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庄文皇后传奇一生之多尔衮与福临

在我国北方内蒙古境内,有一片土地肥沃,水草丰盛的土地,叫科尔沁草原,这里养肥了无数牛羊,也养育了无数性格炙热的蒙古族女孩儿,她们的其中一位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抒写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她就是科尔沁草原的骄傲:孝庄文皇后,本命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意为:天降贵人。

孝庄文皇后画像

天命10年,蒙古和满族不断的发生兼并战争,因为政治原因,蒙古采取和亲政策,年仅13岁的孝庄嫁给皇太极为妃,开启了她传奇的一生。

初入深宫之中的孝庄并不得宠,皇太极一生记录在案的妃子就多达15位,正宫皇后是孝庄的姑姑哲哲,一生未诞下皇子,却因为身后的蒙古背景,皇太极对她恩宠有佳,皇后位置雷打不动。13岁的孝庄还要面对其他女人的争宠夺艳,历史记载孝庄生前很少得到皇太极的专宠;相反,她的姐姐后来进宫的海兰珠集万千宠爱于一生。

孝庄30岁的时候,皇太极在盛京猝死,生前并未留下遗诏离谁为帝,围绕者帝位继承问题朝中暗流涌动。皇太极一生育有11个儿子,皇后哲哲未生育儿子,皇太极第二、第三、第八皇子都先后早夭;第四、五、六、七、十皇子的生母都是地位不高的庶妃,继承皇位可能性不大,真正有能力继承皇位的只有长子豪格、九子福林、十一子博果尔。长子豪格南征北讨,战功赫赫,领有正黄旗、镶黄两旗,与叔父多尔衮实力相当,并驾齐驱;

九子福临和十一子博果尔都是小孩子,并无战绩和功勋。

最终形成势均力敌的两大派:皇太极长子豪格提领的正黄、镶黄旗两旗子弟和战功赫赫睿亲王多尔衮提领的正白旗、镶白旗子弟。一时之间相持不下,双方互不相让,帝位的归属问题进入僵持。从祖宗制度来说无嫡立长无可厚非;从军功能力和国家贡献来说有能者居之,并无不可。况且,历史上能者居之的例子屡见不鲜。现在的史料记载冲突点是:

1、第一种说法是四大贝勒的代善首先推举皇太极长子豪格为帝,豪格假装客套推辞,却被多尔衮抓住把柄;多尔衮的支持者推举多尔衮为帝,却也于情于理说不过去,多尔衮即非先帝之子又非先帝钦命继承人;所以两方各抒己见,互不相让,之后有人提议既然豪格和多尔衮都不能继承皇位,就应当推举皇太极其他皇子为继承人,然后众臣依据长幼尊卑推举五大妃中庄妃的儿子九子福临为帝。

2、第二种说法也是说代善提议推举福临为帝。

两种说法最后的结局最大直接受益者是福临,其次最后的事情发展出现另一个受益者就是多尔衮。

大胆从正常逻辑推算:谁受益最大,谁最有可能是幕后操纵者。

孝庄文皇后宁静饰

福临是最大受益者,但他继位时只有6岁,没有实力和心智去实现这些,所以他的母亲孝庄皇后最有可能是整件事情的最大参与者。在排除豪格之后,皇子对于皇位之争只有九子福临和十一子博果尔。显然,多尔衮是福临的支持者,对于福临和博果尔,无论豪格还是多尔衮都能决定他们的命运,而有能力也愿意去主宰他们命运的就是他们的生母。

无论是代善提出,还是孝庄提出,福临被推举为候选人是事实,同时得到了多尔衮的默许,最终成功即位。所以,孝庄肯定参与付出了行动并说服代善及多尔衮转而支持福临,也许是政治条件,也许是儿女情怀。多尔衮的确做了,也做到了,年仅6岁的福临,在没有显赫身世和耀眼军功的条件下,让多尔衮主动放弃帝位,转而支持他君临天下。

皇太极的突然离世,给孝庄和年幼的福临抛下一个关系到娘俩生存的问题,必须有一个坚实可靠的依靠,才能在深宫之中夹缝求生。同样的选项只有多尔衮和豪格有能力保护他们。选择谁?给予对方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最大概率成功,这都是孝庄这个女人需要权衡利弊的。

鉴于豪格和多尔衮的僵持不下,提出折中办法且得到双方认可,成为可能;不久6岁的福临继位,多尔衮辅政,封摄政王,之后随着事情的发展,多尔衮运用职位之便,借机关押豪格,并直接导致豪格幽禁而死。福临是“折中易储”这件事情最大的受益者,毕竟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少之又少,没有母亲孝庄的运作,即位这件事很难有说服力;第二就是福临即位之后,多尔衮权势滔天,大权独揽,成为清王朝实际的掌控者,并且成功消除掉了之前的皇位竞争者豪格,消除了心头之恨。

所以,常理推断,在豪格和多尔衮互不相让的情况下,孝庄通过他人(代善)或者直接与多尔衮达成某种共识:由多尔衮支持福临即位,福临年幼,多尔衮摄政,虽没有皇帝之名,但可行皇帝之实,对于多尔衮而言,也是当时最好的办法了,毕竟与豪格争的面红耳赤,拔刀相向,胜负不明;这种情况的结果是最有利于自己的,作为一个政治家多尔衮懂得取舍和利益最大化。

福临为什么那么恨多尔衮?

福临6岁继位,多尔衮摄政,之后在多尔衮的指挥下,清军南征北讨,逐渐消灭异己,入主中原,实现了统一。多尔衮是清朝能够入主中原的第一功臣,独一无二;随着战功累累和大权在握,先后被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分析这三个称号,“叔父摄政王”是福临对多尔衮的普通称呼,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福临称之为叔父,是最平常的称呼了;“皇叔父摄政王”带有皇家色彩,区别于平常百姓家的称呼,是具有独特色彩和威仪的皇家称呼;“皇父摄政王”就是福临和多尔衮的直接冲突点了,皇父:顾名思义,最直接的解读就是皇上之父,这对于年幼的福临来说,是莫大的侮辱,以及记忆中对父亲皇太极的不尊重;而且宫中和民间一直流传孝庄和多尔衮的关系,所谓无风不起浪,很多事情有苗头,才会有风雨。

每个孩子对于亲生父母亲的印象都是别人代替和抹除不了的,当今社会,离婚率高居不下,分开的两个人,无论谁拥有孩子的抚养权,在孩子眼中永远自己的亲生父母是最好的爸爸妈妈。福临也不例外,年幼的他,没有能力去拒绝和反抗那些自己不愿要的东西,不愿听的流言蜚语,他无能为力,只不过怨恨的种子已悄然发芽,他会恨多尔衮的霸道,恨多尔衮的咄咄逼人,恨多尔衮的不断试探他的底线,因为那些不是他想要的,因为多尔衮毁坏了他对亲生父亲的美好向往,也因为多尔衮给了他太多太多压力,所以福临恨多尔衮。

摄政王多尔衮马景涛饰

当山河无恙、当国泰民安,为大清国开疆拓土,立下不朽战功的多尔衮在一次狩猎过程中意外落马而死,年仅39岁,没有了多尔衮的阻拦,福临提前亲政。

半年之后,福临下旨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列数多尔衮的罪状,并掘其墓,鞭其尸。可见福临是有多痛恨多尔衮,有人说是多尔衮的政敌在多尔衮死后恶意诽谤,也有人说多尔衮生前排除异己,惹人众怒;多尔衮大权在握,排除异己,大开杀戒,涉及他人利益,这是事实,但政治斗争从来没有善良和无辜者,为求自保和争取更多的利益,任何当政的执行者,都会为自己开拓一条实现理想的道路。

福临恨多尔衮,有原因,因果循环,但他的仇恨战胜了作为政治家的理智,他忘了为什么多尔衮会同意推举他为帝?他忘了多尔衮为他、为大清江山抛头颅洒热血立下的不世之功?

作为一个儿子和寻常人身份,福临做的正确,作为一个政治家身份,他是错的。

顺治帝福临影视形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