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这时,黄松轩正在一边弈棋,一边切纸卷烟,听了这话,他默然沉思了一会儿,眉头稍皱,似有所悟,随即在茶几上取过一张报纸来盖在了棋盘之上,对郭乃明说道:「此刻胜负未分,别老拿大话唬人。这盘棋既是你自认赢定了,那么,你敢不敢加彩赌一把呢?!」
民国前期,称雄于华南棋坛之上,技压群雄、最负盛名的棋手便是被后人誉为「象棋天王」的一代棋王黄松轩。他在棋界一枝独秀,战绩辉煌,声名赫赫,早期与象棋名家曾展鸿、钟珍并称「粤东三凤」。此后,黄松轩棋势如风,无坚不摧,横扫棋坛,势如破竹,打败了广州棋王李贵、高州棋王许容斋、香港棋王郭乃明,并在20世纪30年代初举行的广东省象棋大赛中独领风骚,一举夺冠,荣膺「广东四大天王」之首。后来,黄松轩还与华东棋坛象棋第一高手——「七省棋王」周德裕大战二十局,结果多胜了一局棋,胜势占优。从此,黄松轩声名响震,誉满天下,被人们推誉为「九省棋王」,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南方棋坛的象棋第一高手,雄踞广州,傲视天下,开创了一代棋王的业绩。①
黄松轩与师兄对弈探讨中
自幼爱棋遍求名师
黄松轩,原名黄永高,又名黄永谨,满族镶黄旗人,约出生于年(清光绪十四年②,年10月7日病逝,享年仅五十余岁。
黄松轩在家族中排行第七,小名也唤作「阿七」,因为是满族旗人,于是就有人称他作「旗下七」,待他棋艺大成之后,人们又都称他为「棋王七」。
他的远祖辈虽为关外满族人,但他家迁居广东南海已久,落地生根,世代繁衍已达数辈,因此,他的家乡应当说是广东南海了。
清朝立国之初,推行民族歧视与奴役政策,为了镇压反清复明运动,分化瓦解汉族人民,大量移民至内地,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旗营」,与汉人杂居,进行融合,当时的杭州、福州、德州、乍浦、四川等地都设有「旗营」。那时的广州城内虽然没有专设「旗营」,但也圈了一条街让满族人聚族而居,形成了一条「旗人街」。同时,清朝廷为了加强统治,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厚待满人,倍加重用。他们规定,不许旗内人员经商、务工或种田,凡是满族旗人的成年男子,要么从军当兵,吃上了皇粮;识文断字、头脑聪明的,就进入地方政府,享受俸禄。清后期,统治稳固,社会较为安定,战事很少。于是,那些内地的旗丁就无所事事,终日养鸟、斗鸡、弈棋和画画,消磨时光,其中的弈棋非常盛行。近代象棋大国手中就有好几位是满族人。黄松轩只是其中比较杰出的一个而已。
黄松轩童年时期爱好象棋,乐此不疲,而且天赋惊人,聪明绝顶。他从小就博览群书,很下苦功,以至于两眼都近视了。
成年之后的黄松轩身材高大,为人处世爽朗明快,心胸坦荡,鼻梁之上经常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的眼镜,温文尔雅,很有儒士的风度。③
当时,他的家乡附近有一座海幢寺,寺中有一位半百老人精通象棋,棋力惊人,而且博学多才,熟知历代象棋棋谱和典籍。黄松轩于是便经常跑到寺里去听半百老人系统地讲述《橘中秘》等象棋古谱典籍,潜心治学,孜孜不倦。如此数月之后,黄松轩通晓了许多古典棋书的精义,对象棋已经是初窥门径了。④
此后,黄松轩又拜当地象棋名手王和贵为师,学习弈棋之道。不久,他又改投到了时有「地摊王」之誉的广州象棋名家胡须林的门下,专心修习象棋。他天资聪颖,又极能吃苦,在钻研象棋时,经常殚精竭虑,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有一次,他夜晚躺在床上,对白天所研习的棋局凝思入神,以致自己抽烟时跌落的烟灰把枕头都烧着了,仍未发觉,几乎酿成了火灾。正是如此的痴迷和苦功磨砺,使他的棋艺精妙无双,着法全面,雄奇浑厚,为一时之冠。⑤
还有一个说法是讲黄松轩自幼学棋,经清末「解粮官」戴良传授,以擅长中炮盘头马著称于世,攻杀勇猛,棋风剽悍,名噪一时。⑥
清朝末期,辛亥革命的中心思想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为目标,在这样的革命浪潮中,一些旗人就成了革命打击的对象。因此,辛亥革命胜利之初,旗人大都比较低调,很少公开露面。民国初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满民族隔阂也日渐消退,旗人的自卑心理也开始一点点减弱了。到了年的五四运动之后,人们的政治注意力已不再是反对清朝遗族,而是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