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受命于天”、乾纲独断,处于万人之上的九五至尊地位。正所谓:“侧卧之榻岂容他人酣睡”?历朝历代的皇帝对于手中的权力都抓得很紧。如此一来,敢于向权力伸手,当一个权臣的人,往往都没有好下场。
而在权臣辈出的清代,也有这么一人,不仅得以善终,甚至还能世袭爵位,福荫后人。他就是“满洲第一勇士”,鳌拜。
贵族出身
鳌拜,年出生在辽东这块白山黑水之间。鳌拜是满洲镶黄旗人,姓氏瓜尔佳氏,为满洲八大姓氏之一。但是人们大多熟悉这个姓氏的其他几个叫法,如苏皖瓜尔佳氏,叶赫瓜尔佳氏。
鳌拜祖上可谓根正苗红,又出身将门,从少时就娴熟弓马,兼之其身材高大,勇敢果决,从青年开始在军中效力,很快就崭露头角。当时,鳌拜追随的正是后金“四大贝勒”之一,日后后金的第二位大汗皇太极。
努尔哈赤一统女真,建立后金后,创建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这项政策有利于提高中央集权,也为日后皇子争位埋下了祸根,鳌拜也是因此立下泼天功劳。
为了增加女真人的凝聚力,提升军队战斗力,努尔哈赤提出了八旗制度。原本八旗制度中皇帝直接统属镶黄旗,后来又增加了正蓝旗与正黄旗,由此诞生“上三旗”与“下五旗”。镶黄旗出身的鳌拜,为以后他的政治生涯天然地增添了不少砝码。
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改名盛京。第二年,努尔哈赤于征战中身中毒疮,一月后病死。同年九月,皇太极打败诸多兄弟接任汗位,改元天聪。
战功累累
新帝刚刚即位,国内人心浮躁不稳,皇太极迫切地需要发动战争,转移国内矛盾。自小追随皇太极的鳌拜,参与了对朝鲜以及察哈尔部的战争,积累了不少功勋,升迁连连。
天聪十年,皇太极改元崇德,国号“大清”,登临帝位,面南坐北,称孤道寡。
自天启年间女真崛起,辽东失陷以后,明将毛文龙退守皮岛,深深扎根于后金内部,使后金腹背受敌。自努尔哈赤到皇太极,无不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而今皇太极打算借立国之士气,一举拿下皮岛。
崇德二年,征皮岛主帅英郡王阿济格定下分两路进攻的策略,一路佯攻吸引视线,一路轻装简行直取敌人要害。鳌拜正在军中,闻言主动请缨,立下军令状:“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回来见王。誓必克岛而回!”
鳌拜依计行事,万万没想到一切都在明军意料之中。在皮岛的登陆之战中,明军早早布下重军,一时间炮矢齐发,压得清军抬不起头。眼见清军进攻受挫,鳌拜大吼以振兴士气,随后带头冲锋,冒着枪林弹雨奋力搏杀。明军慑于清军气势,一时间竟然手忙脚乱,给了清军可乘之机。
皮岛被一战拿下皇太极大喜。皇太极认为皮岛虽仅一岛,战略意义却远超城池要塞等重地,故而对将士从优奖励。皇太极又听说了鳌拜身先士卒的事迹,对他大加赞赏,认鳌拜为首功,赐号“巴图鲁”,即勇士之意。
开国元勋
锦州是自辽东失守后,明朝在辽西的唯一屏障。宁远、锦州城等要塞是明朝在关外的军事防御体系核心,清朝想要入主中原也绕不过这些要塞。这场会战史称松锦会战,这是一场事关明、清两方生死存亡的一战。
崇德六年,清军进攻锦州。在大军右翼失利的情况下,鳌拜恰巧遇到明军大股骑兵,遂击破之。然后鳌拜不待军令,乘胜追击,五战皆胜,攻入明军阵地。随后鳌拜回归大军,一路沿海围堵,彻底奠定清军入关,问鼎天下的基础。鳌拜也因此功升为护军统领,进入当权者的视线,成为八旗中地位较高的人物。
入关后,鳌拜跟随肃亲王豪格,被派往追击退守西安的“闯王”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鳌拜再次当作先锋,带头猛攻,大破营垒余处,斩首数万级,缴获骡马牲口一万两千余匹,敌将张献忠殁于阵中。此战基本肃清四川一带的农民军,鳌拜又是首功。
鳌拜前半生功名赫赫,堪称对于清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政治这东西,从来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当权者眼中,可能再多功劳也比不上一次正确的站队。而鳌拜,这次恰恰就站对了队伍。
保皇之争
战场上屡立战功的鳌拜,早已进入皇太极的视线,并且得以统领镶黄旗,被委以重任。
崇德八年,即年,皇太极去世,立国之初国政遗留的祸患开始浮现。在满清亲贵的支持下,皇太极之弟,同样战功赫赫的多尔衮与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争位。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手握镶黄旗重兵的鳌拜成为了那个能够一锤定音的人物。
然而鳌拜对皇太极忠心耿耿,一心反对多尔衮上台。在朝会上,当鳌拜等支持豪格的武将打算以武力相逼时,多尔衮方竟然也出现了一批同样支持他的武将。
投鼠忌器之下,双方妥协,皇太极第九子福临成为了皇帝,而多尔衮获得监国辅政的资格。年为顺治元年,而顺治帝福临时年不过6岁,大权旁落到摄政王多尔衮身上。
屡受打压
获得大权的多尔衮擅权自重,对曾经的对手豪格一脉发起疯狂的打击报复,首当其冲的就是鳌拜。
鳌拜先是因革去征讨李自成的军功,被罚银两,后又因庇护索尼,几次获罪被革职。五年后,鳌拜被部下连累,被处罚银并革职。三月,有小人告发当年鳌拜等人当年之事,鳌拜因罪论死,被处罚银自赎。四月,鳌拜因旧事再次论死,改革职为民。
又是两年,多尔衮子再次找上鳌拜,追究鳌拜之罪,欲论死,罚赎银降爵。
同年十一月,多尔衮病亡,鳌拜终于熬出了头。在这几年间,曾经起誓忠于皇太极的八人早已各奔东西,唯有鳌拜一如既往,令顺治帝十分感动,甚为倚重。
欲做权臣
顺治十八年,顺治帝福临英年早逝,玄烨即位,鳌拜等为辅政大臣。然而,顺治帝想不到的是,几位辅政大臣并不合拍,鳌拜竟逐渐成长为一代权臣。
鳌拜自恃劳苦功高,加之出身行伍,遇事常常先声夺人,无人敢与之争论。时间一长,日益骄横,走上了擅权自重,专权独断的道路。
康熙帝身边的侍卫,只因对鳌拜无礼,就被鳌拜论罪处死。侍卫其父对鳌拜痛恨不已,鳌拜察觉到了这点,又论罪将他几个孩子一并处死,罚没家产给自己的弟弟。
鳌拜完全没想到会有官员敢于跟自己对抗,这次却一次就出了三个。鳌拜怒不可遏,要将三人论罪处死。康熙帝明白三人罪不至死,却没想到鳌拜不依不饶,竟敢下矫诏处死三人。康熙帝开始认真思索鳌拜存在的意义。
康熙六年,即年,有大臣看不惯鳌拜专权的行为,上书要求康熙帝按顺治帝14岁亲政的先例,开始亲政。鳌拜不甘于放下手中权力,转而疯狂攻击这名大臣。众目睽睽之下,鳌拜竟然“攘臂上前,强奏累日”,强行处死那位大臣。
鳌拜的落幕
这次事件令康熙帝面色铁青,心中定下了除掉鳌拜的计划。
随后便是脍炙人口的“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当鳌拜被按在堂下时,他双目圆睁,满脸难以置信的神色,却没有一丝反抗的迹象。事后,鳌拜集团崩塌的速度超乎康熙帝的想象,就好像鳌拜的倒下是众望所归的一样。
不得不说,鳌拜是个极聪明的人,他选择了最正确的一条路。不作任何反抗固然将自己变成了任人宰割的鱼肉,但是反抗的话就一定能成功吗?
鳌拜丝毫不反抗,就是看准了康熙帝的宽厚,以此来表现自己的忠诚。当鳌拜伤痕累累的躯体展现在康熙帝面前,就好像一枚枚无形的功勋章,念及鳌拜的赤胆忠心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康熙帝最终还是选择了宽大处理。
最终,鳌拜被禁锢一生,在禁所中死去。康熙五十二年,鳌拜还被追赐一等“阿斯哈尼哈番”.雍正时期,鳌拜复一等公,世袭罔替,几乎算是平反,可谓得到了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