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后妃是通过选秀女而进入宫中的。选秀女始于顺治帝入关以后,凡是八旗女子,每三年选一次。挑选秀女对于全国各地的旗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今日是贫苦人家,明日便可飞上枝头做凤凰,贵为皇亲国戚。一旦晋选或是晋升为皇后,便享万世之尊,母仪天下。清代后宫,上至皇后,下至宫女,都是出身于秀女。由此,选秀成为清代皇室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
皇太极清朝入关前,婚姻不受血亲关系的限制,当时五宫当中的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以及孝庄皇后的姐姐海兰珠均嫁给皇太极为妃。入关以后,受中原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这种血亲关系的联姻逐渐遭到禁止,如康熙年间规定,阅选秀女时,有系后族近支或母系宗室爱新觉罗之女者,都需要声明。乾隆二十三年规定,以后选阅秀女之年,将各旗佐领下附入其额鲁特及岁之女一同入选。四十二年规定,现在挑选京师回子秀女,俱归内务府佐领下办理,其住居键锐营之新旧番子,遇挑选秀女,著归入正黄旗满洲都统办理。嘉庆时期则规定,挑选秀女,皇后、皇贵妃、妃、嫔的亲姐妹加恩不在挑选范围之内。由此可见清朝的选秀女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逐步成熟。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所以选秀女的工作也成了负担。到嘉庆时,规定所选秀女按照父位官职的高低进行遴选,从嘉庆年间开始,一直到清灭亡,八旗选秀女的范围也没有多大的改变。
满清王朝选秀女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严格程序的。
首先,户部应详细了解选阅女子的年岁,母家情况,然后上报皇帝,由皇帝决定选阅时间,有残疾不能入选者,必须经皇帝决定才可以不参加选秀女而另行婚嫁。
各旗选阅的秀女,要提前送到京城,在选秀的前一天,要由该旗佐领排好秀女所乘车辆的顺序,按旗别分类。假如待挑选的是正黄、镶黄两旗,则正黄旗满洲为一队,正黄旗蒙古为一队,正黄旗汉军为一队,依次排好顺序,镶黄旗跟在正黄旗的后边。车辆全部排好后,鱼贯而行,从皇城后门一直到神武门外,守门士兵打开门,虽至半夜,但每辆车旁都有两个灯笼,标着秀女所属的旗份。士兵按照旗别将秀女安排好。秀女在士兵的引导下由神武门出东华门,再由崇文门大街绕行到神武门外的出发地。这一段路程约需要大半天的时间,等入宫的秀女也被阅看完毕,正好乘车回家。
凡是初选记名者,无论能否中选,在第二次复选期间不得随意嫁人。对于残疾不能入选者,需要经过族长、领催,骁骑校、佐领等逐级奏明理由,然后经过户部审查,如确定情况属实,方可不参加选秀。
一般来说,应选秀女在神武门内下车后,步行至顺贞门外等候,户部官员将他们按五人一班排好队,由太监领入宫中。秀女每班五人,立而不跪,以便于皇帝审阅。如皇帝中意者,留牌子,牌子上写着秀女的母家情况,旗名。被留牌子的秀女还要再次复选,复选没有通过者,便被撂牌子。
《养吉斋丛录》曾记载嘉庆道光年间选秀女的经过。
“挑选八旗秀女时,每日选两旗,以人数多寡匀配,不序旗分也。挑选之前一日,该旗参领、领催等先排车,如调正黄、镶黄两旗,则正黄之满、蒙、汉分三处,每一处按年份册分先后排定,然后车始行。首先是正黄之满洲,继而蒙古、汉军。接着是正黄之满、蒙、汉,鱼贯衔尾而进。车数双灯,各有标志。日夕发轫,夜分入后门至神武门外,侯门启,依次下车而入。其车即由神武门夹道出东华门,有崇文门大街直至北街市,还绕入后门而至神武门,计时已在次日巳午之间。选毕者,复依次登车而出,各归其家。虽千百辆车,而井然有序,俗谓之排车……入选女子入神武门至贞顺门外恭候。有户部司官在彼管理。至时太监按班引入,每班五人,立而不跪,当意者留名牌,谓之留牌子,定期复看,复看而不中意者,谓之格牌子。其牌子书某官人之女,某旗满洲人。入选秀女,获得赏封有号者,至死不得出宫另嫁。被选定皇后的秀女,还必须通过大婚礼,则大清门、午门入宫,至清宁宫完婚。”
由此可见,清代选秀女是十分严格的。
中选的秀女入宫后得到的封号一般是答应、常在、贵人之类,以后可以晋升为嫔、妃、贵妃、皇贵妃、乃至皇后。但秀女入宫并不一定嫁与皇帝,也可以嫁给皇子皇孙,将来皇子一旦即位,他们便成为后妃。一般来说,清朝近支宗室的嫡福晋都是秀女出身。
选秀女制度是一场悲剧
选秀女给普通旗人创造了与皇室联姻的机会,一旦入选,便可享一世荣华富贵,如果是小皇帝在位,入选的秀女还有册封为皇后的机会,清朝的顺治、康熙、同治、光绪的皇后都是直接从秀女中选出来的。所以说选秀制度是一种提升门第的机会,有利于稳定两族关系,对于普通旗人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
但是选秀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笔者认为:品德和门第是选秀的两条重要标准。品德要求宽仁、孝慈、温恭、淑慎,当然门第也非常重要。光绪帝的隆裕皇后,虽然其貌不扬,但因是慈禧皇太后的亲侄女,虽不和光绪帝的心意,但也被立为皇后。这种强制婚姻在大清朝无处不在,它酿造了多少秀女与皇帝的爱情苦酒。
那时候人们没有婚姻自由,不能选择自己心爱的男子终守一生,当然也有极少数的秀女与皇帝情投意合,幸福终老。但绝大部分都是带着一种无奈、失落、和对紫禁城的神秘感进去的,她们一入皇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很多直到终老都没见过皇帝一面,或者成为皇帝玩弄的对象。她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爱情,只是按照自己的宿命侍奉着这个在自己生命中或隐或现的夫君。当然并不是独有紫禁城的女人这般无奈。高高在上的皇帝又如何?同治帝虽然按照自己的心愿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阿鲁特氏为后,但是因母亲慈禧皇太后对于皇帝感情的干涉,最终阿鲁特氏与同治皇帝不能幸福终老。光绪皇帝被迫立慈禧太后的侄女为后,帝后两人都生活在痛苦中,哪有幸福可言。所以说,秀女制度在一定时期对一部分的人不得不说是一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