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都是清朝时期的官职,并且都是驻京武官,看过《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的读者,都知道这两个官职在特殊时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说明一下,九门提督是到嘉庆年间才从正二品升为从一品的官职,而领侍卫内大臣则一直都是正一品官员。所以领侍卫内大臣地位高于九门提督,但是要说权力,能够调动的兵马数量,那么领侍卫内大臣则远不如九门提督。九门提督是个什么官,权力有多大?我们先来说一下清朝京师的防御,这主要分为三层,首先就是驻扎在京师旁的劲旅八旗,《雍正王朝》中,康熙皇帝驾崩,胤祥接管的丰台大营,就属于这一类,人数在三万左右,战斗力强悍,然后就是九门提督掌管的,京城外城的驻城部队,这支部队一直保持三万人左右,除负责京城防务外,还充当着武装警察部队的作用。最后就是皇宫内的御前侍卫了,他们是皇帝的贴身侍卫,所以人数不在于多,而要求精练,这才有了大内高手的说法,通常只有一千多人。九门提督设立于康熙十三年,主要负责管理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九门内外的防务和门禁,以步兵为主,另外设有骑兵营和巡捕营,九门提督管辖的事务非常繁琐,虽然平时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在更替新帝,国家动乱时,九门提督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可以说皇帝的身家性命全都交在了九门提督手上,虽然京城外驻有劲旅八旗,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一旦有事九门提督统领的部队,完全可以威胁皇宫的安全,所以隆科多才会成为众皇子全力争取的对象。领侍卫内大臣,皇帝的关系户和贴身保镖而领侍卫内大臣共设有六位,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各两位,他们的职责是安排紫禁城内的安保工作,统领侍卫亲军,调度,指挥皇帝的贴身警卫,出于安全的考虑,能担任领侍卫内大臣的人,必然是皇帝的亲信,或者是皇帝有必要去拉拢的人,在历史上遏必隆、鳌拜、明珠、胤祥等人都曾担任过领侍卫内大臣,对人员的选拔是极为严格的,毕竟这直接关系皇帝的安危,唯一的例外就是和珅,他是正红旗人,但是乾隆皇帝十分赏识他将他抬入正黄旗,任职领侍卫内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下辖散秩大臣若干名,正三品的一等侍卫,到正五品的三等侍卫,几百到一千人不等,在举行朝会,祭祀等重要活动时,皇帝身边的贴身警卫,全权由领侍卫内大臣安排,皇宫之中,所有重要的地方,门禁,把守均从侍卫亲军中安排人员负责,在《雍正王朝》中,康熙皇帝驾崩之前,正是让胤禛担任领侍卫内大臣,而在这之前他又拉拢了九门提督隆科多,胤祥去接管了丰台大营,京师的三层防务均在胤禛掌控之中,也因此得以顺利登基。在清朝,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重要性是不分高低,九门提督能确保整个京城的防御安全,而领侍卫内大臣能确保皇帝的平安,虽然领侍卫内大臣的地位更高,是皇帝的亲信,但就职务而言,他的权力是没有九门提督高的,但是他们都只受皇帝直接管辖,所以互相职务不会产生直接冲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6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