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儿胡同呈东西走向,东起南锣鼓巷,西止东不压桥胡同,南邻蓑衣胡同,北靠帽儿胡同。全长米,宽5米。明属昭回靖恭坊,称雨笼胡同,清朝属镶黄旗,称雨儿胡同,民国后沿称,之后几度改名,年恢复原名。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这里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是达官贵人聚集之地。
年以前,雨儿胡同和一些老城胡同一样,院内私搭乱建普遍。年,东城区开始探索胡同“共生院”模式,大杂院内的居民可以自愿选择“去或留”,腾出来的空间重新设计,住进新人,引入新的文化元素,衍生出了“共生院”的三层内涵:新老建筑共生、新老居民共生和文化共生。通过新老建筑结合、新老居民融合,使得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胡同、四合院展现出新时代风貌,焕发新动能、新生机,雨儿胡同整体焕然一新。
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雨儿胡同里卧虎藏龙,这里曾经居住过很多知名人士,著名画家齐白石曾经住过雨儿胡同13号,现在为齐白石旧居纪念馆;大将谭政、大将粟裕、元帅罗荣桓,也都在雨儿胡同居住。现在,雨儿胡同15号,是中国美术家协会所在地,为这条古老的胡同增加了不少人文气息。
齐白石旧居纪念馆位于东城区雨儿胡同13号院,东邻南锣鼓巷。这里原是清内务府一个总管大臣私宅的一部分,是较完整的单体四合院。新中国成立后,由周恩来总理特批,文化部购买,作为齐老先生的住处。白石老人晚年在此创作了许多重要的作品。
不过,由于老人思念之前的旧居,在此住了不长时间便搬了回去,此地便改为齐白石纪念馆。年,在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东城区政府、东城区文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北京画院对这座建筑进行了修复,复原了老人晚年的生活与创作环境。
大师的故居看似普通,却在细节处透着巧思,砖瓦上藏着精美的雕刻,屋内挂着名家的书法,特别是迎门一间的墙上,有齐白石先生亲笔写的篆书联语:“大福宜富贵,长寿亦无疆”,格外醒目。
坐落在纪念馆露天庭院中央的齐白石铜像是著名雕塑家吴为山专门创作的,铜像高1.95米,铸铜工艺制作,为旧居增添了强烈的历史氛围,成为纪念馆景观中的一个亮点。“齐白石旧居纪念馆”的匾额出于著名画家王明明的手笔。
绕过影壁,进入园中,分布在角落的四棵树尤为瞩目:一棵海棠,一棵石榴,再有两株玉兰。都是齐白石先生精心挑选栽种的,随着四季更替展现着不同的景色,初春之际,清香满园,若逢夏秋,硕果累累,好一派生机盎然。
院内南、北、东、西各有三间房屋,均为硬山顶合瓦过垄脊屋面,前出廊子。廊步明间有雀替,尽间上有倒挂楣子,下有坐凳栏杆。房子之间由转角廊相连。北房带东西耳房各三间,南房西接顺山倒座房三间。
各房墀头处均有精美的砖雕图案,各廊间的走马板处有书法篆刻砖雕,北房明间木隔扇上有木刻楹联。西耳房南侧西墙上装饰一砖刻“紫气东来”四字。因此院的砖、木雕饰具有较大价值,年1月21日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的建筑古风古韵明显,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南锣鼓巷、雨儿胡同及其周边地区是众多“文艺青年”心目中的圣地,古色古香的街道和建筑能捕捉到最古老的北京印象,而密集的景点和极具特色的商店更是让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责任编辑:桑爱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