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少年康熙下定决心,要除掉权臣鳌拜?
文
历史的故纸堆
在满清一朝,康熙帝的文治武功无人能及,但是,他在亲政初期一直受制于权臣鳌拜。年轻的康熙帝运筹帷幄,缜密部署,最终智擒鳌拜,真正实现了亲政。但是,是什么让少年康熙帝下定决心,要除掉权臣鳌拜呢?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顺治帝离开尘世,把大清江山和一堆还未解决的难题留给了年仅8岁的儿子玄烨,即康熙帝。临终前,顺治帝遗诏命上三旗元老重臣共同辅政——即俗称的顾命四大臣:索尼(正黄旗)、苏克萨哈(正白旗)、遏必隆(镶黄旗)、鳌拜(镶黄旗),形成了康熙初年四大臣辅政的格局。
康熙帝即位的最初几年,四大臣与幼主相安无事。然而,居功自傲、骄横跋扈的鳌拜成为短暂平静局面下潜藏的不安定因素。鳌拜因为骁勇善战、军功卓著,从护军累升至内大臣,位至公爵,赐号巴图鲁,是武将中的佼佼者。
其他三大臣中,索尼为四朝元老,是首辅大臣,深受孝庄太皇太后的信任与赏识,鳌拜不敢与他争。遏必隆与鳌拜同属镶黄旗,且为人懦弱,遇事随声附和,与鳌拜没有矛盾。只有苏克萨哈,名次排在第二,一旦年迈的索尼去世,很可能由他代替索尼总揽启奏和批红大权,是鳌拜专权路上的最大障碍。
康熙六年()六月,索尼去世。年少的康熙帝决心收回皇权,就于七月初七举行了亲政大典,接受百官朝贺,从此君临天下。
然而,权欲熏心的鳌拜根本没把刚刚亲政的小皇帝康熙放在眼里,他还在忙着找机会陷害苏克萨哈,攫取启奏权和批理奏疏大权。不久,鳌拜颠倒黑白,给苏克萨哈编造了“不欲归政”等24款罪责,要求皇帝将苏克萨哈及其子、孙、兄弟之子,斩决籍没。康熙帝当然不会答应鳌拜如此荒唐的奏请了,但是鳌拜并没有放弃,他竟然每日上奏此事,强行让康熙帝盖上了玉玺,仅将苏克萨哈从磔刑改为绞刑,其他人均按其原议行刑。
至此,鳌拜专权作恶已经达到了令少年康熙帝无法容忍的地步,他这才下定决心要除掉权臣鳌拜!他意识到,也只有除掉鳌拜,他才能真正实现亲政。
但是当时,鳌拜势力强大,其党羽众多,分居要职,在上三旗中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宫廷中的侍卫完全由上三旗承担,这些人都惧怕鳌拜的权势,唯鳌拜马首是瞻。因此,捉拿鳌拜必须谨慎行事,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引发兵变。于是,康熙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上却悄悄部署,等待成熟的时机。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机智果断的康熙帝亲自向自己的亲信卫队善扑营做动员部署,当众宣布鳌拜的罪过,召鳌拜入宫,“立命擒之”,遏必隆也同时被捕。康熙帝亲自揭露鳌拜的罪状,罗列了鳌拜欺君擅权、结党乱政等30大罪状。
但是鳌拜涉及到的人和事太过庞杂,为避免朝政动荡,康熙帝对涉案之人做了区别处理。对鳌拜,康熙赦免了他的死罪,改为拘禁;对遏必隆,“特为宽宥,仍以公爵宿卫内廷”;对其党羽,减少处死人数,从轻治罪。康熙此举有效防止了株连,稳定了朝廷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