者是低阶武官的女儿。
《明史·后妃传》记载,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组织修撰《女训》,作为管理后妃的家规,制定了所谓的“铁律”:“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朱元璋尽量避免后代与世家大族、贵族联姻。这是朱元璋有鉴于两汉、北周,唐朝等朝代外戚干政的后果。
因为一旦外戚势力形成,江山易主。别的朝代或多或少都有后宫干政的情况,但是在明朝两百七十六年的历史上,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位女性后宫干政,这肯定和明朝的皇后选拔方式有关。那些原本地位不高的皇后们,突然得到了最高的位置,顿时心满意足,为了保住自己来之不易的位置,谁敢和外戚勾结,简直是自寻死路。
另一方面,皇后从民间选出来,可以增加皇族在民间的影响力,让百姓觉得皇帝也是有一半的民间血脉,更容易被百姓接受。这一点,从明朝的农民起义就能看得出来,而且从基因遗传学的角度来看,皇后是从民间选来的,这样既能杜绝近亲结婚的可能,又能提高后代的质量。正因为如此,明朝的皇帝才不会出现白痴、无能、残暴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