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能够带刀的御前侍卫很少,至少是四品的二等以上侍卫,有这种特权的御前侍卫仅有两百人左右,其余大部分的侍卫都是禁止带兵器进宫的。带刀护卫这个角色,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能够看到,通常都是武功高强,绝对忠诚的一类人。御前侍卫的历史也很悠久,只是各朝名称不同而已。御前侍卫是清代特有的一种侍卫制度,御前带刀侍卫就是其中的一种。有人担心他们是否会对皇帝安全造成威胁,其实这种顾虑是完全没必要的。为什么说御前带刀侍卫不会行刺皇帝呢?原因有以下四点:首先,御前侍卫有着完善详尽的管理制度。御前侍卫在清代是一种官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护卫。这种侍卫制度起源于努尔哈赤,它随着清朝皇权的不断集中而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制度。不论是侍卫的等级名额,还是地位待遇,在清初时已有详细的规范。皇太极即位后,对皇宫警卫制度进行了革新,宫中的侍卫形成了独立的队伍。侍卫的官制开始建立,这时的御前侍卫大多来自满蒙王公贵族和宗室子弟。到了康熙时期,侍卫制度更加的完善,所有的侍卫均有了职位和品级。这一变化非常重要,不但给了御前侍卫名份和地位,而且还提升了他们的荣誉感。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御前侍卫的效忠决心,也是获得高官的捷径。古代人讲究光耀门楣,有了这样的地位和待遇,谁会去行刺皇帝。其次,御前侍卫都是根正苗红的皇亲国戚。御前侍卫的选拔非常严格,忠诚永远都是放在第一位。清代的御前侍卫几乎全部来自皇帝统领的上三旗,这些家族都是皇室宗室或者是皇亲贵戚。最初的上三旗为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由皇太极亲自统领,都是他的亲兵。后来多尔衮将正蓝旗换成他的正白旗,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清末。这上三旗都是清朝皇室的宗室,在皇太极时期都相互沾亲带故,说白了就是一个大的宗室家族。从这里面选出来的侍卫,谁会去行刺自己的皇帝?到了清代中后期,随着血缘关系的淡化,御前侍卫的选拔开始考察家底。除了出身要正之外,还要有家族和高官来保举,用以杜绝思想不纯之人。有了祖上的沾亲带故,家族的举荐及相应的考核,基本杜绝了御前带刀侍卫行刺皇帝的可能性。行刺的代价是非常高昂的,没有人能承受的起。再次,御前侍卫受到忠君爱国思想的约束。清代旗人从小就要受到忠君思想的教育,忠于皇帝、忠于大清是他们一生恪守的信念之一。与清宫选秀一样,御前侍卫也是从小就被纳入考察范围。有参选资格的家庭,从小就会对孩子进行各种教育与培训,忠诚爱国绝对是排在第一位的。家长从小就会提醒孩子,他将来的行为会影响到家族。这也从思想上杜绝了御前侍卫的不忠行为,他所形成的忠君思想是不允许他干一些出格的事情。家族不允许,家室不允许,皇帝更不允许。最后,御前侍卫有特殊的待遇且前途无量。御前带刀侍卫的待遇最高,除了本身俸禄外,还会有各种补贴和恩赏。带刀侍卫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不但是扬眉吐气,而且还容易升迁。御前带刀侍卫所穿的黄马褂,是多少大臣梦寐一求的殊荣,这对御前侍卫来讲,就是一种无尚的光荣。御前侍卫的朝服,比其他官员的朝服要特殊。最重要一点就是升迁快,御前侍卫可以从最低的正六品快速升到正三品。除此之外,他们也可以外转,通常外转后的品级都要高于原来的侍卫品级。很多御前侍卫将明珠、索额图、索尼、隆科多等人,视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大清的很多重臣都是御前侍卫出身,最终都成就了不世功勋。因此,作为御前带刀侍卫,前途、地位、名声、待遇、荣耀等都有了,还有什么理由去行刺皇帝?整个家族等着他去光耀门楣,而不是等着满门抄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